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雪梅;杨宇民;王鸿逵;张沛云;顾晓松;
目的:通过丝素纤维与背根神经节共培养观察其与神经组织的相容性。方法:采用丝素制备,背根神经节与丝素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结果:培养7天后大量的细胞从背根神经节爬出,缠绕在丝素材料上。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该类细胞主要为雪旺细胞。另可见大量的神经纤维从背根神经节发出,沿着丝素材料延伸。结论:丝素与背根神经节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适用于外周神经修复。
2006年05期 489-490+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汤欣;杨宇民;丁斐;顾晓松;
目的:研究丝素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制备丝素与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共培养7天,每天倒置显微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光镜观察,发现大鼠海马神经元与丝素纤维共培养3天后,海马神经元附着于丝素纤维,神经突起沿丝素纤维向远处生长、延伸;培养7天后海马神经元形成神经元网络,包绕丝素纤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附着于丝素上的细胞为神经元。结论:海马神经元沿着丝素纤维包裹生长,提示丝素纤维与海马神经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006年05期 491-49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栗卓;吕广明;刘苏;吴辉群;韩笑;季达峰;
目的:探索一种中枢神经纤维束髓鞘的染色方法。方法:应用丽春红2R-亮绿双重染色法,对正常SD大鼠脊髓组织进行染色。结果:丽春红2R-亮绿染色后,脊髓白质中神经纤维束轴索、髓鞘呈橙红色,灰质背景呈淡绿色,其中神经元呈绿色。结论:丽春红2R-亮绿法是显示中枢神经纤维束的一种简便、迅速、可靠染色法。
2006年05期 494-495+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欣阳;张天一;顾君一;
目的:观察FITC标记的天花粉蛋白(TCS)进入瘤细胞的过程。方法:通过低温离心、丙酮分级沉淀、等电点沉淀及透析技术由新鲜栝楼根原汁中提取TCS;用FITC标记TCS,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FITC-TCS进入瘤细胞的过程。结果:纯化的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为单一带,且与标准TCS泳率相同;终浓度50μg/ml FITC-TCS的孵育3h时已经进入黑色素瘤B-16细胞,6h时FITC-TCS进入细胞量达到最高,12h时已轻度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TC-TCS组与对照组(FITC-BSA)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FITC-TCS,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进入瘤细胞的动态过程。
2006年05期 496-497+500+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贲志云;季玉红;傅晋翔;汪晓莺;孙晓雷;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培养获得骨髓基质细胞(BMSC),分别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于BMSC,MTT法测细胞增殖。采用Mini MACs系统阳性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用BMSC结合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培养14天后计数CFU-Mix集落数。结果r:hGM-CSF结合FL、SCFI﹑L-6对BMSC生长的增殖作用最明显;BMSC联合SCFI、L-3、FL、G-CSF、EPO对促进CD34+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的作用最明显。结论:细胞因子作用下的BMSC扩增有可能应用于造血损伤修复。
2006年05期 498-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冰;马颂华;邱一华;
目的:探讨谷氨酸在小脑顶核神经元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大鼠小脑薄片,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观察谷氨酸对顶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谷氨酸对小脑顶核神经元放电有兴奋作用,且这种兴奋作用不被低Ca2+/高Mg2+的人工脑脊液所阻断。结论:谷氨酸对小脑顶核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顶核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实现的。
2006年05期 50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唯一;毛振彪;徐政府;俞智华;周正斌;张冬雷;
目的:制备人鸟苷酰环化酶C(GC-C)质粒标准品,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C-C含量,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GC-C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在鸟苷酰环化酶C(GC-C)基因高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连接于pGEM-T载体,以得到GC-C质粒标准品。结果:经过蓝白斑筛选,PCR或EcoR I酶切初步鉴定,阳性克隆测序分析确定GC-C质粒标准品正确性。结论:正确构建GC-C质粒标准品为RFQ-PCR标准曲线的绘制及GC-C的定量检测奠定了基础。
2006年05期 503-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瑾;陶国华;胡彩华;
目的:评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脑脊液生化组分和细胞因子测定价值。方法:取ALL 39例脑脊液(CNSL组11例,non-CNSL组28例);对照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TGF-α、D-二聚体及铁蛋白(Ft)的水平,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CNSL组的D-二聚体、Ft和TNF-α显著高于其他两组,TGF-α显著较低(P<0.05);non-CNSL组的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α显著较低(P<0.05),Ft和D-二聚体则无明显差异。治疗过程中,CNSL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趋向对照组,其中CNS-CR患者尤为明显(P<0.05)。结论:几项检测指标对ALL患者是否发生CNSL以及评判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06年05期 50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燕;刘春桂;刘地发;吉浩明;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是否合并感染及对实体瘤疗效的影响。结果:白血病组有效率为81.3%,实体瘤组为85.7%(P>0.05);血小板输注≤4次者有效率为97.8%,输注5 ̄8次者为78.2%,输注>8次者为61.0%(P<0.05);感染组有效率为75.9%,非感染组为94.7%(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次数及感染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率有影响。
