交通医学

  •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治进展

    林菊生;梁扩寰;

    2006年03期 237-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治进展

    林菊生;梁扩寰;

    2006年03期 237-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治进展

    林菊生;梁扩寰;

    2006年03期 237-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近况(一)

    黄介飞;

    2006年03期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近况(一)

    黄介飞;

    2006年03期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近况(一)

    黄介飞;

    2006年03期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李厚祥;

    2006年03期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李厚祥;

    2006年03期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李厚祥;

    2006年03期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杨大明;

    2006年03期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杨大明;

    2006年03期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杨大明;

    2006年03期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再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杨欣荣;陈钟;戴新征;祝文彩;张国寿;陈玉泉;

    目的:探讨胶原凝胶包埋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的再生作用。方法: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ALF模型;48h后分别将5ml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24h猪的肝细胞、5ml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h的猪肝细胞、5ml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均含5.0×107个)移植到各组ALF大鼠腹腔内,并以5mlRPMI1640腹腔内注射作为阴性对照。观察大鼠14天存活率和受体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后14天ALF大鼠的存活率:单纯肝细胞移植组(Ⅰ组)为56.2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Ⅱ组)为62.5%,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Ⅲ组)为75%,阴性对照组(Ⅳ组)为18.75%,各移植组14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LF大鼠肝脏再生于ALF后5~7天最为显著;各组肝脏病理变化以Ⅲ组恢复最好,双核细胞最多,肝再生最快。结论:应用PLA-O-CMC纳米粒子和Ⅰ型胶原联合培养猪肝细胞移植于ALF大鼠腹腔内能促进肝脏的再生。

    2006年03期 251-25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再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杨欣荣;陈钟;戴新征;祝文彩;张国寿;陈玉泉;

    目的:探讨胶原凝胶包埋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的再生作用。方法: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ALF模型;48h后分别将5ml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24h猪的肝细胞、5ml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h的猪肝细胞、5ml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均含5.0×107个)移植到各组ALF大鼠腹腔内,并以5mlRPMI1640腹腔内注射作为阴性对照。观察大鼠14天存活率和受体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后14天ALF大鼠的存活率:单纯肝细胞移植组(Ⅰ组)为56.2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Ⅱ组)为62.5%,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Ⅲ组)为75%,阴性对照组(Ⅳ组)为18.75%,各移植组14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LF大鼠肝脏再生于ALF后5~7天最为显著;各组肝脏病理变化以Ⅲ组恢复最好,双核细胞最多,肝再生最快。结论:应用PLA-O-CMC纳米粒子和Ⅰ型胶原联合培养猪肝细胞移植于ALF大鼠腹腔内能促进肝脏的再生。

    2006年03期 251-25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再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杨欣荣;陈钟;戴新征;祝文彩;张国寿;陈玉泉;

    目的:探讨胶原凝胶包埋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的再生作用。方法: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ALF模型;48h后分别将5ml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24h猪的肝细胞、5ml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h的猪肝细胞、5ml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均含5.0×107个)移植到各组ALF大鼠腹腔内,并以5mlRPMI1640腹腔内注射作为阴性对照。观察大鼠14天存活率和受体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后14天ALF大鼠的存活率:单纯肝细胞移植组(Ⅰ组)为56.2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Ⅱ组)为62.5%,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Ⅲ组)为75%,阴性对照组(Ⅳ组)为18.75%,各移植组14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LF大鼠肝脏再生于ALF后5~7天最为显著;各组肝脏病理变化以Ⅲ组恢复最好,双核细胞最多,肝再生最快。结论:应用PLA-O-CMC纳米粒子和Ⅰ型胶原联合培养猪肝细胞移植于ALF大鼠腹腔内能促进肝脏的再生。

    2006年03期 251-25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鼠肝细胞癌变发生过程中热休克蛋白gp96及其基因的动态表达

    吴信华;姚登福;苏小琴;邱历伟;吴玮;邵义祥;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SP)gp96及基因的动态表达与变化。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0.05%)喂饲SD大鼠诱发肝癌,观察肝病理组织学(HE染色)和总RNA的改变,以巢式逆转录酶链反应扩增gp96基因片段;以免疫组化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的动态表达。结果: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诱癌早期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见大量癌巢结节。癌变过程中肝组织gp96-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组织(P<0.01);正常肝gp96蛋白表达较少,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表达呈显著的梯度增加。结论:gp96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癌变初期的过度表达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2006年03期 255-258+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鼠肝细胞癌变发生过程中热休克蛋白gp96及其基因的动态表达

    吴信华;姚登福;苏小琴;邱历伟;吴玮;邵义祥;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SP)gp96及基因的动态表达与变化。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0.05%)喂饲SD大鼠诱发肝癌,观察肝病理组织学(HE染色)和总RNA的改变,以巢式逆转录酶链反应扩增gp96基因片段;以免疫组化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的动态表达。结果: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诱癌早期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见大量癌巢结节。癌变过程中肝组织gp96-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组织(P<0.01);正常肝gp96蛋白表达较少,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表达呈显著的梯度增加。结论:gp96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癌变初期的过度表达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2006年03期 255-258+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鼠肝细胞癌变发生过程中热休克蛋白gp96及其基因的动态表达

    吴信华;姚登福;苏小琴;邱历伟;吴玮;邵义祥;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SP)gp96及基因的动态表达与变化。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0.05%)喂饲SD大鼠诱发肝癌,观察肝病理组织学(HE染色)和总RNA的改变,以巢式逆转录酶链反应扩增gp96基因片段;以免疫组化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的动态表达。结果: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诱癌早期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见大量癌巢结节。癌变过程中肝组织gp96-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组织(P<0.01);正常肝gp96蛋白表达较少,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表达呈显著的梯度增加。结论:gp96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癌变初期的过度表达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2006年03期 255-258+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研究

    陈钟;杨欣荣;唐伟东;陈玉泉;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6年1月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EVB患者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18例患者随访时间3~42月。无1例发生术后死亡、吻合口漏和肝性脑病。1例(5.6%)出现吻合口狭窄,3个月后缓解。至今无1例再出血。11例(61.1%)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消失,7例有轻度的食管静脉曲张;12例术前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食道下段横断吻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006年03期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研究

    陈钟;杨欣荣;唐伟东;陈玉泉;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6年1月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EVB患者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18例患者随访时间3~42月。无1例发生术后死亡、吻合口漏和肝性脑病。1例(5.6%)出现吻合口狭窄,3个月后缓解。至今无1例再出血。11例(61.1%)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消失,7例有轻度的食管静脉曲张;12例术前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食道下段横断吻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006年03期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研究

    陈钟;杨欣荣;唐伟东;陈玉泉;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6年1月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EVB患者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18例患者随访时间3~42月。无1例发生术后死亡、吻合口漏和肝性脑病。1例(5.6%)出现吻合口狭窄,3个月后缓解。至今无1例再出血。11例(61.1%)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消失,7例有轻度的食管静脉曲张;12例术前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食道下段横断吻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006年03期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梗阻性黄疸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改变

    陶国全;毛勤生;周新泽;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管,制成梗阻性黄疸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疸组,于梗阻性黄疸10天后,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的情况,同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评价两组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及吞噬凋亡细胞能力的变化。结果:(1)黄疸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101.24±7.9pg/ml、IL-19.7±0.8pg/ml较对照组206.12±10.7pg/ml、31.04±1.7pg/ml显著减少(P<0.01);(2)黄疸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比例为8.07±0.83%,较对照组1.59±0.41%明显增高(P<0.01);(3)黄疸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比例17.49±2.6%,较对照组38.47±6.98%明显降低(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明显受损,细胞凋亡能力增加,是机体易感性增加的重要机制。

    2006年03期 262-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梗阻性黄疸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改变

    陶国全;毛勤生;周新泽;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管,制成梗阻性黄疸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疸组,于梗阻性黄疸10天后,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的情况,同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评价两组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及吞噬凋亡细胞能力的变化。结果:(1)黄疸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101.24±7.9pg/ml、IL-19.7±0.8pg/ml较对照组206.12±10.7pg/ml、31.04±1.7pg/ml显著减少(P<0.01);(2)黄疸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比例为8.07±0.83%,较对照组1.59±0.41%明显增高(P<0.01);(3)黄疸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比例17.49±2.6%,较对照组38.47±6.98%明显降低(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明显受损,细胞凋亡能力增加,是机体易感性增加的重要机制。

