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芸;丁斐;顾晓松;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节(DRG)内是否存在神经干细胞。方法:取胚胎大鼠DRG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其增殖与分化情况,并行P75BrdU/Nestin,GFAP,NF200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结果:细胞培养获得大量能够分裂增殖且呈巢状悬浮生长的干细胞团,呈P75BrdU/Nesti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阳性反应;培养第三代细胞加入胎牛血清10d后,相差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伸出多个细长突起,且免疫组化呈NF200阳性;部分细胞具有扁平多突起的或双极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呈GFAP染色阳性。细胞球经NGF培养诱导1d左右有些神经元样的细胞开始迁出,随着时间增长迁出的细胞越来越多,并且细胞和细胞之间发生联系,形成交错的复杂网络,迁出的细胞经免疫组化鉴定几乎都是呈NF200免疫染色阳性。结论:大鼠DRG内存在有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008年05期 451-45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李美兰;郭益冰;严晓莉;杨宇民;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快速测定生物材料甲壳素中甲醇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运用内标法,选择异丙醇作为内标物,顶空进样量为1.0ml。结果:顶空气相色谱法测甲醇回收率为96.79%~104.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4.2%,线性回归方程为:赞Y=8.24×10-2+6.36×10-3X,相关系数:r=0.9946,有良好的线形关系。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相关生物材料及制品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2008年05期 45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 刘鹏;孙华林;高宜录;
目的:建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体系,寻找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提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的总蛋白,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IEF)和第二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总蛋白,GS-800获得凝胶图像,并测量不同凝胶间蛋白斑点在IEF和SDS-PAGE方向上的位置偏差,使用PDQuest7.3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分析,找出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表达谱上,分别检测到523±16和550±20个蛋白点,平均匹配点数为452±18和472±21,匹配率达86.4%和85.8%,不同凝胶间蛋白质点在IEF方向的偏差为(0.67±0.48)mm,在SDS-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0.73±0.56)mm,对比分析了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2-DE图谱,发现有24个点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变化(P<0.0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表达的点有8个,在C6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的点有14个,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发现表达的点有2个。结论:建立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发现两者的双向电泳图谱存在明显差异,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发现表达的蛋白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神经干细胞的迁移有关,表达下调的蛋白可能与抑制肿瘤的发生有关。
2008年05期 457-460+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曹晓蕾;陈莉;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肿瘤中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26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并通过电泳凝胶图像系统检测Surviv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Survivin只表达于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对正常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无表达。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RT-PCR的检出率为65%(17/26)。Survivin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脑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在高级别肿瘤中Survivi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和表达强度均高于低级别肿瘤(P<0.05)。结论:随着星形细胞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Survivin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强;其高表达预示着预后不良,可成为有价值的评估该肿瘤预后指标。
2008年05期 46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沈卫东;刘鹏飞;邹大中;陈宏林;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脂肪肝变性程度分析,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肝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检测家兔及患者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并探讨与体重、血糖、血脂、胆固醇及肝血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运用声学密度定量检测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病理下肝细胞脂肪含量一致,重度脂肪肝与患者血脂、血胆固醇水平、胆汁酸、肝、门静脉血流相关。结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联合检测肝功能及肝脏血流可以判断脂肪肝病变程度。
2008年05期 464-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9 ] - 潘丞中;赵辉;李立人;陆建民;夏振铎;赵苏鸣;
目的:对离体椎体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两种椎体成形方法引发的椎体外骨水泥渗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集尸体的腰椎(L1-L5)共40个,在前屈压缩载荷下造成椎体骨折。然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经单侧椎弓根注入椎体4ml PMMA;B组经双侧椎弓根灌注4ml PMMA(每侧2ml)。注射过程中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发生,按部位计数渗漏的椎体并计算渗漏率。结果:A组有11个椎体发生渗漏,经终板渗漏11个、椎体前侧缘4个、椎体后缘3个、穿刺道渗漏6个、混合渗漏6个(2例椎体前侧缘+穿刺通道,4例终板+椎体前侧缘),渗漏率为41.25%。B组有12个椎体发生渗漏,经终板3个、椎体前侧缘4个、椎体后缘3个、经穿刺道渗漏12个、混合渗漏4个(2例终板+穿刺道,2例椎体前侧缘+穿刺通道),渗漏率为27.5%。两组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少于单侧,有统计学意义。
