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医学

论著·基础研究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研究

    吴坚;刘炎;王洁;姚健;顾晓松;

    目的:研究医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成的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毕格犬5cm缺损的坐骨神经,桥接组n=5,缺损组n=5。术后定期观察术肢运动功能情况。术后6月,进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和靶肌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桥接组术后6月,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已完全降解,再生神经组织修复了坐骨神经5cm缺损,动物术肢承重能力恢复较好,行走、奔跑或上下楼梯时两后肢比较协调;而缺损组动物术肢难以承重,两后肢运动极不协调。神经三色染色显示,桥接段再生神经纤维密集,形成大量的再生单位。电生理学检测,桥接组术侧均记录到了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s),而缺损组未记录到CMAPs。桥接组腓肠肌无明显萎缩,肌肉三色染色显示胶原纤维增生不明显。缺损组腓肠肌明显萎缩,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5cm坐骨神经缺损术后6月,再生神经修复了缺损,并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靶肌实现了神经的重支配,动物术肢的运动功能取得了明显恢复。

    2006年06期 639-641+647+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外科

  • 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Ⅲ型骨折

    曹涌;张烽;王洪;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克氏针经皮撬拔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同时使用单侧超踝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Ⅲ型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6例均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2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15天,平均8.6天。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个月,胫骨骨折愈合时间3~14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其中钉道感染2例,皮肤坏死2例,均通过换药等局部处理后治愈,关节僵硬2例,轻度踝内翻3例。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3例(46.4%),良8例(28.6%),可4例(14.3%),差3例(10.7%),优良率为75.0%。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Ⅲ型骨折,能较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并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2006年06期 672-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内科

  •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分析

    俞燕;范亚平;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血浆清蛋白和尿蛋白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PNS患者,其中120例行肾活检。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尿蛋白分为选择性蛋白尿组和非选择性蛋白尿组。结果:PNS组TC、TG、LDL-C、ApoB、LP(a)测定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HDL-C、ApoA1/ApoB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相关分析显示,TC、TG、LDL-C、ApoB、LP(a)与选择性尿蛋白正相关(P<0.05),与血浆清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PNS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与血浆清蛋白及尿蛋白组分有明显相关性。积极控制高脂血症可明显改善PNS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

    2006年06期 704-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儿科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惊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周辉;袁伯稳;季风华;朱余德;赵建美;徐杰;张金莲;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的水平。结果: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惊厥严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血清NSE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2006年06期 74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五官科

  • 丹参注射液预防顺铂耳毒性的临床研究

    闻国华;钱茂华;赵松;陈平;管沛;马莉;徐霞;黄志俊;汪晓雷;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顺铂耳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对用顺铂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顺铂治疗连续5天为1疗程。观察组在常规使用顺铂6小时后使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中1小时内输完。两组病例分别在疗程的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及声导抗检查。结果:两组各频率听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4kHz,6kHz,8kHz听阈提高值:观察组分别为3.50±3.23dB,.4.08±3.50dB,4.33±4.36dB;对照组分别为7.75±3.62dB,11.83±4.11dB,13.58±4.36dB;同频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鸣发生率:化疗后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31.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对顺铂耳毒性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06年06期 752-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妇产科

  • 两种不同术式子宫切除的比较

    姜海燕;姜桦;

    目的:比较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TAH、LAVH各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率TAH组显著高于LAVH组,术后住院时间TAH组显著长于LAVH组,术后病率TAH组与LAV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VH具有创伤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006年06期 76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影像科

  • 酒精中毒性胼胝体变性4例影像学分析

    王小乐;陆健美;葛建钢;

    目的:分析酒精中毒性胼胝体变性CT与MRI征象。方法:4例酒精中毒胼胝体变性均行CT与MRI平扫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4例胼胝体均有不同程度萎缩,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结论:CT与MRI平扫检查是诊断胼胝体变性的有效方法。

    2006年06期 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技术方法

  • 简易大鼠组织芯片在石蜡切片制备中的应用

    鄂群;陈莉;王艳煜;肖玉凤;

    目的:探索制作大鼠各主要脏器的组织芯片的简易方法。方法:对SD大鼠多脏器不同组织分类处理,分批脱水,整体包埋,整体切片制作HE染色。结果:镜下观察各种组织结构完整,细胞核呈蓝黑色,细胞质呈桃红色,染色鲜艳,对比鲜明。结论:该法制备组织芯片具有高通量、高效率、低误差、低消耗等优点。

    2006年06期 779+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院管理

医学教学

护理园地

  • 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护理

    郁艳梅;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溶栓护理、健康教育及恢复期压力袜的辅助压力治疗等。结果:60例患肢水肿等症状消失,恢复期辅助压力治疗,下床活动后无肢体肿胀等深静脉返流症状出现。结论:溶栓护理、健康教育及辅助压力治疗的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恢复有重要意义。

    2006年06期 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调查报告

  • 南通市人群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曹陆军;

    目的:分析南通市近十多年来的肠道线虫感染现状。方法:选择1989年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中签的县(市)如东、通州、启东为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蛔、钩、鞭虫等虫卵并计数,对钩虫阳性者再行钩蚴培养作虫种鉴定;用透明胶纸肛周擦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蛔、钩、鞭、蛲感染率分别为0.20%、0.73%、0.18%和1.36%。结论:该调查人群肠道线虫调查的感染率(1.12%)比1989年及1999年调查的感染率(63.22%和7.03%)大幅度下降,表明肠道线虫病已得到基本控制。

    2006年06期 797+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Jagged1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内皮发育异常

    顾星星;陶慧;