2006年05期 507-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亮;杨莉;王亚非;2006年05期 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健;龚增鸿;王小勇;王敏;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测定的意义。方法:免疫浊度法检测恶性肿瘤组111例,良性病组36例,正常对照组48例血清铜蛋的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值较良性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及肺癌、肝癌肿块明显缩小期、胃癌术后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值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病组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值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后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2006年05期 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顾俊华;苏强;2006年05期 510+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社珍;2006年05期 51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健;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诊治的急性胰腺炎1 260例,前5年600例为A组,后5年660例为B组;分析两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等变化。结果:病因为胆源性胰腺炎者A、B两组分别为62.0%和65.0%;暴饮暴食及饮酒者分别为20.0%和21.1%;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者分别为4.0%和12.0%。两组早期手术分别为26.7%和21.4%;延期手术分别为6.7%和12.0%;使用生长抑素分别为31.0%和72.7%。轻型急性胰腺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两组假性囊肿发生率分别39%和13%;多器官衰竭分别52.7%和30%;死亡率分别33.3%和22%。结论:胆道疾病仍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近年高脂血症的病因呈上升趋势;早期足量生长抑素和包括肠道去污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及延期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2006年05期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小红;姜爱萍;张红霞;魏荣龙;张锁林;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内镜表现与肝功能损害程度、EV分级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确诊为肝硬化PHG、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按肝功能损害程度及EV分级分组,采用双向有序等级资料2χ检验。结果:PHG与肝功能分级有关(P<0.01),而与EV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HG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其病变越严重;而PHG与EV分级无明显相关。
2006年05期 51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道保;吴琴;贺明;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将CH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葛根素组(简称葛根素组),均以洋地黄类、利尿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作为常规治疗,葛根素组加葛根素注射液静滴,疗程14日。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均有改善,葛根素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葛根素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提高及心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能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2006年05期 516-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建军;曹建忠;2006年05期 518+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永珍;蒋金根;
目的:观察根据环孢素A谷浓度(Co)、峰浓度(C2)调整剂量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影响。方法: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加霉酚酸酯、皮质类固醇,根据Co或C2调整环孢素A用量,观察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结果:Co组:7例(23.33%)出现急性排异反应,1例因急性排异反应在术后15天予移植肾切除,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败血症、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余经相应治疗后好转;C2组:4例(13.33%)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经相应治疗后均好转。结论:C2组较Co组在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06年05期 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荣长;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内科重症患者预后评价的可靠性。方法:对332例内科重症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计算APACHE II评分,统计分析与患者病死率相关性,并在评分前记录医生对患者死亡率主观判断。结果:APACHE II评分和病死率高度相关,得分越高,患者死亡率越高,死亡率与医生主观判断有较大差异。结论:APACHE II评分系统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对重症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2006年05期 52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冬梅;卜召祥;潘亮;杨大明;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糖尿病的细菌性肝脓肿30例临床资料,与同期非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65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多见于中老年,临床症状不典型,住院时间长(31.5±13.2天对20.8±11.4天,P<0.05);脓肿穿刺平均次数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易感因素之一,早期诊断和使用足量抗菌药控制感染,积极控制血糖,反复肝穿刺抽脓,同时营养支持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2006年05期 522-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腊梅;张春华;陈琰;陈雪;2006年05期 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月芳;
目的: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和预后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47例ARF的病因、发病年龄、发病情况、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RF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病因中以内科因素为多,药物因素占首位。总体死亡率为29.9%,60岁以上老年人为35.3%,血液净化能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日。结论:引起ARF的因素较多,药物性ARF多见,需引起重视,尽早血液净化治疗能改善预后、缩短病程。
2006年05期 525-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袁卫东;徐斌;
目的:探讨钛轮钉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尿毒症患者应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结果:13例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4 ̄6周使用,血流量在150 ̄280ml/min。结论:钛轮钉做内瘘手术简便,并发症少,内瘘使用效果好。
2006年05期 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建辉;朱杰;张亮;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艾迪加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化疗采用NP方案4,周为1疗程,全程3 ̄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2.86%(12/28),对照组为32.14%(9/2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生活质量提高和毒副作用减少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药物,可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2006年05期 528-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钱娟;2006年05期 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尤建良;2006年05期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翔;