    2006年03期 262-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梗阻性黄疸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改变

    陶国全;毛勤生;周新泽;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管,制成梗阻性黄疸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疸组,于梗阻性黄疸10天后,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的情况,同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评价两组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及吞噬凋亡细胞能力的变化。结果:(1)黄疸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101.24±7.9pg/ml、IL-19.7±0.8pg/ml较对照组206.12±10.7pg/ml、31.04±1.7pg/ml显著减少(P<0.01);(2)黄疸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比例为8.07±0.83%,较对照组1.59±0.41%明显增高(P<0.01);(3)黄疸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比例17.49±2.6%,较对照组38.47±6.98%明显降低(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明显受损,细胞凋亡能力增加,是机体易感性增加的重要机制。

    2006年03期 262-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联合检测CEA与CA242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倪润洲;高岩;肖明兵;黄介飞;孟宪镛;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腹水癌胚抗原(CEA)与糖抗原242(CA242)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7例腹水按不同性质分为恶性腹水32例、结核性腹水10例和非结核性良性腹水25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腹水中CEA和CA242水平。结果:恶性腹水中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腹水,以15.8μg/L为界值,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和100%;CA242在恶性腹水中浓度亦显著高于良性腹水,如以10.3u/ml为界值,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1.2%和100%;联合检测腹水CEA与CA242,可在诊断特异性不减的情况下对恶性腹水的诊断敏感性提高至65.6%。结论:联合检测腹水CEA和CA242可提高恶性腹水的诊断水平。

    2006年03期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联合检测CEA与CA242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倪润洲;高岩;肖明兵;黄介飞;孟宪镛;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腹水癌胚抗原(CEA)与糖抗原242(CA242)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7例腹水按不同性质分为恶性腹水32例、结核性腹水10例和非结核性良性腹水25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腹水中CEA和CA242水平。结果:恶性腹水中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腹水,以15.8μg/L为界值,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和100%;CA242在恶性腹水中浓度亦显著高于良性腹水,如以10.3u/ml为界值,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1.2%和100%;联合检测腹水CEA与CA242,可在诊断特异性不减的情况下对恶性腹水的诊断敏感性提高至65.6%。结论:联合检测腹水CEA和CA242可提高恶性腹水的诊断水平。

    2006年03期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联合检测CEA与CA242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倪润洲;高岩;肖明兵;黄介飞;孟宪镛;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腹水癌胚抗原(CEA)与糖抗原242(CA242)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7例腹水按不同性质分为恶性腹水32例、结核性腹水10例和非结核性良性腹水25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腹水中CEA和CA242水平。结果:恶性腹水中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腹水,以15.8μg/L为界值,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和100%;CA242在恶性腹水中浓度亦显著高于良性腹水,如以10.3u/ml为界值,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1.2%和100%;联合检测腹水CEA与CA242,可在诊断特异性不减的情况下对恶性腹水的诊断敏感性提高至65.6%。结论:联合检测腹水CEA和CA242可提高恶性腹水的诊断水平。

    2006年03期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灯盏细辛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吉明柱;张永健;陈少文;邵世颖;

    目的:了解灯盏细辛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的肝硬化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用灯盏细辛30ml加入10%GS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66例,每日用10%GS500ml+ATP20mg+CoA100u+VitC2.0静滴,肝安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各组基础护肝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观察肝功能及肝纤维化5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显著改善(P<0.05),肝纤维化5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对肝硬化具有抗损害和抗纤维化的作用。

    2006年03期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灯盏细辛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吉明柱;张永健;陈少文;邵世颖;

    目的:了解灯盏细辛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的肝硬化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用灯盏细辛30ml加入10%GS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66例,每日用10%GS500ml+ATP20mg+CoA100u+VitC2.0静滴,肝安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各组基础护肝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观察肝功能及肝纤维化5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显著改善(P<0.05),肝纤维化5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对肝硬化具有抗损害和抗纤维化的作用。

    2006年03期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灯盏细辛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吉明柱;张永健;陈少文;邵世颖;

    目的:了解灯盏细辛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的肝硬化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用灯盏细辛30ml加入10%GS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66例,每日用10%GS500ml+ATP20mg+CoA100u+VitC2.0静滴,肝安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各组基础护肝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观察肝功能及肝纤维化5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显著改善(P<0.05),肝纤维化5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对肝硬化具有抗损害和抗纤维化的作用。

    2006年03期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09例临床分析

    徐敏;

    2006年03期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09例临床分析

    徐敏;

    2006年03期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09例临床分析

    徐敏;

    2006年03期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青年女性胃癌54例临床分析

    陆静贤;徐正府;毛振彪;

    目的:分析青年女性胃癌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2004年经内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4例青年女性胃癌(≤35岁)的临床特点。结果:上腹痛是青年人胃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未婚8例,已婚46例、妊娠期4例;早期胃癌6例,进展期48例。细胞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腺癌为主,占84.27%。结论:青年女性胃癌多数为分化差的腺癌,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雌激素的大量分泌可能是青年女性胃癌的一个诱发因素。

    2006年03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年女性胃癌54例临床分析

    陆静贤;徐正府;毛振彪;

    目的:分析青年女性胃癌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2004年经内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4例青年女性胃癌(≤35岁)的临床特点。结果:上腹痛是青年人胃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未婚8例,已婚46例、妊娠期4例;早期胃癌6例,进展期48例。细胞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腺癌为主,占84.27%。结论:青年女性胃癌多数为分化差的腺癌,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雌激素的大量分泌可能是青年女性胃癌的一个诱发因素。

    2006年03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年女性胃癌54例临床分析

    陆静贤;徐正府;毛振彪;

    目的:分析青年女性胃癌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2004年经内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4例青年女性胃癌(≤35岁)的临床特点。结果:上腹痛是青年人胃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未婚8例,已婚46例、妊娠期4例;早期胃癌6例,进展期48例。细胞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腺癌为主,占84.27%。结论:青年女性胃癌多数为分化差的腺癌,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雌激素的大量分泌可能是青年女性胃癌的一个诱发因素。

    2006年03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陈志云;谭清和;朱聪萍;

    2006年03期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陈志云;谭清和;朱聪萍;

    2006年03期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陈志云;谭清和;朱聪萍;

    2006年03期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32例临床分析

    惠华;王李强;

    目的:探索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经口腔植入食管内支架,随访0.5~5年。结果:32例置入内支架35个。8例吻合口狭窄者当天通畅进食,19例进食情况明显改善,5例食管气管瘘置入带膜内支架后,瘘管口消失。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一种良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2006年03期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32例临床分析

    惠华;王李强;

    目的:探索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经口腔植入食管内支架,随访0.5~5年。结果:32例置入内支架35个。8例吻合口狭窄者当天通畅进食,19例进食情况明显改善,5例食管气管瘘置入带膜内支架后,瘘管口消失。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一种良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2006年03期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32例临床分析

    惠华;王李强;

    目的:探索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经口腔植入食管内支架,随访0.5~5年。结果:32例置入内支架35个。8例吻合口狭窄者当天通畅进食,19例进食情况明显改善,5例食管气管瘘置入带膜内支架后,瘘管口消失。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一种良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2006年03期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顾凯华;许进;陈济安;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18例13~75岁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麻醉组,每组109例。对照组为常规胃镜检查,麻醉组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肋麻醉下胃镜检查。并观察受检者操作前、中、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胃镜操作时间、受检者术后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正常范围。血氧饱和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检查过程中患者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胃镜检查安全、无痛苦。

    2006年03期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顾凯华;许进;陈济安;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18例13~75岁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麻醉组,每组109例。对照组为常规胃镜检查,麻醉组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肋麻醉下胃镜检查。并观察受检者操作前、中、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胃镜操作时间、受检者术后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正常范围。血氧饱和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检查过程中患者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胃镜检查安全、无痛苦。

    2006年03期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顾凯华;许进;陈济安;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18例13~75岁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麻醉组,每组109例。对照组为常规胃镜检查,麻醉组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肋麻醉下胃镜检查。并观察受检者操作前、中、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胃镜操作时间、受检者术后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正常范围。血氧饱和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检查过程中患者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胃镜检查安全、无痛苦。

    2006年03期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兰索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戴兵;

    2006年03期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兰索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戴兵;

    2006年03期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兰索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戴兵;