    目的:探讨Jagged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胚胎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重塑严重缺陷。方法:通过基因型鉴定确认纯合子Jagged1基因敲除小鼠(Jag-/-),分析9.5天小鼠胚胎血管发育状态和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分离胚胎内皮细胞培养于I型鼠尾胶中,观察环样结构生成。结果:与正常野生型小鼠相比,纯合子Jagged1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内皮延伸段薄弱,内皮连接以点状连接为主,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分离获得的胚胎内皮细胞鼠尾胶培养时,环样结构生成能力下降。结论:Jagged1基因敲除可导致小鼠血管内皮发育异常,内皮结构的脆弱,成环能力下降,是纯合子基因敲除小鼠胚胎广泛出血现象的发育结构基础。

    2006年06期 642-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霉酚酸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黄金石;丁亚婷;曹晓蕾;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SD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SD大鼠甲状腺组织TNFα的测定,了解霉酚酸酯等对AITD发生的干预机制。结果:EAT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霉酚酸酯组、对照组(P<0.05)。结论:霉酚酸酯可能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抑制而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能起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2006年06期 645-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霉酚酸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SD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印彤;顾志峰;余江毅;崔世维;秦文浩;曹晓蕾;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SD大鼠AITD时自身抗体滴度的改变、HE染以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及使用TUNEL法观察甲状腺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实验性AITD甲状腺细胞凋亡的程度明显高于霉酚酸酯组。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酚酸酯可能通过抑制AITD甲状腺细胞的凋亡而发挥治疗作用。

    2006年06期 648-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荧光定量PCR法对糖尿病大鼠肾脏BAX基因表达的检测

    罗镧;施辉;印其友;

    目的:对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肾脏中BAX基因mRNA的拷贝数进行精确定量,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SYBRGreenI作为定量检测中荧光染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单肾切除糖尿病模型组和单肾切除对照组大鼠肾脏中BAX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中BAX转录拷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存在BAX基因的转录异常,细胞凋亡亢进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2006年06期 650-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缓激肽促进大鼠肾系膜细胞增殖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

    刘霞;

    目的:观察缓激肽(BK)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增殖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Westernblotting观察肾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缓激肽促进肾系膜细胞增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缓激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皆显著增加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并具有协同效应。结论:缓激肽可能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从而加重对肾小球的损伤。

    2006年06期 653-65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旧性坐骨神经损伤对大鼠腓肠肌组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林琳;朱昌来;王晓冬;

    目的:探讨陈旧性坐骨神经损伤对大鼠腓肠肌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mm的缺损。于术后1、3、6个月分别用硝酸还原法测定大鼠腓肠肌NO的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NOS的活性;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肌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1个月大鼠腓肠肌组织NO含量、NOS活性有所增加,AI变化不明显。3、6个月NO量显著上升、NOS活性显著增加、肌细胞AI增加(P均<0.01),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增多,且随神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陈旧性坐骨神经损伤能导致肌细胞凋亡增加,其原因可能与NO的增多有关。

    2006年06期 655-657+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刘宏斌;杨其昌;季晓华;沈屹;

    目的:探讨乳腺癌P53蛋白的表达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P53阳性率为46.84%,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长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P53蛋白表达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P53蛋白表达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单、多因素生存分析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2006年06期 658-659+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星形细胞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曹晓蕾;陈莉;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肿瘤Survivin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仅表达于脑星形细胞肿瘤细胞,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Survivin阳性检出率为61.54%(40/65)。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脑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在高级别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均高于低级别肿瘤(P<0.05)。结论:随着星形细胞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增强;Survivin的高表达预示着星形细胞肿瘤患者预后不良,Survivin可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评估该肿瘤预后的指标。

    2006年06期 660-66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参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研究

    樊兴娟;姜正林;王国华;柯开富;

    目的:了解人参总皂苷对MCAO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Nissl染色法了解人参总皂苷的抗缺血损伤作用。结果:总皂甙20mg/kg和60mg/kg治疗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以20mg/kg效果更为显著。总皂甙20mg/kg和60mg/kg治疗组大鼠顶叶皮层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存活较多,其中以20mg/kg组神经元存活率最高。结论:人参总皂苷对MCAO后再灌注的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2006年06期 662-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Survivin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过度表达

    顾俊杰;韩素萍;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上皮性癌以及相应的转移标本中的表达,评估其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均不表达;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3%(63/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卵巢上皮性癌转移标本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达85.1%(57/67),与原位肿瘤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Survivin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相关(P=0.019),Survivin蛋白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结论:Survivin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2006年06期 66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中神经返支的临床应用解剖

    周振宇;刘璠;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返支的起始部位、体表投影及其相关数据,为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提供相关解剖资料。方法:常规解剖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成人手标本,肉眼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部位、行程和分布情况。测量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及止点坐标。以中指掌指横纹中点至腕远侧横纹中点的连线作纵坐标,以纵轴的中点作一与纵坐标相垂直的横坐标,将手掌分成四个象限,确定返支起始部位在象限中的体表投影。结果: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均在近侧桡侧象限,起点横纵坐标分别为6.73±1.84mm、26.20±5.57mm。结论:左、右侧正中神经返支的全长皆位于近侧桡侧象限内,因此设计腕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时,在中指掌指横纹中点至腕远侧横纹中点的连线尺侧切开皮肤或屈肌支持带,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2006年06期 668-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喉鳞癌中CD4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邱晓霞;黄剑飞;张振新;达鹏;周维镕;

    目的:探讨CD44在喉鳞癌(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喉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60例喉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中CD44表达率为68.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0%)及正常喉组织(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癌组织中高分化鳞癌CD44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鳞癌(P<0.01);Ⅲ~Ⅳ期喉癌组织CD44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CD44表达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CD44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CD44低表达病例(P<0.05)。结论:CD44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2006年06期 670-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茅天;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56例(364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arris评分,设定影响评分的相关因素。通过统计软件包Stata7.0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随访时间8个月~6年7个月,平均3年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与前倾角对疗效的评定有影响,并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展角、切口类型、随访时间、合并症、诊断、手术时间、假体性质等因素对疗效没有影响。结论:同龄男性患者术后疗效好于女性。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前倾角越大术后疗效越差。