2008年05期 467-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 ] - 刘剑;汤春辉;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不同程度蛋白尿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24例,分别进行24小时蛋白定量测定,按24h尿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轻度蛋白尿组(0.3~1.9g/24h)、中度蛋白尿组(2~4.9g/24h)和重度蛋白尿组(>5.0g/24h),同时测定入院时血压、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PLT)水平,并统计围生期结局。结果:224例中有轻度蛋白尿163例、中度蛋白尿42例、重度蛋白尿19例。严重并发症如胎盘早剥、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和早产、死胎、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随蛋白尿的排出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24小时定量测定与病情及围生儿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母体出现严重并发症和胎儿围生期的风险增加,并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或进展的信号。
2008年05期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 肖旭;梅广林;胡卫东;吴寒;唐东;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Bcl-2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葛根素预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和Bcl-2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发生了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Caspase-3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减少,6h恢复正常,其后逐渐升高。葛根素预处理使细胞凋亡明显减轻,Caspase-3表达明显下降,Bcl-2持续高表达。结论:葛根素可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2008年05期 47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3 ] - 王伟;朱建伟;马利林;郁宝铭;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裸鼠分为4组,经腹腔内接种结肠癌细胞SW1116后,使用不同的药物处理:第1组:0.9%NaCl;第2组:0.9%NaCl+rhuMAb-VEGF;第3组:0.9%NaCl+H2O2;第4组:0.9%NaCl+H2O2+rhuMAb-VEGF;均于第1天,第3天/周腹腔注射,共6周。6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及腹水情况,对肿瘤组织中H2O2、VEGF及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与第1组相比,加入H2O2的第3组裸鼠,大部分动物(9/10)的腹腔内,包括大网膜、肠系膜上,布满明显增多大小不一的白色肿瘤结节,伴有大量腹水形成及肝、脾、胰腺转移;肿瘤组织中H2O2、VEGF明显增高,微血管密度增大;经rhuMAb-VEGF处理后,第2组与第1组相比肿瘤生长情况及腹水形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组与第3组相比肿瘤生长及腹水形成情况明显减少,腹水及肿瘤、瘤周组织中H2O2、VEGF明显降低,微血管密度变小。结论:H2O2模拟的氧化应激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浸润,在大肠肿瘤的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H2O2促进VEGF表达增加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抗VEGF有望成为大肠癌的辅助治疗方法。
2008年05期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5 ]
- 凌勇武;王世蓬;罗文明;吴月平;刘先进;黄松平;章幼奕;
目的:探讨HBV感染的肝病患者血中HBV cccDNA、HBV 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微流芯片法检测105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HBVccc DNA、白细胞中HBV cccDNA(3例进行肝组织HBV cc-cDNA检测),以6例非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6例非乙型肝炎患者HBVM、HBV DNA、HBV cccDNA均阴性;HBV感染者中41.9%(44/105)白细胞HBVccc DNA阳性,其中2例阳性PCR产物经基因测序得到验证;HBVDNA≥105copy/ml中HBV cccDNA阳性率57.4%(35/61)显著高于HBV DNA<105copy/ml者20.5%(9/44,P<0.01);18.9%HB VDNA<103copy/mlHBV感染者HBV cccDNA阳性;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HBV cccDNA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5/25 VS 34/65,P<0.01)。结论:HBV感染的患者外周血中存在HBV cccDNA;HBV DNA高浓度者HBV cccDNA检出率高;外周血白细胞HBV cccDNA、血清HBVDNA联合检测更能准确判断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提高HBV复制检出率。
2008年05期 477-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施文瑜;姜胜华;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R显带(RHG)核型分析和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2种方法,对21例APL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1例AP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出t(15;17)染色体易位18例,D-FISH检测均为PML/RARα融合基因(+);2例阴性和1例因无分裂相而无法分析结果者经D-FISH检测均为(+)。D-FISH检测总阳性率100%(21/21),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阳性率85.71%(18/21)。结论: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D-FISH检测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APL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2008年05期 47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 ] - 刘地发;
目的:研究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G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不加植物血凝素(PHA)的24h体外细胞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并应用热变性姬姆萨显带技术对42例CG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2例CGL中,发现39例(92.9%)有典型的Ph染色体,Ph染色体阴性3例(7.1%)。其中6例核型呈嵌合状态,3例除Ph阳性外,还出现附加染色体改变,分别为+Ph、+8。36例经干扰素、羟基脲等治疗后其Ph阳性率不变。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但有助于C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且有助于细胞遗传学分型。
2008年05期 4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徐茂忠;徐昕;赵钰;
