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医学

论著与基础研究

  • 血清神经肽Y和骨桥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吕秀芳;赵奉波;巩秀;孙长江;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各类受试者血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65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74例、HCC患者53例、健康志愿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health control,HC)。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NPY、OPN和α-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含量,分析NPY、OPN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AFP进行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NPY显著高于HC组、CHB组及LC组(F=59.63,P<0.0001);HCC患者血清OPN显著高于HC组、CHB组及LC组(F=36.00,P<0.0001);与HC组相比,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NPY=0.924±0.025,OPN=0.864±0.036;NPY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8%、98.53%;OPN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2%、82.35%,与AFP相比,NPY特异性最强,OPN灵敏度最高。结论:血清NPY和OPN是潜在的HCC诊断标志物,与AFP联合诊断对HCC的诊断价值更高。

    2015年05期 v.29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清神经肽Y和骨桥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吕秀芳;赵奉波;巩秀;孙长江;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各类受试者血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65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74例、HCC患者53例、健康志愿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health control,HC)。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NPY、OPN和α-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含量,分析NPY、OPN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AFP进行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NPY显著高于HC组、CHB组及LC组(F=59.63,P<0.0001);HCC患者血清OPN显著高于HC组、CHB组及LC组(F=36.00,P<0.0001);与HC组相比,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NPY=0.924±0.025,OPN=0.864±0.036;NPY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8%、98.53%;OPN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2%、82.35%,与AFP相比,NPY特异性最强,OPN灵敏度最高。结论:血清NPY和OPN是潜在的HCC诊断标志物,与AFP联合诊断对HCC的诊断价值更高。

    2015年05期 v.29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清神经肽Y和骨桥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吕秀芳;赵奉波;巩秀;孙长江;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各类受试者血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65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74例、HCC患者53例、健康志愿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health control,HC)。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NPY、OPN和α-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含量,分析NPY、OPN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AFP进行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NPY显著高于HC组、CHB组及LC组(F=59.63,P<0.0001);HCC患者血清OPN显著高于HC组、CHB组及LC组(F=36.00,P<0.0001);与HC组相比,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NPY=0.924±0.025,OPN=0.864±0.036;NPY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8%、98.53%;OPN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2%、82.35%,与AFP相比,NPY特异性最强,OPN灵敏度最高。结论:血清NPY和OPN是潜在的HCC诊断标志物,与AFP联合诊断对HCC的诊断价值更高。

    2015年05期 v.29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犬持续性房颤模型的建立

    翁晓丹;朱俊;肖威章;樊兴娟;刘益飞;史加海;

    目的: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方法建立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情况相似的房颤动物模型。方法:22只健康杂种犬,12只犬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8周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A组),10只犬为假手术组(B组)。行超声检查评价起搏前后心房面积以及瓣膜返流情况,起搏8周后行电生理检查比较两组不应期变化、房颤可诱导性和持续时间。结果:起搏8周后A组犬左、右房面积显著增大,二尖瓣和三尖瓣膜出现不同程度返流。标测部位不应期测量:右心耳A组102.5±2.68 ms VS B组122.8±2.90 ms(P<0.05);右房游离壁A组102.5±2.43 ms VS B组120.5±2.17 ms(P<0.05);右肺静脉前庭90.2±1.59 ms VS 104±3.59 ms(P<0.05);左心耳A组97.8±2.44 VS B组112.8±2.39 ms(P<0.05);左房游离壁A组97.6±2.61 ms VS 111.6±4.95 ms(P<0.05);左肺静脉前庭A组89.4±2.15 ms VS 102.2±3.08 ms(P<0.05);与B组犬相比A组在上述6个部位测量的有效不应期均显著缩短。房颤可诱导性:A组80.0%±17.0%VS B组4.4%±8.4%;房颤最长持续时间A组26.0±5.9 min VS B组1.5±3.4s。结论: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的方法建立了犬的持续性房颤的模型,可以作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房颤研究的良好模型。

    2015年05期 v.29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犬持续性房颤模型的建立

    翁晓丹;朱俊;肖威章;樊兴娟;刘益飞;史加海;