    2006年03期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贲门癌32例临床分析

    金燕;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隆起溃疡型17例(53.1%),隆起型8例(25.0%),溃疡型6例(18.8%),糜烂型1例(3.1%)。其中早期胃癌1例(3.1%),进展期胃癌31例(96.9%);病理诊断腺癌24例(75.0%),粘液腺癌4例(12.5%),鳞癌2例(6.3%),印戒细胞癌、腺癌各1例(3.1%);手术26例(81.3%),根治性切除22例(68.8%)。结论:贲门癌好发于老年男性,常缺乏典型症状,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以腺癌最常见,手术切除率较高。

    2006年03期 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贲门癌32例临床分析

    金燕;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隆起溃疡型17例(53.1%),隆起型8例(25.0%),溃疡型6例(18.8%),糜烂型1例(3.1%)。其中早期胃癌1例(3.1%),进展期胃癌31例(96.9%);病理诊断腺癌24例(75.0%),粘液腺癌4例(12.5%),鳞癌2例(6.3%),印戒细胞癌、腺癌各1例(3.1%);手术26例(81.3%),根治性切除22例(68.8%)。结论:贲门癌好发于老年男性,常缺乏典型症状,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以腺癌最常见,手术切除率较高。

    2006年03期 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贲门癌32例临床分析

    金燕;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隆起溃疡型17例(53.1%),隆起型8例(25.0%),溃疡型6例(18.8%),糜烂型1例(3.1%)。其中早期胃癌1例(3.1%),进展期胃癌31例(96.9%);病理诊断腺癌24例(75.0%),粘液腺癌4例(12.5%),鳞癌2例(6.3%),印戒细胞癌、腺癌各1例(3.1%);手术26例(81.3%),根治性切除22例(68.8%)。结论:贲门癌好发于老年男性,常缺乏典型症状,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以腺癌最常见,手术切除率较高。

    2006年03期 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

    张伟;朱正龙;曹鹏;

    目的: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标本经常规处理、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为上皮样型,1例为混合型。免疫组化染色上皮样平滑肌细胞表达HBM-45强阳性。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形态多样,须与多种肿瘤相鉴别,特别是肝细胞肝癌,HBM-45阳性有助于确诊。

    2006年03期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

    张伟;朱正龙;曹鹏;

    目的: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标本经常规处理、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为上皮样型,1例为混合型。免疫组化染色上皮样平滑肌细胞表达HBM-45强阳性。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形态多样,须与多种肿瘤相鉴别,特别是肝细胞肝癌,HBM-45阳性有助于确诊。

    2006年03期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

    张伟;朱正龙;曹鹏;

    目的: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标本经常规处理、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为上皮样型,1例为混合型。免疫组化染色上皮样平滑肌细胞表达HBM-45强阳性。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形态多样,须与多种肿瘤相鉴别,特别是肝细胞肝癌,HBM-45阳性有助于确诊。

    2006年03期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药源性成分分析

    张兵;窦志华;罗琳;丁安伟;王陆军;施忠;

    目的:分析大鼠服复方五仁醇胶囊后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方法:以已经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色谱图和空白血清色谱图,分辨该制剂给药后血清中产生的药源性成分,并通过对照品比对部分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灌胃给药后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13个,其中8个为制剂原形成分,包括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其余5个为代谢产物。结论:复方五仁醇胶囊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很可能出自血清中的13个药源性成分,结合血清药理学对其作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阐明该制剂药效物质基础。

    2006年03期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药源性成分分析

    张兵;窦志华;罗琳;丁安伟;王陆军;施忠;

    目的:分析大鼠服复方五仁醇胶囊后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方法:以已经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色谱图和空白血清色谱图,分辨该制剂给药后血清中产生的药源性成分,并通过对照品比对部分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灌胃给药后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13个,其中8个为制剂原形成分,包括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其余5个为代谢产物。结论:复方五仁醇胶囊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很可能出自血清中的13个药源性成分,结合血清药理学对其作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阐明该制剂药效物质基础。

    2006年03期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药源性成分分析

    张兵;窦志华;罗琳;丁安伟;王陆军;施忠;

    目的:分析大鼠服复方五仁醇胶囊后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方法:以已经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色谱图和空白血清色谱图,分辨该制剂给药后血清中产生的药源性成分,并通过对照品比对部分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灌胃给药后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13个,其中8个为制剂原形成分,包括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其余5个为代谢产物。结论:复方五仁醇胶囊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很可能出自血清中的13个药源性成分,结合血清药理学对其作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阐明该制剂药效物质基础。

    2006年03期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赵建美;徐美玉;蒋晓天;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心力衰竭患儿34例分成Ⅰ、Ⅱ、Ⅲ度心衰3个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ET-1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关系。同时,选2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作为小儿心力衰竭时血浆ET-1变化的对照。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ET-1水平逐渐增高,与心功能级别、LVEDV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2)心功能好转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DVI明显下降(P<0.01),LVEF明显增高(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ET-1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与心功能级别、LVEDVI、LVEF有较好的关联。

    2006年03期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赵建美;徐美玉;蒋晓天;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心力衰竭患儿34例分成Ⅰ、Ⅱ、Ⅲ度心衰3个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ET-1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关系。同时,选2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作为小儿心力衰竭时血浆ET-1变化的对照。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ET-1水平逐渐增高,与心功能级别、LVEDV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2)心功能好转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DVI明显下降(P<0.01),LVEF明显增高(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ET-1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与心功能级别、LVEDVI、LVEF有较好的关联。

    2006年03期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赵建美;徐美玉;蒋晓天;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心力衰竭患儿34例分成Ⅰ、Ⅱ、Ⅲ度心衰3个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ET-1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关系。同时,选2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作为小儿心力衰竭时血浆ET-1变化的对照。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ET-1水平逐渐增高,与心功能级别、LVEDV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2)心功能好转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DVI明显下降(P<0.01),LVEF明显增高(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ET-1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与心功能级别、LVEDVI、LVEF有较好的关联。

    2006年03期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内科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及预后评估

    韩晓骏;周永华;严冲;苏如婷;卢志红;周广;王志明;季晓忠;奚兰芳;孙亚琴;

    目的:探讨内科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内科危重患者在入院3天内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rT3和TSH)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非危重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出院情况将观察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间TH水平,存活组在出院前复查TH与入院时水平比较。分析TH异常与APACHEⅢ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并比较低T3、低T4和低T3/rT3比值的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TT3、T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rT3则显著升高(P<0.01);死亡组TT3、TT4均较存活组降低(P<0.01,P<0.05),而rT3升高(P<0.01);存活组治疗后TT3、TT4升高(P<0.01,P<0.05),而rT3降低(P<0.01),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观察组TT3、TT4、rT3三项指标的异常数与APACHEⅢ积分及病死率相关。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预后的预测敏感性更高(95.5%比72.7%、54.5%,P<0.01),阴性预测值也高(97.8%比89.5%、87.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有更高的独立预测价值[OR22.54,比4.00(P<0.001)、4.47(P<0.01)]。结论:内科危重病患者体内T3、T4水平下降,rT3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低T3、T4与低T3/rT3比值对内科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均有重要预测价值,但低T3/rT3比值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2006年03期 285-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内科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及预后评估

    韩晓骏;周永华;严冲;苏如婷;卢志红;周广;王志明;季晓忠;奚兰芳;孙亚琴;

    目的:探讨内科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内科危重患者在入院3天内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rT3和TSH)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非危重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出院情况将观察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间TH水平,存活组在出院前复查TH与入院时水平比较。分析TH异常与APACHEⅢ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并比较低T3、低T4和低T3/rT3比值的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TT3、T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rT3则显著升高(P<0.01);死亡组TT3、TT4均较存活组降低(P<0.01,P<0.05),而rT3升高(P<0.01);存活组治疗后TT3、TT4升高(P<0.01,P<0.05),而rT3降低(P<0.01),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观察组TT3、TT4、rT3三项指标的异常数与APACHEⅢ积分及病死率相关。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预后的预测敏感性更高(95.5%比72.7%、54.5%,P<0.01),阴性预测值也高(97.8%比89.5%、87.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有更高的独立预测价值[OR22.54,比4.00(P<0.001)、4.47(P<0.01)]。结论:内科危重病患者体内T3、T4水平下降,rT3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低T3、T4与低T3/rT3比值对内科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均有重要预测价值,但低T3/rT3比值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2006年03期 285-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内科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及预后评估

    韩晓骏;周永华;严冲;苏如婷;卢志红;周广;王志明;季晓忠;奚兰芳;孙亚琴;