目的:观察初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治疗后以上血小板参数测定每周2次。结果: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治疗早期有效组显示随着PLT的上升,PDW、MPV、P-LCR均有上升,仅PDW的上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晚期PDW、MPV、P-LCR逐渐下降,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ITP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尤其是PDW的动态观察,对ITP患者的病情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8年05期 482-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胡彩华;金艳;胡忠圣;张瑾;季美华;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12例老年白血病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联合化疗或口服维甲酸、羟基脲、肌注干扰素等,5例接受短效或中效胰岛素治疗,7例口服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控制血糖。结果:12例中无1例发生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后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存活10例,生存期1~36个月。结论:老年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血糖的变化,使用胰岛素过程中警惕低血糖。
2008年05期 484+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 何国民;钟宜干;徐娟;蔡亚云;
目的:观察CAPP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例难治性MM接受CAP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地塞米松)治疗,疗效采用EBMT标准评价,不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毒副作用的分度标准评价。结果:5例中4例有效,其中2例近似完全缓解。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结论:CAPP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性MM有效,不良反应能耐受。
2008年05期 485-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唐建忠;黄中伟;沈雁波;袁鼎山;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5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资料。结果:心电图检查30例有左心室肥厚高电压改变;心肌标记物检查仅4例肌钙蛋白轻度升高;1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15例确诊;40例行CT增强扫描39例确诊;12例行MRI检查均确诊。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常以突发剧烈胸痛、腹痛为主诉。急诊心电图、血肌钙蛋白在诊断中不具特异性。影像学检查CT增强扫描为最佳检查方法。
2008年05期 487+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0 ] - 孙艺;刘洪珍;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经皮血管闭合器的并发症与舒适度。方法:84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术后是否应用Angio-Seal经皮血管闭合器止血,分为2组。对照组(人工压迫止血组)46例,血管闭合器组(闭合器组)38例,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舒适度。结果:闭合器组较对照组血肿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排尿困难及失眠明显减少(P<0.05),舒适度增加。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经皮血管闭合器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2008年05期 48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 ] - 高秀华;李必瑾;王建华;沈为民;张爱琼;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40例经ERCP治疗的老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治疗性ERCP在各种老年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性ERCP成功率98.5%。25例恶性胆道梗阻均成功引流减黄,1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鼻胆管引流术,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10例乳头良性狭窄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并发症发生率5.0%,包括胆道感染、局部出血和急性胰腺炎,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治疗性ERCP对老年人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实且安全有效。
2008年05期 490-49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 ] - 桑九高;谢国栋;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联合治疗Ⅲ~ⅣA期食管癌的价值。方法:将96例Ⅲ~ⅣA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同期放化疗组(放化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放射治疗采用6MV X线常规分割照射,DT60-68Gy。放化组在放疗同期采用DDP 30mg/m2.d,1~3天,24~26天静滴;5-FU 500mg/m2.d,1~5天,24~28天持续静滴进行化疗。2组均随访满3年。结果: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1%、37.5%、20.8%,放化组分别为72.9%、54.2%、41.7%,后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然而放化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联合治疗Ⅲ~ⅣA期食管癌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
2008年05期 492-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 徐秋明;季美如;
目的:观察针灸围刺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电针围刺治疗的57例PN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治疗1~5个疗程后,34例(59.6%)疼痛完全消失,17例(29.8%)遗留局部轻微疼痛不适,无需辅助药物镇痛治疗。6例(10.5%)虽然疼痛明显减轻,但仍然需要适当的辅助药物镇痛。结论:针灸围刺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HN的方法。
2008年05期 49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6 ] - 黄海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及奥扎格雷联合应用在脑梗死急性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合治疗组(n=45)和奥扎格雷单药治疗组(n=45),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仅有2例出现ALT轻度升高。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且较安全。
2008年05期 495-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 陈志云;谭清和;王淼舟;
<正>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只能选择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但无标准化疗方案。提高剂量强度虽可增加疗效,但不良反应随之增大,大多数患者难于接受。吉西他滨是阿糖
2008年05期 497+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周文君;沈国强;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2007年收治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30例予以常规治疗,另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曲美他嗪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总有效20例(66.7%),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总有效26例(86.7%)。辅以曲美他嗪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且安全。