目的:分析小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以减少误诊。方法:对24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病15例(62.5%),脑血栓形成5例(20.8%),糖尿病2例(8.3%),心脏病8例(33.3%)。一侧小脑半球梗死16例,两侧小脑半球梗死3例,小脑蚓部梗死1例,小脑半球和蚓部梗死2例,合并大脑枕叶梗死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结论:小脑梗死极易误诊,头颅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颅CT。
2006年05期 53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建峰;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分为4个亚型,选择4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分别比较脑梗死患者以及不同脑梗死亚型与对照组的t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空腹血浆tHcy水平(12.23±4.51μmol/L)与对照组(10.92±3.44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组tHcy水平(13.34±3.73μmol/L)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其它各亚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可能与tHcy增高有关。
2006年05期 533+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云洲;朱保佳;
目的:调查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为心理调适提供依据。方法:以DSM-IV为标准诊断抑郁障碍,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严重程度。将43例诊断为抑郁障碍的卒中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氟西汀组、多塞平组,随访12周,以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计分及SDS积分减少50%或以上为治疗有效。结果:氟西汀和多塞平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00%(12/15)和72.73%(8/11),其神经功能缺损和Zung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躯体功能障碍和脑损害的部位是两个重要因素。对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和治疗,为心理治疗提供了依据。
2006年05期 534-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秋琴;2006年05期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其元;王建明;龚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天。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作头颅CT检查,了解脑水肿情况,计算水肿产生率,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28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14天后水肿产生率为(0.22±0.0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8±0.07)/d(P<0.05);治疗14天,观察组ESS评分为(19.9±5.1)分,优于对照组的(16.1±4.8)分(P<0.05);治疗28天,观察组ESS评分为(25.8±6.0)分,对照组为(21.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2006年05期 537-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力;2006年05期 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晓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对照组29例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29例中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总有效86.21%,对照组26例中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57.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2006年05期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农;施建生;
目的:观察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应用20%甘露醇125ml和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注q6~8h交替应用5天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并逐渐减量连续15天后停药。对照组全部应用20%甘露醇125ml脱水治疗15天。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控制血压和血糖,保持水电酸碱平衡,脑细胞保护等治疗。30天后均复查CT。结果:观察组30天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显示观察组30例血肿周围组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血肿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有效。
2006年05期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庆庆;徐青;王华;张春辉;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保乳手术)的效果。方法:对符合改良的Fisher标准的3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以肿瘤为中心,与乳晕平行,作弧形切口,皮瓣一般不作潜行分离,距肿瘤1~2cm游离并切除肿瘤,术中标本均行快速病检确认边缘阴性。腋窝淋巴结清扫于腋窝底部取胸大肌外侧缘纵形切口。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75年,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总体外观效果满意。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能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和美容效果。
2006年05期 5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鹏;芮理;徐青;李厚祥;薛万江;王鹏;
目的:比较CUSA精细解剖法与传统锐性解剖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资料,其中22例用CUSA精细解剖法手术,38例用传统锐性解剖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再出血、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CUSA精细解剖法组与传统锐性解剖法组相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留置天数、总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皮下积液、游离皮瓣坏死、术中副损伤和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CUSA精细解剖法效果好,特别在保护神经方面,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006年05期 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伟东;陈钟;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与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1例临床资料。结果:良性24例,恶性27例。完整切除43例(84.3%),其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22例;肿瘤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5例;联合脏器切除13例(25.5%)。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首次手术的彻底性,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2006年05期 54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红丹;杨小磊;张正明;顾锋;胡立军;汪波;胡琦;