    目的:探讨内科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内科危重患者在入院3天内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rT3和TSH)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非危重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出院情况将观察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间TH水平,存活组在出院前复查TH与入院时水平比较。分析TH异常与APACHEⅢ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并比较低T3、低T4和低T3/rT3比值的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TT3、T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rT3则显著升高(P<0.01);死亡组TT3、TT4均较存活组降低(P<0.01,P<0.05),而rT3升高(P<0.01);存活组治疗后TT3、TT4升高(P<0.01,P<0.05),而rT3降低(P<0.01),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观察组TT3、TT4、rT3三项指标的异常数与APACHEⅢ积分及病死率相关。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预后的预测敏感性更高(95.5%比72.7%、54.5%,P<0.01),阴性预测值也高(97.8%比89.5%、87.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有更高的独立预测价值[OR22.54,比4.00(P<0.001)、4.47(P<0.01)]。结论:内科危重病患者体内T3、T4水平下降,rT3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低T3、T4与低T3/rT3比值对内科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均有重要预测价值,但低T3/rT3比值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2006年03期 285-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史君涛;张晓膺;罗光华;

    目的:了解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18例肺癌新鲜标本,用实时定量PCR法(RT-PCR法)检测PTEN基因,并结合临床病理分期、类型,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大小来研究PTEN基因表达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肺非癌组织PTEN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0.05)。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不同大小肺癌中PTEN基因表达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EN基因丢失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是反映肺癌发展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标志物。

    2006年03期 288-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史君涛;张晓膺;罗光华;

    目的:了解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18例肺癌新鲜标本,用实时定量PCR法(RT-PCR法)检测PTEN基因,并结合临床病理分期、类型,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大小来研究PTEN基因表达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肺非癌组织PTEN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0.05)。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不同大小肺癌中PTEN基因表达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EN基因丢失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是反映肺癌发展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标志物。

    2006年03期 288-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史君涛;张晓膺;罗光华;

    目的:了解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18例肺癌新鲜标本,用实时定量PCR法(RT-PCR法)检测PTEN基因,并结合临床病理分期、类型,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大小来研究PTEN基因表达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肺非癌组织PTEN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0.05)。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不同大小肺癌中PTEN基因表达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EN基因丢失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是反映肺癌发展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标志物。

    2006年03期 288-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

    曹志敏;刘建新;刘丽珍;姜静兰;

    目的:观察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肺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静脉滴注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2006年03期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

    曹志敏;刘建新;刘丽珍;姜静兰;

    目的:观察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肺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静脉滴注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2006年03期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

    曹志敏;刘建新;刘丽珍;姜静兰;

    目的:观察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肺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静脉滴注脉络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2006年03期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单宇慧;郝振荣;

    2006年03期 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单宇慧;郝振荣;

    2006年03期 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单宇慧;郝振荣;

    2006年03期 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普鲁卡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效果比较

    李常杰;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普鲁卡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各30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止血的有效率和止血时间。结果:小量咯血两组止血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止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鲁卡因治疗小量咯血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大、中量咯血因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分析。

    2006年03期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普鲁卡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效果比较

    李常杰;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普鲁卡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各30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止血的有效率和止血时间。结果:小量咯血两组止血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止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鲁卡因治疗小量咯血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大、中量咯血因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分析。

    2006年03期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普鲁卡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效果比较

    李常杰;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普鲁卡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各30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止血的有效率和止血时间。结果:小量咯血两组止血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止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鲁卡因治疗小量咯血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大、中量咯血因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分析。

    2006年03期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左旋肉碱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

    刘军;杭小英;宋红玲;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年龄>65岁血液透析患者14例,治疗前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给左旋肉碱1g。6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并比较前后血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左旋肉碱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心排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有明显升高(P<0.01),舒张早晚期速度比明显升高(P<0.01),等容舒张时间明显缩短(P<0.05)。提示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减低(P<0.05)。结论:老年血液透析后补充左旋肉碱可以显著改善左心功能,预防心衰,同时可减轻慢性炎症状态。

    2006年03期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旋肉碱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

    刘军;杭小英;宋红玲;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年龄>65岁血液透析患者14例,治疗前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给左旋肉碱1g。6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并比较前后血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左旋肉碱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心排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有明显升高(P<0.01),舒张早晚期速度比明显升高(P<0.01),等容舒张时间明显缩短(P<0.05)。提示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减低(P<0.05)。结论:老年血液透析后补充左旋肉碱可以显著改善左心功能,预防心衰,同时可减轻慢性炎症状态。

    2006年03期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旋肉碱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

    刘军;杭小英;宋红玲;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年龄>65岁血液透析患者14例,治疗前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给左旋肉碱1g。6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并比较前后血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左旋肉碱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心排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有明显升高(P<0.01),舒张早晚期速度比明显升高(P<0.01),等容舒张时间明显缩短(P<0.05)。提示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减低(P<0.05)。结论:老年血液透析后补充左旋肉碱可以显著改善左心功能,预防心衰,同时可减轻慢性炎症状态。

    2006年03期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仇颖;于建成;刘艳梅;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72例饮食控制无效,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6例)和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组(36例),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HOMA-βcell)。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很快降至正常,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HOMA-βcel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并维持长期良好的血糖而无需口服降糖药治疗。

    2006年03期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仇颖;于建成;刘艳梅;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72例饮食控制无效,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6例)和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组(36例),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HOMA-βcell)。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很快降至正常,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HOMA-βcel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并维持长期良好的血糖而无需口服降糖药治疗。

    2006年03期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仇颖;于建成;刘艳梅;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72例饮食控制无效,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6例)和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组(36例),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HOMA-βcell)。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很快降至正常,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HOMA-βcel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并维持长期良好的血糖而无需口服降糖药治疗。

    2006年03期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硝酸异山梨酯与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崔美平;王青;朱明真;王丽君;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爱倍)与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3例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硝酸异山梨酯和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稳定血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硝酸异山梨酯、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

    2006年03期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硝酸异山梨酯与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崔美平;王青;朱明真;王丽君;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爱倍)与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3例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硝酸异山梨酯和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稳定血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硝酸异山梨酯、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

    2006年03期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硝酸异山梨酯与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崔美平;王青;朱明真;王丽君;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爱倍)与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3例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硝酸异山梨酯和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稳定血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硝酸异山梨酯、生脉合用治疗血压偏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

    2006年03期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48例临床分析

    姜涵;李明生;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3年。结果:46例能有效控制室性早搏;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终止;48例长期口服维持量患者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QT间期延长24例,无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肺损害发生。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2006年03期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48例临床分析

    姜涵;李明生;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3年。结果:46例能有效控制室性早搏;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终止;48例长期口服维持量患者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QT间期延长24例,无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肺损害发生。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2006年03期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48例临床分析

    姜涵;李明生;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3年。结果:46例能有效控制室性早搏;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终止;48例长期口服维持量患者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QT间期延长24例,无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肺损害发生。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2006年03期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偏头痛510例脑电图分析

    吕红卫;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对51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分类和脑电图(EEG)检查,分析典型偏头痛和普通偏头痛的EEG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儿童偏头痛患者EEG异常率高于成人偏头痛患者,典型偏头痛EEG异常率高于普通型偏头痛,典型偏头痛EEG异常率与年龄有关,且常有癫痫样放电。结论:典型偏头痛与发作性癫痫的鉴别,须强调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必要时结合EEG之癫痫样放电特点。

    2006年03期 300-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偏头痛510例脑电图分析

    吕红卫;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对51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分类和脑电图(EEG)检查,分析典型偏头痛和普通偏头痛的EEG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儿童偏头痛患者EEG异常率高于成人偏头痛患者,典型偏头痛EEG异常率高于普通型偏头痛,典型偏头痛EEG异常率与年龄有关,且常有癫痫样放电。结论:典型偏头痛与发作性癫痫的鉴别,须强调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必要时结合EEG之癫痫样放电特点。

    2006年03期 300-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偏头痛510例脑电图分析

    吕红卫;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对51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分类和脑电图(EEG)检查,分析典型偏头痛和普通偏头痛的EEG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儿童偏头痛患者EEG异常率高于成人偏头痛患者,典型偏头痛EEG异常率高于普通型偏头痛,典型偏头痛EEG异常率与年龄有关,且常有癫痫样放电。结论:典型偏头痛与发作性癫痫的鉴别,须强调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必要时结合EEG之癫痫样放电特点。