    2006年06期 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阴股沟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腹股沟及周围区域软组织缺损

    江振华;陶然;沈丛林;王松林;

    目的:研究应用阴股沟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腹股沟及周围区域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取同侧或对侧阴股沟带蒂岛状皮瓣移植于相应的缺损区,皮瓣范围为6cm×10cm~9cm×17cm。结果:15例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创面Ⅰ期愈合。结论:阴股沟带蒂岛状皮瓣手术设计及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损伤主要血管,不吻合血管,成活率高,是修复该区域软组织缺损理想的供体。

    2006年06期 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43例临床分析

    喻兆恒;黄士中;邹天明;陈广祥;王东来;韦敏祥;沈军;

    目的:分析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的形成因素和进一步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治愈率。方法:对43例胫腓骨骨折初期治疗方案和骨不愈合进一步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转归因素。结果: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多见于骨折有分离缺损的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Gustilo分类Ⅲ型,占71%;再次手术处理后42例达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7周,1例形成慢性骨髓炎经多次清创引流植骨42周后愈合。结论:早期彻底的清创复位、有效固定和植骨、合理的康复锻炼是预防胫腓骨骨折不愈合的前提,骨折不愈合治疗首先是植骨。

    2006年06期 67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分析

    戴永平;卢弘栩;沈美文;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行DHS、Gamma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DHS组优良率85.7%,Gamma钉组优良率88.9%,PFN组优良率94.1%。结论:PFN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

    2006年06期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36例

    曹建华;杨健;

    目的:评价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Tile分类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确定为B、C型并行手术治疗,采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复位,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稳定骨盆前后环的解剖结构。结果:36例随访6~38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行走功能,按Majeed疗效评价,优26例,良7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6%。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复位固定,能较好地恢复骨盆的稳定性,效果满意。

    2006年06期 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足部创伤后慢性感染8例治疗体会

    陆志方;熊敏;缪夕杭;黄清雨;黄显军;刘建文;叶震海;张咸中;

    目的:探讨手足部创伤后慢性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8例手足部创伤后慢性感染患者给予严格的换药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在严格换药前予以清创术。结果:随访3~5周,慢性感染无复发,1例因骨质缺损严重,换药达8个多月;其余换药3周~3月,伤口均愈合良好。1例手指畸形予整形术后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换药是治疗手足部创伤后慢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2006年06期 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复位可塑形肽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曹志军;陈旭;杨波;

    2006年06期 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Z—plate钛板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吴灿华;瞿南初;

    2006年06期 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95°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髁间Y型或T型骨折12例

    张军;

    目的:探讨95°加压滑动鹅头钉(DCS)行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Y型或T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95°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12例股骨髁间Y型或T型骨折,随诊6~48个月,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膝关节功能恢复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95°加压滑动鹅头钉对股骨髁间Y型或T型骨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6年06期 683+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肉瘤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23例效果观察

    祝勇;张其恭;施红光;陈向东;

    目的:探讨骨肉瘤保肢手术结合大剂量化疗的效果。方法:23例骨肉瘤患者进行瘤段骨切除灭活再植20例,自体骨或(和)异体骨移植3例。术前、术后均应用大剂量化疗药物。结果:术后随访3年以上18例,无瘤存活率77.8%(14/18),随访5年以上12例,无瘤存活率50.0%(6/12)。结论:骨肉瘤患者在应用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基础上,保留患肢是可取的治疗方案,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2006年06期 684+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硬膜下血肿120例临床分析

    宋张平;陈建均;陶冶飞;任宏清;宋泽;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120例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手术治疗117例,保守治疗3例,除1例死于并发症,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CT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辅助诊断方法,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引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2006年06期 685-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急性期因再出血致多次手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孔刚;陈进;朱业余;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急性期再出血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分析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经历多次手术的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良好或轻残22例,重残或植物生存12例,死亡7例(17.1%),死于脑干功能衰竭6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颅脑损伤术后再出血再手术原因最多见为对侧或远隔位迟发血肿。结论:为减少脑损伤术后再出血致再手术,应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受伤位置性质,术中彻底清除挫伤脑组织,严密止血;术后及时复查CT,尽早发现再出血,及时的施治。

    2006年06期 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

    陈飞;杨利孙;张钺;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防治要点。方法:分析34例颅脑外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后随访6月以上,按GOS评价: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8例。结论:重视重型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措施。

    2006年06期 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

    陈进;孔刚;程恺远;朱业余;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19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发生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14天,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颅内高压症状,骨窗压力增高,偏瘫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可致脑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操作不当,创伤性低血压,止血药物及脱水剂的使用不当导致微循环障碍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2006年06期 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38例

    陆辉辉;施海;朱峰巍;张宏飞;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做1.5cm长切口置胸腔镜,接近病变处做长5~7cm切口,经肋间进胸,使用普通手术器械与胸腔镜手术器械,在镜下和直视下进行探查、分离、止血、缝合等操作。结果: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65min;小切口长5~7cm,平均6cm;胸管引流时间1~2天;术后无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5~60个月,无复发。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使用常规手术器械治疗自发性气胸,减少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创伤小,增加了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2006年06期 690+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胸腺切除术加类固醇治疗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25例

    陆海敏;高俊;樊天友;毛清华;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术加类固醇治疗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5例采用胸腺切除术加类固醇治疗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经术后1~20年的随访,评价远期有效率和存活率。结果:远期有效率为80.0%(20/25),病死率20.0%(5/25)。在20例存活者中,完全缓解3例,药物缓解10例,明显改善7例。5年存活率84.0%,10年存活率28.0%。结论:胸腺切除术加类固醇治疗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的远期疗效良好。