2008年05期 498-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 马宏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抵抗素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间的差异。方法:检测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1)和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CRP和抵抗素水平。结果:组1血清CRP和抵抗素水平分别为3.9±1.7mg/L和2.1±0.7μg/L;组2分别为7.1±3.1mg/L和4.1±0.8μg/L,组2明显高于组1(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和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时检测CRP和抵抗素水平对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指导意义。
2008年05期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何忠建;戎其飞;严建军;
目的:对比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差异,并分析与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12例非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其他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同时测定AMI患者的肌钙蛋白T(TnT),比较不同组别BNP的差异以及AMI组BNP与TnT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38.15±11.26)pg/ml,(41.92±13.37)pg/ml,(308.54±97.34)pg/ml,(601.29±162.63)pg/ml,UAP组、AMI组与对照组、SAP组,AMI组与U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MI组BNP与TnT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与心肌坏死的程度相关。
2008年05期 50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 ] - 瞿启飞;邵培宁;黄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小时内发病,病情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以治疗前、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积分的变化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效,能显著改善预后。
2008年05期 503-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汤玉仙;
<正>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膈、腹肌无力,进食少,活动少,从而导致便秘;经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摄入及药物导泻后,仍不能排便,不得不需要灌肠以解除便秘。我科将传统灌肠方法予以改进,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排便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8年05期 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 ] - 夏文胜;闾爱斌;陈惠平;陆红进;夏继辉;鲁晶;申仕海;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并探讨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52例(PCI组)及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结果:PCI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5.78±2.63mg/L、8.09±3.24mg/L和2.89±1.32mg/L;正常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1.52±0.73mg/L、1.54±0.69mg/L和1.51±0.80mg/L。两组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2天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随着血管开通,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2008年05期 50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丛智荣;宋诸臣;杨磊;徐小红;魏金芝;
目的:评价含氟达拉滨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证实的惰性淋巴瘤患者,应用含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1)FND方案: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2)FC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结果:23例患者平均完成3~4周期,CR:34.8%(8/23),PR:47.8%(11/23),NC:13.0%(3/23),PD:4.3%(1/23),总有效率(CR+PR)为82.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均在可耐受的范围之内,其他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含氟达拉滨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
2008年05期 507-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王大建;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于2002~2007年通过内镜检查对104 GERD例患者予莫沙比利和奥美
2008年05期 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 ]
- 仲荣洲;俞瑞传;龙作林;
目的:探讨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致伤机制与治疗对策。方法:47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中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伤9例,运动伤7例,其他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9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6例。31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1/4后踝骨片<1/3者均行内固定,固定顺序: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结果:患者随访8~32个月,平均15个月。下胫腓固定患者8例在术后8~12周取钉(2例潜在分离),2例在术后1~2年因断钉取出,另2例在术后2年内取钉。未固定者均未出现骨性连接和再分离。术中应力位摄片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外旋侧位摄片发现3例后踝小骨片。疗效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3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1%。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以达到踝关节解剖复位,早期正确锻炼是成功的基础,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可获得临床最佳效果。
2008年05期 510-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 ] - 张志海;芮永军;寿奎水;陈光;张全荣;
目的:探讨3岁以下幼儿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方法。方法:4例右中指和1例拇指远侧指间关节平面离断,吻合优势侧指动脉和指背中央静脉。1例右小指末节骨垢平面离断,吻合优势侧指动脉和1指腹静脉。1例左拇指远侧指间关节平面离断伴掌指横纹动脉断裂和近节指背皮肤严重挫伤,吻合双侧指动脉(尺侧指动脉取前臂掌侧皮下浅静脉桥接移植修复,桡侧指动脉指间关节断裂处吻合后于近节断裂处结扎,作为回流静脉)。术中均未短缩指骨。结果:术后再植指均存活。随访3~12月外观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幼儿末节离断再植只要指体完整应尽可能再植。术中应尽可能吻接静脉,如果没有静脉可以吻接,可以利用一侧动脉作为回流静脉。