    2006年03期 300-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参麦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和恩丹西酮预防化疗致恶心呕吐效果观察

    艾立清;商红云;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加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加恩丹西酮预防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采取自身对照法,即第1疗程化疗时,在每次用化疗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恩丹西酮8mg;做第2疗程化疗时,除上述止吐药外,在化疗前一天开始静滴脉注参麦注射液60ml,每日1次,连用10天。结果:第1疗程和做第2疗程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率第1、2、3天分别为57.1%、64.3%、75.0%和82.1%、89.3%、9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可提高止吐效果。

    2006年03期 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参麦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和恩丹西酮预防化疗致恶心呕吐效果观察

    艾立清;商红云;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加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加恩丹西酮预防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采取自身对照法,即第1疗程化疗时,在每次用化疗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恩丹西酮8mg;做第2疗程化疗时,除上述止吐药外,在化疗前一天开始静滴脉注参麦注射液60ml,每日1次,连用10天。结果:第1疗程和做第2疗程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率第1、2、3天分别为57.1%、64.3%、75.0%和82.1%、89.3%、9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可提高止吐效果。

    2006年03期 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参麦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和恩丹西酮预防化疗致恶心呕吐效果观察

    艾立清;商红云;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加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加恩丹西酮预防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采取自身对照法,即第1疗程化疗时,在每次用化疗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恩丹西酮8mg;做第2疗程化疗时,除上述止吐药外,在化疗前一天开始静滴脉注参麦注射液60ml,每日1次,连用10天。结果:第1疗程和做第2疗程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率第1、2、3天分别为57.1%、64.3%、75.0%和82.1%、89.3%、9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可提高止吐效果。

    2006年03期 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丘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

    茆华武;

    2006年03期 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丘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

    茆华武;

    2006年03期 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丘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

    茆华武;

    2006年03期 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

    郭宗信;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快捷、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掌侧入路治疗129例(140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照Cooney通用分类法,II型骨折36侧,III型7侧,IV型97侧。新鲜骨折105侧,陈旧骨折35侧。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关节外复位,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108侧有明显缺损者同时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采用单侧“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32例,“T”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达到57侧,单纯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13侧,带关节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38侧。结果:术后功能恢复时间2~6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12~40个月,平均23.6个月。优91侧,良38侧,可10侧,差1侧,远期优良率92.1%。结论: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优点:(1)手术损伤相对小,不影响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2)桡骨掌侧面平坦,易于操作;(3)手术操作不进入关节,不损伤掌侧韧带结构,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4)复位效果好;(5)植骨不会漏入背侧软组织中;(6)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恢复快。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内、外固定均可。

    2006年03期 30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

    郭宗信;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快捷、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掌侧入路治疗129例(140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照Cooney通用分类法,II型骨折36侧,III型7侧,IV型97侧。新鲜骨折105侧,陈旧骨折35侧。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关节外复位,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108侧有明显缺损者同时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采用单侧“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32例,“T”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达到57侧,单纯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13侧,带关节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38侧。结果:术后功能恢复时间2~6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12~40个月,平均23.6个月。优91侧,良38侧,可10侧,差1侧,远期优良率92.1%。结论: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优点:(1)手术损伤相对小,不影响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2)桡骨掌侧面平坦,易于操作;(3)手术操作不进入关节,不损伤掌侧韧带结构,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4)复位效果好;(5)植骨不会漏入背侧软组织中;(6)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恢复快。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内、外固定均可。

    2006年03期 30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

    郭宗信;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快捷、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掌侧入路治疗129例(140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照Cooney通用分类法,II型骨折36侧,III型7侧,IV型97侧。新鲜骨折105侧,陈旧骨折35侧。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关节外复位,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108侧有明显缺损者同时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采用单侧“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32例,“T”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达到57侧,单纯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13侧,带关节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38侧。结果:术后功能恢复时间2~6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12~40个月,平均23.6个月。优91侧,良38侧,可10侧,差1侧,远期优良率92.1%。结论: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优点:(1)手术损伤相对小,不影响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2)桡骨掌侧面平坦,易于操作;(3)手术操作不进入关节,不损伤掌侧韧带结构,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4)复位效果好;(5)植骨不会漏入背侧软组织中;(6)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恢复快。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内、外固定均可。

    2006年03期 30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

    丁克海;孙月柏;王庆刚;郭雄虎;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型臂X光机下采用闭合复位技术、股外侧小切口,仅显露股骨干外侧,置入动力髋螺钉固定。结果:64例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畸形,优良率96.88%。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等优点,符合骨折微创治疗的原则。

    2006年03期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

    丁克海;孙月柏;王庆刚;郭雄虎;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型臂X光机下采用闭合复位技术、股外侧小切口,仅显露股骨干外侧,置入动力髋螺钉固定。结果:64例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畸形,优良率96.88%。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等优点,符合骨折微创治疗的原则。

    2006年03期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

    丁克海;孙月柏;王庆刚;郭雄虎;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型臂X光机下采用闭合复位技术、股外侧小切口,仅显露股骨干外侧,置入动力髋螺钉固定。结果:64例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畸形,优良率96.88%。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等优点,符合骨折微创治疗的原则。

    2006年03期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导管单一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发性房间隔缺损2例报告

    许国锋;孙建辉;

    2006年03期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导管单一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发性房间隔缺损2例报告

    许国锋;孙建辉;

    2006年03期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导管单一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发性房间隔缺损2例报告

    许国锋;孙建辉;

    2006年03期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电子胸腔镜手术80例报告

    赵玉才;

    2006年03期 309+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子胸腔镜手术80例报告

    赵玉才;

    2006年03期 309+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子胸腔镜手术80例报告

    赵玉才;

    2006年03期 309+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恶性脑膨出的防治

    张立勇;姚志明;祁华林;韩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恶性脑膨出预防和抢救的最佳方法。方法:对可能发生脑膨出的病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在此前提下再发生的恶性脑膨出,行手术探查。结果:脑膨出经防治预案处理的患者,急性脑肿胀导致脑膨出的比例很低,颅内血肿导致恶性脑膨出的抢救成功率较高。结论:恶性脑膨出的处理应预防和治疗并重,以急性脑肿胀为原因者重在预防,颅内血肿为原因者术中处理更为重要。

    2006年03期 31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恶性脑膨出的防治

    张立勇;姚志明;祁华林;韩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恶性脑膨出预防和抢救的最佳方法。方法:对可能发生脑膨出的病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在此前提下再发生的恶性脑膨出,行手术探查。结果:脑膨出经防治预案处理的患者,急性脑肿胀导致脑膨出的比例很低,颅内血肿导致恶性脑膨出的抢救成功率较高。结论:恶性脑膨出的处理应预防和治疗并重,以急性脑肿胀为原因者重在预防,颅内血肿为原因者术中处理更为重要。

    2006年03期 31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恶性脑膨出的防治

    张立勇;姚志明;祁华林;韩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恶性脑膨出预防和抢救的最佳方法。方法:对可能发生脑膨出的病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在此前提下再发生的恶性脑膨出,行手术探查。结果:脑膨出经防治预案处理的患者,急性脑肿胀导致脑膨出的比例很低,颅内血肿导致恶性脑膨出的抢救成功率较高。结论:恶性脑膨出的处理应预防和治疗并重,以急性脑肿胀为原因者重在预防,颅内血肿为原因者术中处理更为重要。

    2006年03期 31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乳头溢液627例诊治体会

    张婷;周金萍;韩岩;

    目的:回顾627例乳头溢液的诊治方法,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27例乳头溢液患者,根据溢液性质、涂片结果及高危因素分别予以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492例,总有效率69%(338例),平针头美兰指示下的手术治疗135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69例(51%),乳腺导管扩张伴囊性增生48例(36%),乳腺癌18例(13%)。结论:根据乳头溢液性质,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因素决定予以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2006年03期 312-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头溢液627例诊治体会

    张婷;周金萍;韩岩;

    目的:回顾627例乳头溢液的诊治方法,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27例乳头溢液患者,根据溢液性质、涂片结果及高危因素分别予以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492例,总有效率69%(338例),平针头美兰指示下的手术治疗135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69例(51%),乳腺导管扩张伴囊性增生48例(36%),乳腺癌18例(13%)。结论:根据乳头溢液性质,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因素决定予以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2006年03期 312-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头溢液627例诊治体会

    张婷;周金萍;韩岩;