目的:探讨静脉型埋入式输注系统应用于肿瘤化疗的效果。方法:对25例肿瘤患者采用静脉型埋入式输注系统给予静脉化疗。结果:2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静脉化疗,未发生药物渗漏、管道脱落、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静脉型埋入式输注系统使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长期应用更加安全、方便。
2006年05期 548+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屈陈江;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病发生。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2例,无变化8例。脾亢症状均消失。术后2个月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46例,好转14例。术后随访48例(12~24个月),再出血率8.3%(4/48)。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操作简便。
2006年05期 54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标;成峰;李相成;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57例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单纯抗菌药物治疗10例,外科手术引流47例,其中7例为急诊或择期进腹手术、经皮穿刺抽吸治疗16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4例,57例均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或置管引流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首选。
2006年05期 55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卫平;2006年05期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菊明;龚汉昌;葛建明;2006年05期 55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群男;2006年05期 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宗信;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对策。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54例59足。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4足,Ⅳ型15足。术中侧位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和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皮瓣下放置引流,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所有病例随访9~48个月。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效果:优30足,良21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为86.4%。发生早期并发症4足(6.8%),其中皮肤边缘坏死2足,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各1足。远期发生慢性疼痛2足(3.4%)。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其解剖特点和骨折机制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6年05期 556-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灿华;瞿南初;2006年05期 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国太;
目的:探讨手指掌面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在手背设计掌骨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翻转修复2、3、4、5指中节以近掌面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共21例(30指),皮瓣缺陷范围0.5cm×1.0cm ̄2.5cm×3.0cm。结果:患者植皮区及供皮区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 ̄2年,所有患者手指功能正常,无疤痕挛缩。结论:掌骨背动脉岛状皮瓣是指掌面皮肤缺损修复较理想的选择。
2006年05期 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爱东;2006年05期 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莹;奚彬;金云芳;丁燕萍;王庆;
目的:分析月骨周围脱位及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漏误诊的原因。方法:通过标准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腕部CT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属误诊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3例,不典型月骨周围脱位2例。结论:熟悉腕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掌握各型脱位及骨折脱位的X线特点,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
2006年05期 56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洪;侯建国;刘青峰;
目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电汽化术,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结果:26例随访1 ̄3年,21例治愈,5例好转均于1年后复发,3例再次电汽化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后治愈,2例无效行膀胱部分切除后治愈,无恶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电汽化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2006年05期 562-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竞;范波;范志江;丁立;李锋;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原因讨论。结果: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尿道狭窄11例、膀胱颈口水肿、挛缩12例、腺体残留或复发5例、逼尿肌乏力4例及精阜肥大2例。结论:尿道狭窄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术前诊断,加强预防是关键。
2006年05期 564+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华;吴爱斌;吴云;虞小明;曾明辉;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URS)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3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治过程、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结果: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3.8%,1例因损伤输尿管开口处改为开放手术,2例术后出现39℃以上高热。结论: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结石大、停留时间长或肾功能差的患者。
2006年05期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冰;沈周俊;2006年05期 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万政强;倪兰春;杨柳;施金龙;陈建;