    2006年06期 69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

    尤庆生;蔡平;刘锟;史加海;石仲歧;

    目的:总结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4例患者Ebstein畸形三尖瓣隔瓣、后瓣下移,下移的瓣叶根部距离三尖瓣瓣环3.5~4cm,三尖瓣均为重度返流,房化右心室形成,右心房8~15cm,平均12.5cm,均采用Danielson法进行Ebstein畸形的矫治。结果:4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3例恢复良好,术后中心静脉压为3~6kPa,血压正常,杂音消失,心功能改善到NYHAⅠ级。结论:Ebstein畸形可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治,改善和提高心脏功能。

    2006年06期 692-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颈胸腹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250例体会

    赵玉才;马春平;林海;

    目的:探讨颈胸腹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左颈、右胸、上腹部切口完成中上段食管癌250例切除术。结果:250例食管癌全部切除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喉返神经损伤及胃排空障碍各5例。结论: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2006年06期 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尿道电汽化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徐洪;刘青峰;张贤华;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应用TUVP和TURP治疗BPH724例。结果:手术时间15~110min,平均45min。切除前列腺重量25~150g,平均60g。其中465例随访6~36月,IPSS评分平均下降8.6分,最大尿流率平均上升8.1ml/s,残余尿量降至10~20ml。结论:TUVP联合TURP治疗BPH具有安全、出血少、并发症少、易掌握的特点,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2006年06期 695-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术16例

    屈陈江;周萃阶;

    目的:提高胰头壶腹周围以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的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16例胰头及壶腹周围及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采用两种不同的重建手术方式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行胰肠重建改进术7例,无并发症发生;行未改进术9例,并发胰瘘2例(12.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最关键、问题最多、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胰肠重建,采用稳妥的方法,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06年06期 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探讨

    侯健;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08例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病因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手术时机的关系。结果:单纯胆囊结石50例:非手术治疗21例,早期手术1例,延期手术28例。胆总管结石46例:早期手术22例,延期手术24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结石嵌顿10例:早期手术8例,延期手术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保守治疗1例,延期手术1例。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如不合并胆管完全梗阻,早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2006年06期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施育华;仇爱峰;王学斌;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123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阳性病例为实验组,同期阴性病例为对照组,比较二组之间生物学行为差异。结果:胃癌AFP阳性率9.75%(12/123),胃窦部癌AFP阳性率显著高于贲门部及胃体部(P<0.05)。AFP在低分化腺癌中高表达(P<0.05)且易出现肝转移(P<0.01)。AFP阳性胃癌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一般胃腺癌(P<0.05)。结论:AFP阳性胃癌属高度恶性肿瘤,易转移、预后差,动态监测AFP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判断预后。

    2006年06期 698+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进展期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治疗体会

    胡立民;

    目的:讨论进展期胃癌邻近组织联合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进展期胃癌施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2例(4.17%)。并发症有36例次,其中切口感染3例(6.25%),胰漏5例(10.42%),胆漏6例(12.5%),吻合口漏3例(6.25%),膈下积脓5例(10.42%),并发肺部感染7例(14.58%),胸腹腔积液7例(14.58%),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完全随访41例,失访5例,随访率85.42%,随访时间1~8年。生存时间都超过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3、5年生存率为63.41%(26/41)、36.56%(15/41)和19.51%(8/41)。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应尽可能清除瘤体组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

    2006年06期 699-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53例分析

    姜建国;李顺龙;刘月玲;王林俊;

    2006年06期 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四氟乙烯充填阴茎增粗延长23例临床观察

    葛乃航;朱云;程开祥;

    目的:观察聚四氟乙烯(PTFE)充填阴茎增粗、延长的效果。方法:采用PTFE材料塑成“C”形后植入阴茎体近冠状沟增粗;皮肤延长、皮下组织充填、切断阴茎浅悬韧带、提睾肌、精索筋膜加强缝合固定等空腔充填方法使阴茎延长。结果:23例患者阴茎外观明显改善。结论:PTFE是阴茎增粗延长的理想材料。

    2006年06期 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急性阑尾炎氯胺酮麻醉苏醒期观察

    顾萍;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氯胺酮麻醉苏醒期观察。方法:对4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氯胺酮麻醉苏醒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儿手术均顺利,麻醉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进入麻醉苏醒室观察,患儿在30~40分钟意识清醒后安全送回病房。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氯胺酮麻醉苏醒期观察十分重要。

    2006年06期 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产双盘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例报告

    金恒;赵刚;吴红萍;王毅;管耘园;

    目的:评价国产双盘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方法:对21例患者,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静脉置入国产双盘封堵器闭合ASD。结果:21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48小时及3个月超声多普勒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完全堵塞,无并发症,ASD封堵术前后右心房、右心室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国产双盘封堵器治疗ASD完全有效。

    2006年06期 706+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心律失常分析

    徐冬梅;袁燕勤;蔡群;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EH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UCG)以及24h动态心电图(Holtor)检查,并分组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LVH组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LVH组,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点时段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结论:高血压LVH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006年06期 707-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

    缪文龙;康小平;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选择76例EH患者,服用厄贝沙坦150~300mg/d共8周,观察血压、超声心动图变化以及服药耐受性。结果:8周后血压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以及左室重量指数降低(P<0.01),无明显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是一个高效、安全的降压药物,能够抑制左室重构。