    目的:回顾627例乳头溢液的诊治方法,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27例乳头溢液患者,根据溢液性质、涂片结果及高危因素分别予以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492例,总有效率69%(338例),平针头美兰指示下的手术治疗135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69例(51%),乳腺导管扩张伴囊性增生48例(36%),乳腺癌18例(13%)。结论:根据乳头溢液性质,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因素决定予以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2006年03期 312-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VT与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5例报告

    侯建华;顾红星;陆福年;

    2006年03期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VT与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5例报告

    侯建华;顾红星;陆福年;

    2006年03期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VT与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5例报告

    侯建华;顾红星;陆福年;

    2006年03期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骨不连23例

    王世斌;

    2006年03期 314+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骨不连23例

    王世斌;

    2006年03期 314+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骨不连23例

    王世斌;

    2006年03期 314+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腋下保留胸肌切口的临床应用

    杨栋;吴晓阳;

    2006年03期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腋下保留胸肌切口的临床应用

    杨栋;吴晓阳;

    2006年03期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腋下保留胸肌切口的临床应用

    杨栋;吴晓阳;

    2006年03期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3例

    张建新;蒋丽;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鞘腹股沟区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儿于术后清醒即可进食,手术时间单侧20~30分钟,当天可下床适当活动。结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较传统手术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06年03期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3例

    张建新;蒋丽;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鞘腹股沟区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儿于术后清醒即可进食,手术时间单侧20~30分钟,当天可下床适当活动。结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较传统手术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06年03期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3例

    张建新;蒋丽;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鞘腹股沟区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儿于术后清醒即可进食,手术时间单侧20~30分钟,当天可下床适当活动。结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较传统手术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06年03期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肛门手术中应用初探

    赵新华;靳邦利;韩同利;刘永;

    2006年03期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肛门手术中应用初探

    赵新华;靳邦利;韩同利;刘永;

    2006年03期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肛门手术中应用初探

    赵新华;靳邦利;韩同利;刘永;

    2006年03期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2例效果分析

    袁红美;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27例恢复正常月经,14例进入绝经,5例月经变为稀少,一次治愈率达88.5%。停药半年后复发6例,改用他法治愈。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

    2006年03期 31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2例效果分析

    袁红美;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27例恢复正常月经,14例进入绝经,5例月经变为稀少,一次治愈率达88.5%。停药半年后复发6例,改用他法治愈。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

    2006年03期 31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2例效果分析

    袁红美;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27例恢复正常月经,14例进入绝经,5例月经变为稀少,一次治愈率达88.5%。停药半年后复发6例,改用他法治愈。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

    2006年03期 31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儿的影响

    陈蕾;高丽娟;

    2006年03期 320-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儿的影响

    陈蕾;高丽娟;

    2006年03期 320-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儿的影响

    陈蕾;高丽娟;

    2006年03期 320-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复异位妊娠29例临床分析

    夏彩萍;

    2006年03期 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复异位妊娠29例临床分析

    夏彩萍;

    2006年03期 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复异位妊娠29例临床分析

    夏彩萍;

    2006年03期 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羊水过少48例临床分析

    李琴;

    2006年03期 32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羊水过少48例临床分析

    李琴;

    2006年03期 32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羊水过少48例临床分析

    李琴;

    2006年03期 32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女性尖锐湿疣30例效果分析

    朱梅娟;

    目的:观察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对30例女性尖锐湿疣行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功率为50~65W。结果:25例1次微波治愈,3例2次治愈,3次、4次治愈各1例。结论:在阴道镜放大下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可提高率和治愈率。

    2006年03期 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女性尖锐湿疣30例效果分析

    朱梅娟;

    目的:观察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对30例女性尖锐湿疣行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功率为50~65W。结果:25例1次微波治愈,3例2次治愈,3次、4次治愈各1例。结论:在阴道镜放大下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可提高率和治愈率。

    2006年03期 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女性尖锐湿疣30例效果分析

    朱梅娟;

    目的:观察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对30例女性尖锐湿疣行阴道镜下微波治疗,功率为50~65W。结果:25例1次微波治愈,3例2次治愈,3次、4次治愈各1例。结论:在阴道镜放大下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可提高率和治愈率。

    2006年03期 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子宫腺肌症69例效果分析

    李萍;成健;刘伟玲;

    2006年03期 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子宫腺肌症69例效果分析

    李萍;成健;刘伟玲;

    2006年03期 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子宫腺肌症69例效果分析

    李萍;成健;刘伟玲;

    2006年03期 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胎盘早剥45例临床分析

    沈定定;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45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9例,高血压2例,其他24例;剖宫产33例,子宫胎盘卒中8例,子宫次全切除2例。结论:重度妊高征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胎盘早剥合并子宫胎盘卒中不是子宫切除的绝对指征。

    2006年03期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胎盘早剥45例临床分析

    沈定定;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45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9例,高血压2例,其他24例;剖宫产33例,子宫胎盘卒中8例,子宫次全切除2例。结论:重度妊高征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胎盘早剥合并子宫胎盘卒中不是子宫切除的绝对指征。

    2006年03期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胎盘早剥45例临床分析

    沈定定;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45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9例,高血压2例,其他24例;剖宫产33例,子宫胎盘卒中8例,子宫次全切除2例。结论:重度妊高征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胎盘早剥合并子宫胎盘卒中不是子宫切除的绝对指征。

    2006年03期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46例分析

    瞿福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对46例患者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和30例患者用米非司酮单药口服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9例治愈(84.8%),对照组18例治愈(60%),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无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2006年03期 327+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46例分析

    瞿福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对46例患者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和30例患者用米非司酮单药口服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9例治愈(84.8%),对照组18例治愈(60%),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无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2006年03期 327+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46例分析

    瞿福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对46例患者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和30例患者用米非司酮单药口服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9例治愈(84.8%),对照组18例治愈(60%),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无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2006年03期 327+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消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观察

    邵焱;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2例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分别进行下鼻甲、软腭、悬雍垂、咽腭弓、扁桃体及舌根部射频治疗。结果:治愈30例(63.4%),好转12例(25.5%),无效5例(10.1%),失去随访5例。结论:等离子射频治疗鼾症及OSAHS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2006年03期 32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消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观察

    邵焱;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2例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分别进行下鼻甲、软腭、悬雍垂、咽腭弓、扁桃体及舌根部射频治疗。结果:治愈30例(63.4%),好转12例(25.5%),无效5例(10.1%),失去随访5例。结论:等离子射频治疗鼾症及OSAHS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2006年03期 32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消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观察

    邵焱;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2例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分别进行下鼻甲、软腭、悬雍垂、咽腭弓、扁桃体及舌根部射频治疗。结果:治愈30例(63.4%),好转12例(25.5%),无效5例(10.1%),失去随访5例。结论:等离子射频治疗鼾症及OSAHS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2006年03期 32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脑电图改变

    徐秀真;于宗君;郭卫平;

    2006年03期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脑电图改变

    徐秀真;于宗君;郭卫平;

    2006年03期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脑电图改变

    徐秀真;于宗君;郭卫平;

    2006年03期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效果观察

    张蓉;冯新;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波长Q开关Nd:YAG激光532nm波长输出,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56例。结果:经1~3次治疗,总有效率94.5%,未出现不可逆的不良反应。结论:Q开光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6年03期 33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效果观察

    张蓉;冯新;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波长Q开关Nd:YAG激光532nm波长输出,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56例。结果:经1~3次治疗,总有效率94.5%,未出现不可逆的不良反应。结论:Q开光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6年03期 33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效果观察

    张蓉;冯新;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波长Q开关Nd:YAG激光532nm波长输出,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56例。结果:经1~3次治疗,总有效率94.5%,未出现不可逆的不良反应。结论:Q开光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6年03期 33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州市铅污染地区儿童发铅调查分析

    滕冲;李晓东;谢平;杨惠平;万永平;

    目的:了解通州地区钢丝绳产业对儿童铅接触的影响。方法:以钢丝绳厂较多的某镇中心小学学生为观察组,无钢丝绳厂的某镇中心小学为对照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观察组共353例,对照组共283例。对其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健康问卷》调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发铅含量。结果:观察组有77例发铅含量超出正常值,中位数为4.437μg/g,超标率为21.81%:对照组有32例发铅含量超出正常值,中位数3.965μg/g,超标率11.31%。按儿童是否被动吸烟分层分析,观察组被动吸烟儿童发铅超标率为33.63%,对照组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被动吸烟儿童发铅含量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绳厂较多的地区铅污染较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铅污染,保护少年儿童健康。