2008年05期 51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顾邦林;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其原因。结果:随访1~7年,平均3年,随访中有12例出现了各种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假体松动3例,脱位3例,骨折5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2008年05期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 徐军;周枫;张云庆;方剑锋;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13例均无外伤史,CT分型:椎间孔型10例,椎间孔外侧型3例。其中4例合并后外侧椎间盘突出,2例合并椎管狭窄,1例合并L5椎体Ⅱ度滑脱。所有病例均经正规保守治疗至少3月无效而行手术治疗。10例采用行经峡部外缘入路,同时予椎板间开窗;3例采用扩大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5年,平均3.2年,根据Macnab标准评估:优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4.6%。3例行内固定病例均无断钉,断棒,椎间融合成功。结论:伴有高位神经节段受压征象的椎间盘突出症要警惕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可能,高分辨率CT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并可提供详细分型;手术以去除神经根压迫为最终目的,并尽可能保持脊柱稳定性。
2008年05期 515-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汤琪春;郑闽前;张爱梁;
<正>跟腱断裂是骨外科常见的肌肉-肌腱外伤之一,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及矫形鞋辅助下严格的康复训练,对降低术后跟腱再断裂、感染、跟腱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院2000
2008年05期 517+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0 ] - 赵凤龙;杨育生;李东亮;赵志宏;杨凤明;
目的:探讨保留关节囊的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关节稳定的作用。方法:对A组32例(32髋)施行保留关节囊的人工关节置换,并与同期B组32例(34髋)不保留关节囊的常规手术进行比较。结果:A和B组皮肤切口和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下床活动时间、弃拐时间、Harris评分都优越于B组。结论:在假体正常安装前提下,保留关节囊能在早期起到关节紧缩、软组织平衡的作用,防止脱位,手术的创伤减少,使患者获得很好的术后恢复。
2008年05期 518-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 周彦;咸华;龚沛淳;印其友;陈杰;
目的:探讨隐匿阴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3~13岁的隐匿阴茎患儿采用阴茎脱套及阴茎根部与耻骨前脂肪(Scarpa’s筋膜)固定的方法,使隐匿于耻骨前脂肪中的阴茎正常显露,以达到外观满意的效果。结果:2例术后阴茎回缩,总手术成功率93.3%。结论:阴茎脱套固定术解除了阴茎包皮下组织异常附着等病理情况,将阴茎根部白膜与耻骨前脂肪固定解决了阴茎回缩问题,利用耻骨前脂肪的弹性将阴茎向前推出达到使阴茎显露的整形效果。阴茎脱套固定术是目前治疗小儿隐匿阴茎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2008年05期 520+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车斌;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成功50例,成功率96.2%。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5例,胆管损伤1例,副肝管2例。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对降低胆管结石的残留,减少不必要的胆管阴性探查,辨明胆道解剖,避免胆管损伤,提高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有重要价值。
2008年05期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陈松清;姜鹏;张自强;
目的:总结闭合性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18例腹部空腔脏器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7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有效的胃肠减压、腹腔引流和术后早期应用静脉营养支持,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诊疗闭合性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主要措施。
2008年05期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陈健;刘瑞文;张明华;
目的:探讨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 7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选择性胆道造影266例,均获成功。结果:胆总管结石39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或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21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胆囊管一期闭合1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4例。2例胆管下端狭窄,自剑突下戳孔经胆囊管胆道扩张器扩张。结论: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发生,减少阴性胆道探查手术,了解胆道解剖结构减少术中胆道损伤。
2008年05期 524-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周松阳;钱涛;李明宏;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我院2001年7月~2007年9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058例,现报告如下。
2008年05期 526+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曲波;曾翔;杨国祥;
目的:探讨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总结16例胆囊颈管结石嵌顿合并急慢性胆囊炎患者的LC方法和预后。结果:14例顺利完成LC,2例中转开腹,全组患者无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只要遵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原则和灵活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合并胆囊颈管结石嵌顿的LC是安全可行的。
2008年05期 527-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9 ] - 杨晏东;龚卫东;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以前人们常将其认作胃肠道平滑肌源性肿瘤,又称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随着分子病理学、免疫组化和超微技术
2008年05期 529-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 邵柏;丁兴进;颜庆华;张猛;刘枫;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4例,Ⅱ级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10年3例复发,均2次手术。结论:全切肿瘤是减少脑膜瘤复发的保证;控制好术中出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保护好脑功能是良好预后的前提。