    2006年06期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刘亚军;管耘园;卢辉和;盛臻强;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216例,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70例和冠心病非糖尿病组(对照组)146例,对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中左主干病变占28.57%、右冠脉病变71.43%、多支病变37.14%、分叉及开口病变6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2,0.001,0.001,0.001,0.002)。结论:糖尿病组的冠心病病变以左主干、右冠脉、多支、分叉及开口多见,高甘油三酯水平可能是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6年06期 710-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脏X综合征38例分析

    蒋建光;邹瑞秀;陈云雷;赵建中;丁志坚;徐正平;

    目的:提高对心脏X综合征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38例典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通过心电图、Holter、亚极量活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动静态心肌灌注显象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治疗上先用硝酸酯类药物,无效后用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结果:23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Holter均监测到一过性缺血性ST段压低;亚极量活动平板试验中均有缺血性ST-T改变;动静态心肌灌注30例表现为运动时节段性心肌核素分布稀疏或缺损,而静态时均无心肌缺血征象;超声心动图示所有患者心脏形态、室壁运动正常,无心肌肥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狭窄;硝酸酯类治疗效果差,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显效。结论:心脏X综合征为冠状微血管病,硝酸酯类疗效差,但预后良好。

    2006年06期 712+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vWF与胶原结合功能的研究

    施文瑜;王迎春;黄石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vWF含量与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6例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和1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中vWF的含量和功能(vWF:CBA),分析血栓危险因素与vWF:CBA的关系。结果:CI组血浆VWF:Ag和vWF:CB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I组vWF:Ag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CI组(P<0.01);vWF:CBA亦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CI组(P<0.05)。而CI组和TIA组的vWF:Ag/vWF:CB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I患者vWF:CBA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相关,与性别、吸烟、血脂、纤维蛋白原无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导致vWF抗原增高,同时也存在vWF功能亢进;vWF:CBA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相关。

    2006年06期 713-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小板活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张喜梅;张振玉;陈震球;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标志物P-选择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法检测62例AP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AF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法检测受试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AP患者血清PA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与M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AP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2006年06期 715+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不同严重程度COPD的价值分析

    刘霞;田路稳;吴震;

    2006年06期 716-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红细胞压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的临床价值

    徐静;杨大明;孟宪镛;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消化科因急性胰腺炎首次发作住院的患者178例,选取患者住院24小时内的Hct值(男Hct>43.0%;女Hct>39.6%)作为重症胰腺炎识别指标。结果:急性胰腺炎中重症34例(19.10%),Hct判别重症胰腺炎的敏感性为44.1%,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23.8%,阴性预测值为83.5%。轻型急性胰腺炎的Hct值(中位数39.5%)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Hct值(中位数4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于检测、廉价的Hct可作为重症胰腺炎早期识别指标的主要意义在于阴性预测值较高,提示Hct不高者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小,可暂不行胰腺CT检查。

    2006年06期 718+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NP与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周维华;计宙;

    目的:比较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组成的NP方案与足叶乙苷联合顺铂组成的EP方案对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50例晚期NSCLC随机分成NP和EP两组进行化疗。结果:NP组有效率56.0%(14/25),EP组有效率28.0(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剂量限制毒性均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100%,其中III~IV度下降NP组为64.0%,EP组为60.0%。消化道反应可以耐受。结论: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高于EP方案。

    2006年06期 719-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顺铂与高聚金葡素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观察

    张正国;

    2006年06期 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临床观察

    徐伟松;刘玉峰;王一平;李振东;

    2006年06期 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反流性食管炎20例临床分析

    仲信生;

    目的:总结农民患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农民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以中年人为多,均为农业劳动。临床症状I级3例,II级13例,III级4例,以中度多。用莫沙必利加奥美拉唑治疗3~5个疗程,总有效16例,2例复发,继续治疗。结论:烟酒嗜好及疲劳,可能是农民发病的诱因,用莫沙必利加奥美拉唑治疗,简单易行,适宜基层医院应用。

    2006年06期 723+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患者HBV复发因素临床分析

    黄松平;蔡卫华;凌勇武;吴月平;韩旭东;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后HBV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前后应用拉米夫定与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复发。结果:肝移植后6、12、24个月随访显示HBV复发率分别为14.3%(3/21)、11.8%(2/17)、11.1%(1/9)。3例HBV复发的病例显示:术前HBeAg(+)者较HBeAg(-)者易出现HBV复发(2χ=3.85,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3例HBV复发的病例均为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其中2例伴原发性肝癌;HBV复发的病例术中平均失血与未复发者相比有差异(两者分别为2063.2±427.4ml与2981.5±863.3ml)。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防治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后HBV复发。术前HBV复制活跃者、乙型肝炎伴原发性肝癌、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多是影响HBV复发的因素之一。

    2006年06期 724-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托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陈佳漪;陈建荣;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阿托品组、解磷注射液组及长托宁组各2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长托宁组用药次数、AchE恢复时间、心率、烦躁、尿潴留及视力模糊等项与阿托品组和解磷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种药物。

    2006年06期 726-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甘利欣联合双益健治疗病毒性肝炎效果观察

    张建春;

    2006年06期 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16例

    丁俊琪;

    2006年06期 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

    吴新民;周宏智;张云峰;贲志进;吕美云;柯开富;

    目的:总结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瘤的体会。方法:全麻条件下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瘤32例,3例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结果:栓塞手术成功,26例动脉瘤完全栓塞,4例栓塞>90%,2例栓塞<90%。结论: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双微导管技术填塞宽颈动脉瘤是一简便经济的方法。

    2006年06期 72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HCV感染的临床随访研究

    张长法;张胜林;潘雪飞;刘英娜;