    2006年03期 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州市铅污染地区儿童发铅调查分析

    滕冲;李晓东;谢平;杨惠平;万永平;

    目的:了解通州地区钢丝绳产业对儿童铅接触的影响。方法:以钢丝绳厂较多的某镇中心小学学生为观察组,无钢丝绳厂的某镇中心小学为对照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观察组共353例,对照组共283例。对其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健康问卷》调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发铅含量。结果:观察组有77例发铅含量超出正常值,中位数为4.437μg/g,超标率为21.81%:对照组有32例发铅含量超出正常值,中位数3.965μg/g,超标率11.31%。按儿童是否被动吸烟分层分析,观察组被动吸烟儿童发铅超标率为33.63%,对照组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被动吸烟儿童发铅含量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绳厂较多的地区铅污染较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铅污染,保护少年儿童健康。

    2006年03期 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州市铅污染地区儿童发铅调查分析

    滕冲;李晓东;谢平;杨惠平;万永平;

    目的:了解通州地区钢丝绳产业对儿童铅接触的影响。方法:以钢丝绳厂较多的某镇中心小学学生为观察组,无钢丝绳厂的某镇中心小学为对照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观察组共353例,对照组共283例。对其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健康问卷》调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发铅含量。结果:观察组有77例发铅含量超出正常值,中位数为4.437μg/g,超标率为21.81%:对照组有32例发铅含量超出正常值,中位数3.965μg/g,超标率11.31%。按儿童是否被动吸烟分层分析,观察组被动吸烟儿童发铅超标率为33.63%,对照组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被动吸烟儿童发铅含量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绳厂较多的地区铅污染较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铅污染,保护少年儿童健康。

    2006年03期 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郭萍;胡光煦;

    2006年03期 334-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郭萍;胡光煦;

    2006年03期 334-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郭萍;胡光煦;

    2006年03期 334-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公路养护工人640例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程飞;常向东;

    2006年03期 33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公路养护工人640例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程飞;常向东;

    2006年03期 33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公路养护工人640例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程飞;常向东;

    2006年03期 33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767例情况分析

    成卫东;甘荣昌;吴克荣;

    2006年03期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767例情况分析

    成卫东;甘荣昌;吴克荣;

    2006年03期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767例情况分析

    成卫东;甘荣昌;吴克荣;

    2006年03期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太仓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报告

    胡群茹;王美琴;

    目的:探求一种简便的早期检查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方法。方法:使用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对太仓市城乡22所幼儿园(4~6岁)8705名儿童进行弱视筛查,将查出弱视儿童进一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并测定眼位,对视力<0.8者在睫状肌麻痹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筛查出756名儿童与弱视高度相关,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有410例弱视(4.71%)。结论: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对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初步检查和大面积普查是可行的,同时说明了4~6岁儿童的视力是动态的发育过程,而且发育的程度和速度不一,不宜仅用单纯视力<0.8作为诊断幼小儿童弱视的唯一标准。

    2006年03期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太仓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报告

    胡群茹;王美琴;

    目的:探求一种简便的早期检查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方法。方法:使用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对太仓市城乡22所幼儿园(4~6岁)8705名儿童进行弱视筛查,将查出弱视儿童进一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并测定眼位,对视力<0.8者在睫状肌麻痹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筛查出756名儿童与弱视高度相关,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有410例弱视(4.71%)。结论: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对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初步检查和大面积普查是可行的,同时说明了4~6岁儿童的视力是动态的发育过程,而且发育的程度和速度不一,不宜仅用单纯视力<0.8作为诊断幼小儿童弱视的唯一标准。

    2006年03期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太仓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报告

    胡群茹;王美琴;

    目的:探求一种简便的早期检查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方法。方法:使用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对太仓市城乡22所幼儿园(4~6岁)8705名儿童进行弱视筛查,将查出弱视儿童进一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并测定眼位,对视力<0.8者在睫状肌麻痹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筛查出756名儿童与弱视高度相关,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有410例弱视(4.71%)。结论: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对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初步检查和大面积普查是可行的,同时说明了4~6岁儿童的视力是动态的发育过程,而且发育的程度和速度不一,不宜仅用单纯视力<0.8作为诊断幼小儿童弱视的唯一标准。

    2006年03期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医院环境生物学监测结果分析

    许敏;

    2006年03期 34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院环境生物学监测结果分析

    许敏;

    2006年03期 34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院环境生物学监测结果分析

    许敏;

    2006年03期 34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核病耐药性测定结果分析

    胡琳;

    2006年03期 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核病耐药性测定结果分析

    胡琳;

    2006年03期 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核病耐药性测定结果分析

    胡琳;

    2006年03期 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应用效果评价

    黄华;顾美珍;施公胜;章建国;

    目的:观察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切片的效果。方法:比较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手工操作对常规病理切片以及组织芯片的效果。结果: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的切片背景清晰,非特异性染色少,阳性信号明显,利于疾病病理诊断,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手工免疫组化操作的切片背景相对模糊,有部分泛染,阳性结果表达率相对较低。结论: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利于规范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染色效果良好,对于免疫组化标准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2006年03期 34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应用效果评价

    黄华;顾美珍;施公胜;章建国;

    目的:观察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切片的效果。方法:比较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手工操作对常规病理切片以及组织芯片的效果。结果: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的切片背景清晰,非特异性染色少,阳性信号明显,利于疾病病理诊断,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手工免疫组化操作的切片背景相对模糊,有部分泛染,阳性结果表达率相对较低。结论: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利于规范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染色效果良好,对于免疫组化标准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2006年03期 34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应用效果评价

    黄华;顾美珍;施公胜;章建国;

    目的:观察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切片的效果。方法:比较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手工操作对常规病理切片以及组织芯片的效果。结果: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的切片背景清晰,非特异性染色少,阳性信号明显,利于疾病病理诊断,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手工免疫组化操作的切片背景相对模糊,有部分泛染,阳性结果表达率相对较低。结论: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利于规范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染色效果良好,对于免疫组化标准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2006年03期 34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快速测定肌酸激酶-MB的应用与评价

    李晗;史小波;姜肖刚;

    目的:对全自动干化学法测定CK-MB进行评价。方法:同时在VIT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CK-MB。结果:CK-MB的检测限为1~280U/L;高、中、低浓度的批内CV分别为3.3%、3.8%和4.3%,,批间CV分别为3.9%、4.3%和4.9%;回收率为95.3%∽104.7%;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相关系数r=0.976,相关方程Y=0.983X+2.5;血红蛋白浓度2g/L以下,胆红素浓度406μmol/L以下,甘油三酯浓度7.5mmol/L以下,对该法测定基本无干扰。结论:该法测定CK-MB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急诊检测。

    2006年03期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快速测定肌酸激酶-MB的应用与评价

    李晗;史小波;姜肖刚;

    目的:对全自动干化学法测定CK-MB进行评价。方法:同时在VIT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CK-MB。结果:CK-MB的检测限为1~280U/L;高、中、低浓度的批内CV分别为3.3%、3.8%和4.3%,,批间CV分别为3.9%、4.3%和4.9%;回收率为95.3%∽104.7%;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相关系数r=0.976,相关方程Y=0.983X+2.5;血红蛋白浓度2g/L以下,胆红素浓度406μmol/L以下,甘油三酯浓度7.5mmol/L以下,对该法测定基本无干扰。结论:该法测定CK-MB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急诊检测。

    2006年03期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快速测定肌酸激酶-MB的应用与评价

    李晗;史小波;姜肖刚;

    目的:对全自动干化学法测定CK-MB进行评价。方法:同时在VIT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CK-MB。结果:CK-MB的检测限为1~280U/L;高、中、低浓度的批内CV分别为3.3%、3.8%和4.3%,,批间CV分别为3.9%、4.3%和4.9%;回收率为95.3%∽104.7%;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相关系数r=0.976,相关方程Y=0.983X+2.5;血红蛋白浓度2g/L以下,胆红素浓度406μmol/L以下,甘油三酯浓度7.5mmol/L以下,对该法测定基本无干扰。结论:该法测定CK-MB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急诊检测。

    2006年03期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硅藻检验对水中尸体死因判断的动物试验研究

    孟林;吴克荣;张英明;陈玉明;朱群;