2008年05期 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滕宏伟;薛新潮;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各类脑积水132例,其中31例出现并发症,并对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分为分流管梗阻19例、分流不当5例、感染4例、导管折断或脱出2例、颅内出血1例,经及时正确处理大多数并发症治愈。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应选择合适的分流装置,注重正确的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2008年05期 53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1 ] - 宋杰;刘麟;杨许丽;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FOB)观察体位对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位置的影响,并对定位方法进行不断改进。方法:将10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后插入一次性Robert 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28例采用听诊法先定位,然后用FOB在观察翻身前后导管的位置并调整(方法1);32例在翻身前就使用FOB定位,翻身后观察导管移位情况,进行重新调整(方法2);40例先将DLT插入气管内,翻身后再进行定位(方法3)。记录导管移位的情况、术后喉痛及气管粘膜损伤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方法1,移位的发生率57.1%,在翻身后仍有35.7%的患者发生移位;方法2,翻身后有11例(34.4%)发生移位;方法3在术中均分隔和单侧通气满意。方法1和方法2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3.6%和37.5%,气管粘膜损伤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2.1%和18.8%,与方法3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FOB在翻身后进行DLT的定位方法较其他方法准确、有效、安全,且并发症少。
2008年05期 534-535+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崔晓丽;
目的:观察重比重地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30),A组:1%地卡因1ml+10%葡萄糖1ml+3%麻黄素1ml;B组:1%地卡因0.9ml+舒芬太尼0.1ml 10%葡萄糖1ml+3%麻黄素1ml。观察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和处理情况。结果:B组到达最高阻滞平面及达T6的时间均短于A组,且最高阻滞平面高于A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平面恢复至T6的时间B组比A组延长(P<0.05)。术后6小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48小时B组VAS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牵拉反应程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采用重比重地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感觉阻滞快、肌肉松弛好、牵拉反应轻且术后镇痛时间长。
2008年05期 536-537+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周正东;张宇坚;范长志;邢念增;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气压弹道超声技术通过微创经皮肾镜通道治疗57例复杂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果:肾结石一期粉碎吸出排净71例,4例有残石中3例二期再次粉碎吸出排净,1例经体外震波和药物排石。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高效等优点。
2008年05期 538-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杨雪峰;王建;宋杰;
<正>随着脊柱手术的不断发展,脊柱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患者越来越多,该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比较困难,常规口服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为满足临床需要,我们使用利多卡因得宝松混合液行椎旁神经阻滞+痛点神经阻滞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2008年05期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唐锦荣;
目的:比较静脉套管针腰穿行腰麻和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A组以丙泊酚、氯胺酮行静脉复合麻醉。B组用22G或24G静脉套管针针芯行腰穿,0.75%布比卡因腰麻,术中辅以咪达唑仑镇静。监测两组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中A、B两组患儿MAP(76.2±6.5mmHg、63.3±6.2mmHg)、HR(129.5±7.3次/min、111.4±9.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25.6±7.2)min较A组(42.6±9.6)min短(P<0.01);A、B两组苏醒期躁动分别有16例和8例(P<0.05),术后恶心呕吐两组分别有14例和4例(P<0.05)。结论:静脉套管针针芯穿刺进行腰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简便满意的麻醉方法。
2008年05期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顾美芳;陆蓉;顾红梅;包雪平;
目的:探讨3.0T MRI肝脏及其血管成像技术对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显示情况以及肝脏各种病灶在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时的强化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价肝癌可切除性提供帮助。方法:应用GE.Signa Excite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10例正常者和31例临床疑似肝肿瘤患者行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MRI扫描,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利用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零填空技术(ZIP)进行多期扫描成像(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延迟期)。将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和延迟期原始图像在ADW4.2工作站作最大强度3DMIP重建,重组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测量病灶信号强度,绘出时间-信号曲线,分析病灶的强化特点。结果:10例正常对照组清晰显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肝右动脉及分支三级以上,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4-6级以上。23例肝癌和8例血管瘤患者在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后能明确诊断,并清晰显示肝癌患者肝动脉受侵所导致的增粗、变形、不规则及门脉癌栓、静脉增粗、迂曲及侧支循环等。结论: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进行肝脏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在完成肝肿瘤诊断同时,可清晰显示肝内血管结构,对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有重要作用。
2008年05期 55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 - 徐睿;
目的:评价早期CT定向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对48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导向下定向穿刺抽吸治疗。采用ADL分级法,将ADLⅠ~Ⅲ定为优良,ADLⅣ、Ⅴ为重残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优良率为70.84%(34例),重残率为14.58%(7例),病死率为14.58%(7例)。结论:早期CT定向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是可选的治疗手段。