    目的:探讨老年HCV感染的预后过程。方法:对42例老年HCV感染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感染HCV时的平均年龄63.96±3.55岁,随访10.23±3.86年。结果:42例均为慢性肝炎,其中发展为肝硬化26例(61.9%)。发生肝硬化的时间为7.18±2.27年,其中5年后发生肝硬化14例(33.3%),8年后发生肝硬化12例(28.8%)。肝硬化死亡10例(38.5%)生存期为7.65±2.33年。肝硬化组中绝大多数患者有持续的病毒血症和肝功异常,与非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岁以上HCV感染慢性肝炎的发生率高,肝硬化进展快。

    2006年06期 730-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血管疾病后继发癫痫72例临床分析

    卢进;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30例住院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72例,其中脑出血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0.4%(38/365),脑梗死为6.4%(24/377),蛛网膜下腔出血为11.4%(10/88);97.2%(70/72)的癫痫在2周内发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者病死率30.6%明显高于未发生率癫痫者(17.9%)(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多在2周内发生,且其病死率较高。

    2006年06期 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合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杜守云;

    2006年06期 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普洛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0例效果观察

    谢海洋;秦延昆;景荣芳;

    目的:观察普洛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用普洛迪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30例用丹参16ml,静滴,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洛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

    2006年06期 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55例早期康复训练效果分析

    沈耀英;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进行早期的被动和(或)主动运动及语言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55例入院1月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的Barthel指数显著增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进行训练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2006年06期 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杉碱甲并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观察

    朱兴进;陈继明;朱冬胜;朱杨;金小燕;董萍;赵时峰;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并用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对7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用石杉碱甲并高压氧,对照组单用石杉碱甲片,均治疗80天,用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改善率88.9%,对照组改善率61.1%。结论:石杉碱甲并用高压氧疗效更佳。

    2006年06期 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14例分析

    韩朝军;吴二兵;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性昏迷)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14例卒中后高渗性昏迷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8例,脑梗死6例。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6例血糖为6.3~10.6mmol/L,余生化检查正常。入院后第5~9天出现高渗性昏迷,血糖36.2±5.2mmol/L,血钠136~165mmol/L。7例血浆渗透压344±396mOsm/kgH2O,余7例红细胞压积由33%~36%渐增至44%~49%。经处理后,8例意识转为清晰,血糖降至6.5mmol/L以下,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肾功能正常;6例死亡。结论:卒中后高渗性昏迷与卒中严重程度,水电解质紊乱、渗透压的增高程度及脑血管调节功能有关。

    2006年06期 737-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旋肉碱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袁卫东;张玉强;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1例长期血透患者每次血透后静脉予雷卡1.0g治疗,连续8周。结果:11例患者用药后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干体重及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血透患者经8周左旋肉碱治疗后营养参数升高,生活质量及透析质量提高。

    2006年06期 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效果观察

    丁训艳;张楠;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均按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2mg+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基础上应用纳洛酮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帮助。

    2006年06期 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油果糖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

    徐新;刘云;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静脉滴注甘油果糖前后1、3、7天后测定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值,并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天测肾功能、血尿酸。结果:静脉滴注甘油果糖前后血糖值和胰岛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滴注甘油果糖对人体糖代谢影响不大,并能提供一定的能量。

    2006年06期 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他卡西醇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效果观察

    陈殷;

    目的:观察他卡西醇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方法:60例寻常型白癜风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观察组白天外用他卡西醇软膏,夜间外用卤米松乳膏各1次,对照组外用卤米松乳膏,早晚各1次,疗程2~6个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8.75%,对照组有效率46.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卡西醇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可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等特点。

    2006年06期 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88例临床分析

    曹胜;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8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中口服中毒占43.18%,位居首,且服毒者集中在青中年;生产性中毒占35.23%,且集中在中老年。所有患者均予清洗毒物,使用解毒剂及对症处理共治愈23例,好转63例,总有效率97.72%,死亡2例。结论:全社会多方位的干预可减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生率,积极救治可提高治愈率。

    2006年06期 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57例效果观察

    杨燕光;蔡晶;谢国栋;万志龙;吴志军;季雪梅;储开岳;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对57例lIb~Ⅲa期NSCLC,先常规对原发灶和肺门及纵隔淋巴前后对穿野照射,DT38~40Gy,2Gy/次,5次/周。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加量缩野病灶部位DT21~28Gy,3~4Gy/次,病灶累积量达DT61~68Gy。观察近期效果与急性放射反应。结果:CR28.1%(16/57)、PR49.1%(28/57)、NC15.8%(9/57)、PD7.0%(4/57),总有效率77.2%(44/57)。急性放射性食管炎43.9%(25/57),急性放射性肺炎26.3%(15/57),骨髓抑制22.8%(13/57)。结论:lIb~Ⅲa期NSCLC三维适形放疗近期有较好效果,副反应可耐受,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2006年06期 74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维适形放疗和化疗同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张文;孙苏平;秦立洪;石景磊;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均行Np方案化疗(NVB30mg/m2,第1天,第8天,DDP80~100mg/m2,第1天,或分2~3天给予,28天为1周期).3DCRT同步进行,分割剂量2Gy/次.天,5次/周,总剂量60~75Gy。化疗3~4周期。结果:完全缓解率21%,部分缓解率71%,总有效率9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45%、28%。毒副作用以骨髓抑制为主,总发生率90%。其中IIII~V度白细胞下降为45%,恶心,呕吐多为II~I级。急性放射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均为II~I级,治疗后均能缓解。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和化疗同步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耐受性好,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提高1、2、3年生存率。

    2006年06期 744-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中的价值

    薛强;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癌范围的准确性,以求采用合理的照射野。方法:53例食管癌行食管钡透造影和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的肿瘤外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确定靶区照射范围。结果:(1)病变外侵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CT高于钡餐造影;(2)在肿瘤无外侵和肿瘤直径(CT轴位)<5cm且呈对称性外侵时,可根据食道钡透造影定位;(3)肿瘤直径<5cm且非对称性外侵,肿瘤直径≥5cm的偏心肿瘤或有淋巴结转移时,食管钡透造影易遗漏病变;应采用CT和食管造影相结合设野定位。经典照射先前后对穿宽野而后斜野照射。结论:CT扫描应列为食管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的常规检查。