目的:总结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资料。结果:22例中痊愈出院21例,1例并发MOSF死亡。结论:对于开颅术后发生的颅内感染,应及早应用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2006年05期 568-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哲君;丁辉;苏树伟;王岩;2006年05期 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恒林;韩清;2006年05期 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旦;沈鸟松;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硬膜下积液形成原因、处理原则及预后等。结果:少量的硬膜下积液采取综合的保守治疗后大部分病例硬膜下积液稳定或减少、甚至消失108例(79.4%);较多量的积液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者,通过颅冲洗引流后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28例(20.6%)。有2例顽固性积液下作硬膜下-腹腔分流术后积液消失。结论:硬膜下积液诊断明确后,应针对不同类型选择合适处理方法;硬膜下积液的转归与头部外伤、处理方法的选择有关。
2006年05期 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利荣;
目的:总结食管破裂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5例食管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胸裂口修补13例,成功9例,失败4例,其中死亡3例;1例颈段食管刀刺伤开胸仅行胸腔及纵隔清创冲洗引流而痊愈。结论:食管破裂如能及时确诊,并根据病情选择合理术式,即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006年05期 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海敏;樊天友;高俊;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肺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癌87例临床资料。结果:CT能明确原发性肺癌的侵犯范围,采用国际标准统一分析,有助于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对预后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CT已成为肺癌术前分期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6年05期 57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平;张勇;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纵隔脓肿4例电视胸腔镜下行常规经右侧胸膜腔纵隔清创引流术。结果:4例均痊愈出院,住院20 ̄35天,平均26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探查全面,清创引流彻底的优点。
2006年05期 574+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伟;许广照;施民新;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食管癌贲门癌分为肠内营养(EN)和静脉营养(PN)两组,每组48例。于营养支持前后测定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有显著作用,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2006年05期 575-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翠华;
目的:探讨宫腔镜输卵管通液对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不孕症患者(原发性不孕10例,继发性不孕26例)进行宫腔镜输卵管通液术。结果:两组术前术后输卵管通畅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达70.0%和65.4%,而两侧术后双侧阻塞率分别为20.0%和15.4%,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宫腔镜输卵管通液对不孕症治疗效果满意。
2006年05期 57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立文;李宁典;陈江涛;2006年05期 578+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宁典;杨妙珍;2006年05期 579-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小燕;2006年05期 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邵萍萍;
目的:比较微波联合不同途径使用干扰素α-2b治疗子宫颈部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例予微波除疣后于阴道内置干扰素-α2b胶囊;B组22例予微波除疣后肌注干扰素-α2b;C组20例予单纯微波除疣。结果3组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0.83%、18.18%、35.00%。结论:微波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子宫颈部尖锐湿疣效果优于单纯微波除疣。
2006年05期 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孝华;杭杲;蔡迎庆;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总IgE的改变与其家族特应性体质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47例CVA患儿和4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总IgE浓度,并调查其三代内特应性体质家族史。结果:CVA患儿血清总IgE的浓度(523.99±394.86IU/ml)比对照组(90.19±72.94IU/ml)明显增高。同时,其三代之内特应性体质家族阳性史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IgE是机体敏感体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为早期诊断、治疗CVA提供客观依据。
2006年05期 583+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龚红蕾;黄锋;徐坚;何庆娟;钱镜秋;殷晓霞;
目的:探讨NF-KB在肾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MLV-步法RT-PCR法,检测急性肾炎患儿疾病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KB的表达。结果:急性肾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KB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KB可作为肾炎发生时炎症反应指标。
2006年05期 584-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迎庆;严靖;
目的:分析矮小症患儿的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06年489例矮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学分类。结果:489例中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138例(28.2%),特发性矮小59例(12.1%),垂体性侏儒81例(16.6%),家族性矮小症51例(10.4%),宫内发育迟缓37例(7.6%),营养缺乏性生长迟缓39例(8.0%),性早熟58例(11.9%),特纳综合征9例(1.8%),甲状腺功能低下9例(1.8%),肾小管酸中毒3例,骨代谢异常3例,颅内病变2例。结论:矮小症病因构成比例与国内其他报道大致相符,性早熟所占比例较前上升。
2006年05期 586-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卞洪亮;肖志辉;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细胞因子IL-4I、L-6的关系。方法:将35例HIE患儿(HIE组)和15例健康儿(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对培养上清液中Th2类细胞因子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结果:HIE组IL-4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248 pg/ml、112pg/ml,P<0.05I;L-6:643 pg/ml、86pg/ml,P<0.01)。相关分析I:L-6水平与HIE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4,P<0.01);IL-4水平与HIE严重程度无相关性r(=0.277,P>0.05)。结论:HIE新生儿的Th2分泌IL-6增高且与HIE严重程度相关,在HI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6年05期 58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磊;徐明;姜群;张娟;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5例新生儿HIE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高压氧治疗组35例,分别于生后24小时和10天进行耳廓微循环动态检测。同时设对照组13例正常新生儿。结果:新生儿HIE红细胞聚集率、渗出、出血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较正常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组较常规组有利于改善患儿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HIE并动态进行耳廓微循环检测对判断病情和疗效有临床价值。