2008年05期 557+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翟建山;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在诊断膝关节骨挫伤及韧带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外伤患者进行低场磁共振常规SE序列及抑脂序列扫描,分析骨挫伤及韧带损伤情况。结果:骨挫伤在T1WI呈稍低信号23例,等信号27例,T2WI呈稍高信号17例,高信号33例,在抑脂序列上信号增强;韧带损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低场磁共振能很好显示膝关节骨挫伤及韧带损伤情况,对于平片不能显示的细小骨折也清晰显示。
2008年05期 558+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王小军;
<正>胸肋锁骨肥厚症(Sternocostoclavicular Hyper-tostosis)是罕见的骨骼疾疾,多见于40~60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锁骨及胸锁关节区域局部肿胀、疼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有50%左右患者合并手掌、足底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C
2008年05期 559-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马美琴;吕新华;孙竹华;王昭蓉;朱高层;徐青;
目的:评价冰冻(-20℃)保存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质量效果及有效期。方法:将预先制好并经灭菌后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置于-20℃保存,在1月、3月、6月、1年、2年后取出,隔水加热浇制成平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做质量控制。将预先制好并经灭菌后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置于-20℃保存,1个月后取出,加热溶解浇制一部分平板后再冰冻2天,如此反复6次,每次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来鉴定其质量。结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各期限冰冻保存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质量均与新鲜时一样,符合质量控制鉴定标准。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反复冻溶6次以内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质量均与新鲜时一样,符合质量控制鉴定标准。结论:冰冻保存不影响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质量,其有效期长达2年,且可反复冻溶6次,该保存法适用于基层医院,也适用于卫生防疫、血站等要求新鲜平板的单位,值得推广应用。
2008年05期 56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顾菊红;
<正>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患者损伤小、恢复快。腹部超声因受肥胖、膀胱充盈及气体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诊断早期宫外孕不如阴道超声清晰、准确。本人收集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宫外孕患者100例,对腹部和阴道两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2008年05期 562-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 ]
- 陈家琴;桑燕;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1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情观察、细致科学的护理,进行记录、分析、总结。结果:痊愈出院13例,转院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不仅要做好心理、对症护理,更要重视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2008年05期 585-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任燕;顾艳荭;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流程。方法:对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结果:通过应用急救护理流程模式后,除3例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无效外,其余均获成功抢救。结论:规范急救护理流程是提高急救护理效果的保证。
2008年05期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 吴晨梅;
<正>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护理观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摆在我们护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我们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对分娩期疼痛实施干预,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8年05期 58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黄胜;陆勤美;张兰凤;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行恩度治疗的患者,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用时严格按照恩度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做好药物的保管、配制,按要求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时作出处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9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使用恩度联合化疗只要护理得当,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能耐受。
2008年05期 589-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徐建梅;
目的:探讨X线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护理技术,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X线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受术者720例进行认真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经护理的受术者从生理、心理上都显示出良好的状态,720例均顺利接受了手术。结论:良好的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2008年05期 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朱晓泉;
<正>食管、贲门部恶性疾病所致食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衰竭死亡。以往多使用高频电、激光、微波、气囊扩张法等,效果不理想。食管支架置入可一次扩张到位,术后可立即进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8年05期 59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黄燕华;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57例DKA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抢救成功55例(96.49%),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6.49%。结论:早期、足量的应用胰岛素对DKA疗效显著,适当的护理及自我保健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08年05期 593+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王益;
<正>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能为冠心病手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我科于2001年12月~2008年6月共进行了714例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82例造影后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支架术。714
2008年05期 594-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