    2006年06期 746+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朱敏;吴尤佳;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Ⅰ)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HIE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GMⅠ静脉点滴,20mg/d,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15例(75.0%),有效3例(15.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22例中显效5例(22.7%),有效9例(40.9%),总有效率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显著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无明显副作用。

    2006年06期 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中断母乳喂养蒙脱石散治疗母乳性黄疸40例分析

    储晓彬;孔炜;赵金华;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效果。方法:观察组在不中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服用蒙脱石散,并与中断母乳喂养的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愈时间、治愈率、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与对照组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无需中断母乳喂养。

    2006年06期 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败血症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顾健辉;胡新民;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影响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败血症11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与存活患儿的临床特点,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区间。结果:存活104例,死亡12例(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胎龄、血小板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5379、5.5440、2.4436。结论: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降低病死率。

    2006年06期 75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I期植入13例临床观察

    翟岱英;罗舒娅;张建军;刘娟;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外伤等致无光感眼球行眼内容剜除,采用自体巩膜包裹I期植入HA。结果:13例13眼植入成功,均获得满意外观康复效果。结论:HA是一种理想的眼眶内填塞物,保留自体巩膜包裹HA义眼座眶内植入,操作相对简单,可明显改善失去眼球后的眼窝塌陷畸形,且无严重并发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2006年06期 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β1整联蛋白、Fas蛋白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白内障的关系

    尹莉莉;管怀进;吴坚;丁润生;张天一;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1β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和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定量及定位检测1β整联蛋白、Fas蛋白两种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结果:LECs中1β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在两种白内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1β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大部分共同定位于LECs的细胞膜上。结论: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1β整联蛋白的作用很可能是一种促进LECs凋亡的蛋白,它与Fas蛋白一起促进LECs凋亡。

    2006年06期 755+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苔藓饮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免疫调节的临床分析

    史振怡;杨金国;

    目的:探讨苔藓饮对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5例OL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口服苔藓饮2号、3号加局部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维生素A与维生素E加局部治疗,观察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GI、gMI、gA、C3、C4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gGI、gMI、gA、C3、C4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苔藓饮2号、3号对OLP患者疗效好,对血清IgG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下调IgA或补体C3、C4。

    2006年06期 756-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伢典在儿童乳牙龋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王玉贤;

    目的:观察伢典用于儿童乳牙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2例223颗乳牙龋采用伢典去龋后光固化复合体充填治疗,追踪观察1年。结果:成功202颗(90.58%),继发龋8颗(3.58%),脱落6颗(2.69%)。结论:伢典应用于乳牙龋治疗效果满意,可临床推广使用。

    2006年06期 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颌垫矫治器加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16例

    胥瑛;

    目的:评估垫矫治器加前方牵引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错16例患者,用垫矫治器加前方牵引进行治疗。结果:矫治后SNA增大3.4,°SNB减少0.9,°ANB增大4.3,°覆盖增加4.7mm,相对于E平面,上唇向前,下唇往后。结论:垫矫治器加前方牵引,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使前牙反减除,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2006年06期 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铸造金属核桩、冠用于磨牙残根残冠的修复

    黄东伟;蒋斌;

    目的:总结铸造金属核桩、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冠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经验。方法:对30例磨牙残根残冠经过根管治疗后,用铸造金属核桩、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结果:经1~2年的临床观察,未见失败病例。结论:铸造金属核桩、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冠用于修复磨牙残根残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

    2006年06期 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β-HCG值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思蓉;

    目的:观察血β-HCG值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72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患者以-βHCG值2000mIU/ml为界分为两组,用甲氨蝶呤肌注配伍米非司酮及中药配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血β-HCG值<2000mIU/ml组治愈率83.3%,血β-HCG≥2000mIU/ml组治愈率45.8%。结论:血β-HCG<2000mIU/ml、包块<3cm,无明显盆腔出血及腹痛的异位妊娠,采用保守杀胚治疗效果较好。

    2006年06期 762+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60例效果分析

    徐彩英;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1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组60例)和剖腹手术组(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离床时间、术后体温及术后住院日,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异位妊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006年06期 76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晚期产后出血94例临床分析

    陈晓辉;施红;

    2006年06期 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头位难产120例临床分析

    傅淑芳;

    目的:观察头位难产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方法:对120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难产原因为头盆不称、宫缩乏力;子宫延缓出血12例,会阴切口撕裂10例,胎儿宫内窘迫30例。结论:正确认识头位难产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

    2006年06期 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残留卵巢综合征与子宫切除盆底腹膜缝合的关系

    王强;

    目的:探讨盆底腹膜是否缝合对残留卵巢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缝合盆底腹膜,B组不缝合盆底腹膜,术后定期随访有无盆腔疼痛,B超检查残留卵巢的大小。结果:卵巢体积增大率术后2个月A组与B组无差异,术后6个月差异有显著性;盆腔疼痛率术后2、6个月两组均有差异。结论:不缝合盆底腹膜可明显减轻残留卵巢综合征的发生率。

    2006年06期 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热球子宫内膜治疗仪治疗月经过多96例

    王岩;

    目的:总结热球子宫内膜治疗仪对月经过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月经过多患者予热球子宫内膜治疗仪治疗。结果:9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有效94例(97.9%),无效2例(2.1%)。结论:热球子宫内膜治疗仪治疗月经过多操作简单,有效率高,患者痛苦少,较为满意。