2006年05期 589-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伯稳;周辉;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病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223例(56.5%),4 ̄6岁116例(29.4%);感染性疾病195例(49.4%),非感染性疾病200例(50.6%)。其中高热惊厥152例(38.5%),癫痫130例(32.9%)。结论:小儿惊厥多发于6岁以下,高热惊厥与癫痫为两大主要病因。
2006年05期 591+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玲玲;
目的:探讨儿童腮腺炎脑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对179例腮腺炎脑炎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检查130例,异常90例,其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3天内检查脑电图87例,异常66例(75.9%);3天以后脑电图检查43例,异常24例(5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43,P<0.05)。经抗病毒及降低颅内压处理后治愈169例,好转10例。结论:脑电图可作为该病早期常规辅助诊断手段,结合脑脊液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2006年05期 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尤小东;丁小军;周维镕;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一些规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65例NIP行鼻侧切开术24例,面中部翻揭术10例,鼻内窥镜术10例,鼻内窥镜联合径路10例,Caldwell-Luc手术8例,颅面联合径路手术1例,前鼻径路2例,术后放疗1例。结果:65例均彻底切除肉眼所见肿瘤,术后随访2月~5年,平均36个月有6例(9.23%)复发。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仍旧依手术切除为主,根据病变级别,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2006年05期 593-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喻仲华;
目的:探讨青光眼显微小梁切除术后视力减退的原因。方法:对术后眼压正常的98只眼的视力、视野、眼压、屈光间质及眼底进行了长达2 ̄5年的随访研究,对其中视功能减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显微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的98只眼中,29只眼视功能发生了减退,其原因有视功能减退与术后白内障形成或加重、术后慢性隐蔽性葡萄膜炎、屈光状态改变、黄斑囊样水肿以及眼压降得不够充分等。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功能减退与白内障、葡萄膜炎、屈光不正等各种因素有关。
2006年05期 595+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载雄;宋治锋;张莉萍;顾圣祖;
目的:评价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原位取骨、植骨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空心环柱形切骨锯先在种植区取骨,将圆柱状骨块研磨成颗粒。用骨膨胀器对上颌窦底提升后,将骨颗粒和CDIC种植体一起置入预备好的种植窝。6 ̄8个月后进行二期修复。结果:8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0枚。全部一期愈合,无并发症。6个月后,X线片显示自体骨部形成了新骨,种植体与新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种植修复效果理想。结论: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可采用原位取骨、植骨的方法能有效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
2006年05期 596-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蓉;施裕新;顾美芳;沈飞;朱小庆;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肝脏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机,对126例患者行MSCTA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96例,肝脏血管瘤18例,肝囊肿12例。23例有DSA结果对照。结果:96例原发性肝癌中,MSCTA显示肿瘤染色61例,肿瘤血管58例,肿瘤供血动脉53例,24例供血动脉增粗、僵直,门静脉癌栓38例,肝动-静脉分流26例。23例有DSA对照,MSCTA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与DSA有高度的相关性。18例血管瘤中出现肿瘤血管10例,肿瘤染色18例,5例血管瘤和3例肝囊肿引起邻近血管移位。结论:16排MSCTA能准确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血管受侵、动静脉分流等指征。
2006年05期 598-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均干;姜建威;常军;成岗;2006年05期 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征珊;2006年05期 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榕华;许亚春;卢春雨;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6例均行钡餐检查,其中72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206例食管癌钡餐检查显示病变区食管壁僵硬,扩张受限,蠕动减弱,甚至消失,管腔轮廓不规则伴腔内充盈缺损及狭窄,粘膜紊乱、中断及破坏,纵隔内见软组织肿块影。72例行CT检查,显示管壁增厚,病变区周围脂肪层模糊不清以至消失,还可显示肿瘤与胸主动脉夹角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论:钡餐造影检查是发现食管癌的重要方法,CT可以进一步明确纵隔的浸润范围和各种转移情况,对术前分期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2006年05期 602+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成映富;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近红外光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诊断乳腺癌63例的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及近红外光扫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57例,误诊6例,诊断符合率90.5%,近红外光扫描确诊55例,误诊8例,诊断符合率87.3%,二者联合应用后确诊60例,诊断符合率95.2%。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2006年05期 603+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拥军;夏淦林;张卫华;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急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急性出血患者,采用改良Se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置导管于靶血管,造影后用明胶海棉、手术丝线等做栓塞。8例灌注化疗药物。结果:25例均止血,一次止血成功96%(24/25),6个月生存率达84%(21/25),1年生存率达68%(17/25)。2例直肠癌、2例小肠癌3、例宫颈癌在化疗加栓塞治疗病灶缩小后手术切除。1例直肠癌栓塞1周肿瘤坏死肠穿孔,后手术切除。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急性出血,止血效果确切,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2006年05期 60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凤英;孙承龙;