    目的:研究溺死不同时间内家兔肺、肝、肾、骨髓组织中硅藻的检出率及其与溺死地水域中硅藻形态的同原性认定。方法:应用强酸消融法处理溺死动物的各类标本,并对各类组织脏器的硅藻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组织检出率达96.43%、骨髓的检出率为71.43%,肝、肾组织在溺死后1h检出率为75.00%。实验动物标本中检出的硅藻形态、藻目类型基本一致。结论:肺、肝、肾、骨髓中的硅藻检测可确定生前溺死情况。

    2006年03期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硅藻检验对水中尸体死因判断的动物试验研究

    孟林;吴克荣;张英明;陈玉明;朱群;

    目的:研究溺死不同时间内家兔肺、肝、肾、骨髓组织中硅藻的检出率及其与溺死地水域中硅藻形态的同原性认定。方法:应用强酸消融法处理溺死动物的各类标本,并对各类组织脏器的硅藻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组织检出率达96.43%、骨髓的检出率为71.43%,肝、肾组织在溺死后1h检出率为75.00%。实验动物标本中检出的硅藻形态、藻目类型基本一致。结论:肺、肝、肾、骨髓中的硅藻检测可确定生前溺死情况。

    2006年03期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硅藻检验对水中尸体死因判断的动物试验研究

    孟林;吴克荣;张英明;陈玉明;朱群;

    目的:研究溺死不同时间内家兔肺、肝、肾、骨髓组织中硅藻的检出率及其与溺死地水域中硅藻形态的同原性认定。方法:应用强酸消融法处理溺死动物的各类标本,并对各类组织脏器的硅藻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组织检出率达96.43%、骨髓的检出率为71.43%,肝、肾组织在溺死后1h检出率为75.00%。实验动物标本中检出的硅藻形态、藻目类型基本一致。结论:肺、肝、肾、骨髓中的硅藻检测可确定生前溺死情况。

    2006年03期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光化学诱导家兔脑皮层梗死模型建立的研究

    丁莉;朱向阳;邵义祥;朱顺星;

    目的:建立光化学诱导兔脑皮层梗死的模型。方法:应用国产绿色冷光源辐照己静脉注射玫瑰刚果红染料的60只家兔的脑表面为研究组,应用其它光源照射的9只兔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经临床观察和病理检查均获得满意的脑皮层梗死模型,对照组无1例成功。结论:建立光化学诱导兔脑皮层梗死模型为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实验对象。

    2006年03期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光化学诱导家兔脑皮层梗死模型建立的研究

    丁莉;朱向阳;邵义祥;朱顺星;

    目的:建立光化学诱导兔脑皮层梗死的模型。方法:应用国产绿色冷光源辐照己静脉注射玫瑰刚果红染料的60只家兔的脑表面为研究组,应用其它光源照射的9只兔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经临床观察和病理检查均获得满意的脑皮层梗死模型,对照组无1例成功。结论:建立光化学诱导兔脑皮层梗死模型为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实验对象。

    2006年03期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光化学诱导家兔脑皮层梗死模型建立的研究

    丁莉;朱向阳;邵义祥;朱顺星;

    目的:建立光化学诱导兔脑皮层梗死的模型。方法:应用国产绿色冷光源辐照己静脉注射玫瑰刚果红染料的60只家兔的脑表面为研究组,应用其它光源照射的9只兔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经临床观察和病理检查均获得满意的脑皮层梗死模型,对照组无1例成功。结论:建立光化学诱导兔脑皮层梗死模型为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实验对象。

    2006年03期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喘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范义凤;卢剑波;

    目的:建立止喘合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甲醇:水(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在1.8~4.8mg/ml线性范围内峰面积(X)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X=897.3025C-71.2556(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75%。日内RSD为0.54%,日间RSD为0.78%。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含量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2006年03期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喘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范义凤;卢剑波;

    目的:建立止喘合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甲醇:水(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在1.8~4.8mg/ml线性范围内峰面积(X)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X=897.3025C-71.2556(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75%。日内RSD为0.54%,日间RSD为0.78%。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含量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2006年03期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喘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范义凤;卢剑波;

    目的:建立止喘合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甲醇:水(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在1.8~4.8mg/ml线性范围内峰面积(X)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X=897.3025C-71.2556(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75%。日内RSD为0.54%,日间RSD为0.78%。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含量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2006年03期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沙建梅;邓筱娟;

    目的:寻求有效的控制护理缺陷的发生。方法:对191起护理缺陷的分类与发生班次及相关护士人群进行分析。结果:医嘱处理不正确、静脉用药不规范、观察记录不及时、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缺陷的主要环节;低学历和低职称的护士是造成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制度不严格是导致护理缺陷的根本原因。结论: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缺陷发生的主要环节和人群,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

    2006年03期 350-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沙建梅;邓筱娟;

    目的:寻求有效的控制护理缺陷的发生。方法:对191起护理缺陷的分类与发生班次及相关护士人群进行分析。结果:医嘱处理不正确、静脉用药不规范、观察记录不及时、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缺陷的主要环节;低学历和低职称的护士是造成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制度不严格是导致护理缺陷的根本原因。结论: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缺陷发生的主要环节和人群,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

    2006年03期 350-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沙建梅;邓筱娟;

    目的:寻求有效的控制护理缺陷的发生。方法:对191起护理缺陷的分类与发生班次及相关护士人群进行分析。结果:医嘱处理不正确、静脉用药不规范、观察记录不及时、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缺陷的主要环节;低学历和低职称的护士是造成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制度不严格是导致护理缺陷的根本原因。结论: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缺陷发生的主要环节和人群,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

    2006年03期 350-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七叶皂苷凝胶治疗浅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朱兴敏;徐秀群;檀红艳;

    目的:评价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对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外涂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硫酸镁组有效率为64.3%、七叶皂苷组有效率为93.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浅静脉炎治疗应优先考虑使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

    2006年03期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七叶皂苷凝胶治疗浅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朱兴敏;徐秀群;檀红艳;

    目的:评价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对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外涂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硫酸镁组有效率为64.3%、七叶皂苷组有效率为93.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浅静脉炎治疗应优先考虑使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

    2006年03期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七叶皂苷凝胶治疗浅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朱兴敏;徐秀群;檀红艳;

    目的:评价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对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外涂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硫酸镁组有效率为64.3%、七叶皂苷组有效率为93.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浅静脉炎治疗应优先考虑使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

    2006年03期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临床护理

    陈丽;

    2006年03期 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临床护理

    陈丽;

    2006年03期 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临床护理

    陈丽;

    2006年03期 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观察与护理

    张桦;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时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无创通气(NIV)序贯脱机。结果:由有创机械通气改为NIV序贯脱机治疗成功率95%,平均有创通气时间6.0±2.1天,NIV通气时间4.0±3.2天。结论:NIV作为COPD患者从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的过渡具有较好的效果。

    2006年03期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观察与护理

    张桦;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时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无创通气(NIV)序贯脱机。结果:由有创机械通气改为NIV序贯脱机治疗成功率95%,平均有创通气时间6.0±2.1天,NIV通气时间4.0±3.2天。结论:NIV作为COPD患者从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的过渡具有较好的效果。

    2006年03期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观察与护理

    张桦;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时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无创通气(NIV)序贯脱机。结果:由有创机械通气改为NIV序贯脱机治疗成功率95%,平均有创通气时间6.0±2.1天,NIV通气时间4.0±3.2天。结论:NIV作为COPD患者从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的过渡具有较好的效果。

    2006年03期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处理

    金小红;

    2006年03期 35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处理

    金小红;

    2006年03期 35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处理

    金小红;

    2006年03期 35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患者7例护理

    冯惠平;陈金兰;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从体位、营养、输液的方法及速度等方面配合临床治疗采用整体护理。结果:7例患者恢复快,疗效满意,25~70天治愈。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方法,防止血压的升高及急性心功能不全出现,促进患者的康复。

    2006年03期 35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患者7例护理

    冯惠平;陈金兰;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从体位、营养、输液的方法及速度等方面配合临床治疗采用整体护理。结果:7例患者恢复快,疗效满意,25~70天治愈。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方法,防止血压的升高及急性心功能不全出现,促进患者的康复。

    2006年03期 35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患者7例护理

    冯惠平;陈金兰;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从体位、营养、输液的方法及速度等方面配合临床治疗采用整体护理。结果:7例患者恢复快,疗效满意,25~70天治愈。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方法,防止血压的升高及急性心功能不全出现,促进患者的康复。

    2006年03期 35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