    2006年06期 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10例临床分析

    沈定定;惠华;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采用Sledinger插管法对10例子宫肌瘤作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结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及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疗效快,痛苦小的新技术。

    2006年06期 76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灌肠配合温敷下腹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

    邵玉荣;

    2006年06期 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96例临床观察

    王平;

    目的:了解高频电波刀在治疗宫颈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经妇科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诊断的宫颈病变患者采用高频电波刀治疗,切除组织作病理检查。观察手术中情况,术后阴道出血量、创面愈合情况及术后病理变化。结果:重度宫颈糜烂治疗成功率为94.74%;宫颈息肉为100.00%;上皮内瘤样病变为95.71%。术后出血率为3.13%,无感染、狭窄发生。术后病理一致率70.83%;级别下降占26.04%;级别上升占3.13%。结论: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切除组织可作病理检查。

    2006年06期 77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

    沈丽;

    2006年06期 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结节MRI表现分析

    顾红梅;

    目的:探讨肝硬化结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硬化结节的MRI资料。结果:6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37例合并肝细胞癌表现为T1WI等、高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及高信号;11例在T1WI或T2WI上见假包膜,呈低信号;增强扫描3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27例见假包膜强化。结论:肝硬化结节在MRI上能很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

    2006年06期 774-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介入性超声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

    周维红;

    2006年06期 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价值

    卞和星;陆云飞;

    目的:探讨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症状、超声图像、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例为孕囊型,21例彩环型,6例包块型。术中均见妊娠侧输卵管增粗,呈紫兰色,但均未见破口。肉眼和病理均见绒毛组织,超声诊断符合率93.5%(43/46),3例宫内见“假孕囊,”经刮宫术、病理均未见绒毛组织。结论: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可确诊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2006年06期 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15例

    冯峰;郑兵;钱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肾结石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果:15例均取石成功,无1例有并发症。术后超声检查或腹部X线平片未见结石残留。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具有简单、安全、微创、成功率高等优点。

    2006年06期 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卵黄囊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诊断价值

    郁卫群;

    目的:探讨卵黄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55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B超监测,并追踪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直至妊娠终止。结果:44例妊娠结局良好者卵黄囊均显示清晰,形态饱满,大小正常;胚胎发育异常11例,其中7例未显示卵黄囊,3例卵黄囊直径过小,1例卵黄囊直径过大。结论:孕早期监测卵黄囊对妊娠结局意义较大,可指导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2006年06期 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干化学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的应用与评价

    陈霞;史小波;陆永辉;

    目的:评价全自动干化学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的效果。方法:在VIT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淀粉酶,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较。结果:血清淀粉酶的检测限为30~1200U/L;高、中、低浓度的批内CV分别为3.5%、4.1%和4.2%,,批间CV分别为3.8%、4.8%和4.9%;回收率为96.8%~103.1%;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相关系数r=0.991,相关方程Y=1.016X+19.7;血红蛋白浓度2.8g/L以下,胆红素浓度378μmol/L以下,甘油三酯浓度7.2mmol/L以下,对该法测定基本无干扰。结论:该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急诊检测。

    2006年06期 780+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癫痫242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林苗;詹少卿;何振伟;丁晓燕;陈桂平;

    目的:监测儿童癫痫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服用卡马西平242例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达到有效血药浓度(4~12μg/ml)220例(90.9%);低于有效血药浓度9例(3.7%);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3例(5.4%)。结论:及时监测癫痫患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对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6期 78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在增生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林筱蓉;吉飞跃;

    目的:探讨异常的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直方图在增生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SF-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确诊的增生性贫血病例80例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结果:在各类增生性贫血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方图均有不同的改变。结论:各类增生性贫血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的特征性改变,对增生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6年06期 783+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

    冒群;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方法:ODS柱,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7)-乙腈(64∶)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结果:盐酸西替利嗪在0.01075~0.2150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60%,RSD为0.34%。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辅料对检测无干扰,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片含量、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测定。

    2006年06期 784-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钙、血镁及血小板的关系

    沈薇;施秀英;王跃国;倪红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与血钙、血镁及血小板的关系。方法:对101例HIE患儿及80例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利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Sysmex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其血钙、镁及血小板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IE组血清总钙、镁及全血血小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情越重,3项指标降低越明显,轻、中及重度HIE3项指标各自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钙、镁和全血血小板可作为评估HIE病情轻重的指标。

    2006年06期 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张康;

    2006年06期 78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医科研究生培养中的临床与科研互动

    高宜录;顾志恺;陈建;

    2006年06期 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多媒体技术在骨科基础与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陈向东;王洪;朱鸣镝;祝勇;张烽;

    2006年06期 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实践与教学中的应用

    王华;

    2006年06期 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汤亚琴;沈王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经检查排除结肠、直肠器质性病变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探索。结果:发生便秘的原因有饮食、排便动力不足、药物因素及不良排便习惯。结论:针对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原因进行心理、饮食及药物护理,并给予排便和运动指导,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006年06期 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26例护理

    周美;

    2006年06期 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腺炎患者饮食治疗不遵医行为的调查

    吴宏荷;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胰腺炎患者饮食治疗的遵医行为。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胰腺炎患者饮食治疗不遵医行为调查表对7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例(58.1%)发生不遵医行为,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文化程度发生率最高(70.8%);发病次数≥4次患者发生率为75.0%;对饮食治疗不了解者发生率为100%。结论:对不同患者的针对性地宣教有利于提高遵医率。

    2006年06期 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司晓燕;刘振宗;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的223株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规则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223株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仍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57%。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84.3%、71.7%、65.4%、1.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27.6%和41.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36.4%和78.9%。结论:临床对尿路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2006年06期 798+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交通医学》2006年第20卷第1~6期总目次

    <正>~~

    2006年06期 799-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