目的:对住院患者合并隐性梅毒进行调查分析,以加强预防感染。方法:对2003 ̄2005年住院患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TPHA)阳性的发病情况、年龄、科室分布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TPHA阳性者有逐年增加趋势,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20 ̄40岁高发,在外科及妇产科较多。结论:住院患者TPHA的检测对预防院内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05期 605-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施振宙;2006年05期 607-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严海鸥;2006年05期 609-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施雅兰;徐秀群;施平;顾艳;2006年05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丛美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问题。方法:对12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病人实施有效术前的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20例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且收到了预期的手术效果。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实施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006年05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晓凌;2006年05期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莉;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5例手汗症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切断胸2 ̄4交感神经节,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15患者术后症状立即消除,平均3 ̄4天康复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6年05期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宇丹;2006年05期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红梅;刘贤称;2006年05期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湘竹;蓝绍颖;朱建平;顾云娟;唐玉香;李艳梅;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8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调查方式为自填式。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抑郁得分高于国内常模,抑郁的发生与病程的长短、功能障碍程度有关(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在诊治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2006年05期 617-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顾云娟;崔世维;朱湘竹;朱晓晖;王粹芳;印彤;
目的:分析南通地区2型糖尿病(T2DM)综合治疗现状。方法:对213例T2DM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情况以及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控制水平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饮食、运动、健康教育、自我血糖监测及药物治疗的情况。结果:患者年龄为60.5±11.1岁,BMI为24.76±3.62kg/m2,FPG为7.11±1.83mmol/L。问卷调查总得分率为49.62%,其中饮食控制知晓得分率最高(87.43%),糖尿病健康教育得分率最低(37.06%),运动治疗、糖尿病监测及药物治疗得分率分别为37.88%、43.65%和41.75%。结论:目前南通地区T2DM患者综合治疗水平与理想目标之间有明显差距,必须加强综合治疗的力度。
2006年05期 61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仲越;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分布特点。方法:对南通市区托幼机构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结果:各年龄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90%以上在中等以上水平,儿童超均值率达到卫生部要求。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91%;儿童肥胖患病率为3.89%,6岁年龄组肥胖患病率最高;轻度贫血患病率为2.37%,中度贫血患病率为0.02%,6岁组轻度贫血患病率最高;患龋率为37.95%,5岁前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岁组患病率最高;儿童视力异常患病率为0.997%,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结论:南通市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但仍要加强膳食管理,减少营养不良发病率,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肥胖、龋齿及弱视的发病率。
2006年05期 621-622+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祁朝霞;黄连章;姜仁杰;陈胤忠;2006年05期 623-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季艳琴;孙树清;2006年05期 625+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波;
目的:了解南通市正常人群白喉免疫状况。方法:分析2002~2004年南通市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监测资料。结果:人群锡克试验阴性率88.8%,抗体阳性率为68.7%,平均抗毒素I(HA)0.033 IU/ml;25~39岁组锡克试验阴性率65.9%,IHA为0.010 IU/ml,抗体阳性率44.9%。结论:成人白喉抗体水平较低,应加紧实施免疫预防策略。
2006年05期 626-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薛莲;李强;李大治;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考虑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诸多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克服了以往通常只考虑身体状况的片面性,结论合理客观,更符合当今时代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2006年05期 628+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新玲;李炳源;
研究了儿茶酚胺类(CAs)在Atlantis C18和Novle pak C18色谱柱的保留特性,比较了流动相中离子对辛烷基磺酸钠(B8)浓度对CAs容量因子k’的作用,确认采用Atlantis C18柱分离CAs,色谱条件优化空间大,适于复杂生物样品分析。采用了Atlantis C18反相色谱柱,成功地分离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CAs类物质,检测限(S/N=2)为0.93 ̄2.43pg,绝对回收率均在98.02%以上,样品日内相对标准差1.5%以下。方法精密、准确。
2006年05期 629-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敏;羌校君;2006年05期 63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平;王小荣;沙震宇;2006年05期 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晓蕾;陈莉;2006年05期 634-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泉;许丹;2006年05期 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袁颖;2006年05期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霞;2006年05期 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