    目的: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方法建立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情况相似的房颤动物模型。方法:22只健康杂种犬,12只犬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8周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A组),10只犬为假手术组(B组)。行超声检查评价起搏前后心房面积以及瓣膜返流情况,起搏8周后行电生理检查比较两组不应期变化、房颤可诱导性和持续时间。结果:起搏8周后A组犬左、右房面积显著增大,二尖瓣和三尖瓣膜出现不同程度返流。标测部位不应期测量:右心耳A组102.5±2.68 ms VS B组122.8±2.90 ms(P<0.05);右房游离壁A组102.5±2.43 ms VS B组120.5±2.17 ms(P<0.05);右肺静脉前庭90.2±1.59 ms VS 104±3.59 ms(P<0.05);左心耳A组97.8±2.44 VS B组112.8±2.39 ms(P<0.05);左房游离壁A组97.6±2.61 ms VS 111.6±4.95 ms(P<0.05);左肺静脉前庭A组89.4±2.15 ms VS 102.2±3.08 ms(P<0.05);与B组犬相比A组在上述6个部位测量的有效不应期均显著缩短。房颤可诱导性:A组80.0%±17.0%VS B组4.4%±8.4%;房颤最长持续时间A组26.0±5.9 min VS B组1.5±3.4s。结论: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的方法建立了犬的持续性房颤的模型,可以作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房颤研究的良好模型。

    2015年05期 v.29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犬持续性房颤模型的建立

    翁晓丹;朱俊;肖威章;樊兴娟;刘益飞;史加海;

    目的: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方法建立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情况相似的房颤动物模型。方法:22只健康杂种犬,12只犬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8周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A组),10只犬为假手术组(B组)。行超声检查评价起搏前后心房面积以及瓣膜返流情况,起搏8周后行电生理检查比较两组不应期变化、房颤可诱导性和持续时间。结果:起搏8周后A组犬左、右房面积显著增大,二尖瓣和三尖瓣膜出现不同程度返流。标测部位不应期测量:右心耳A组102.5±2.68 ms VS B组122.8±2.90 ms(P<0.05);右房游离壁A组102.5±2.43 ms VS B组120.5±2.17 ms(P<0.05);右肺静脉前庭90.2±1.59 ms VS 104±3.59 ms(P<0.05);左心耳A组97.8±2.44 VS B组112.8±2.39 ms(P<0.05);左房游离壁A组97.6±2.61 ms VS 111.6±4.95 ms(P<0.05);左肺静脉前庭A组89.4±2.15 ms VS 102.2±3.08 ms(P<0.05);与B组犬相比A组在上述6个部位测量的有效不应期均显著缩短。房颤可诱导性:A组80.0%±17.0%VS B组4.4%±8.4%;房颤最长持续时间A组26.0±5.9 min VS B组1.5±3.4s。结论: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的方法建立了犬的持续性房颤的模型,可以作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房颤研究的良好模型。

    2015年05期 v.29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rohibitin2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保国锋;孙郁雨;张金龙;

    目的:探讨Prohibitn2(PHB2)在正常和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按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分别按伤后6h、1d、3d、5d、7d和14d取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HB2在正常和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HB2在大鼠正常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且分布较均匀,PHB2蛋白表达从脊髓损伤后6h开始迅速下降,持续至3d,之后逐渐上升,于2w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PHB2在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并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发生变化,提示PHB2在脊髓损伤中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2015年05期 v.29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rohibitin2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保国锋;孙郁雨;张金龙;

    目的:探讨Prohibitn2(PHB2)在正常和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按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分别按伤后6h、1d、3d、5d、7d和14d取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HB2在正常和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HB2在大鼠正常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且分布较均匀,PHB2蛋白表达从脊髓损伤后6h开始迅速下降,持续至3d,之后逐渐上升,于2w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PHB2在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并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发生变化,提示PHB2在脊髓损伤中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2015年05期 v.29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rohibitin2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保国锋;孙郁雨;张金龙;

    目的:探讨Prohibitn2(PHB2)在正常和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按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分别按伤后6h、1d、3d、5d、7d和14d取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HB2在正常和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HB2在大鼠正常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且分布较均匀,PHB2蛋白表达从脊髓损伤后6h开始迅速下降,持续至3d,之后逐渐上升,于2w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PHB2在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并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发生变化,提示PHB2在脊髓损伤中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2015年05期 v.29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Wave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观察

    孙郁雨;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王玲玲;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Waveflex)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Waveflex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术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的活动度,手术及相邻节段椎间隙的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42个月,平均32.8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0.5%。术后患者VAS、JOA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4/5和L5/S1间隙分别统计比较,两者术后椎间隙腹侧及背侧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及相邻节段无继发性椎间隙狭窄、椎体增生及终板硬化表现。结论:椎弓根动态稳定Waveflex系统能增加并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保留一定的活动性,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36-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Wave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观察

    孙郁雨;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王玲玲;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Waveflex)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Waveflex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术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的活动度,手术及相邻节段椎间隙的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42个月,平均32.8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0.5%。术后患者VAS、JOA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4/5和L5/S1间隙分别统计比较,两者术后椎间隙腹侧及背侧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及相邻节段无继发性椎间隙狭窄、椎体增生及终板硬化表现。结论:椎弓根动态稳定Waveflex系统能增加并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保留一定的活动性,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36-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Wave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观察

    孙郁雨;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王玲玲;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Waveflex)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Waveflex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术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的活动度,手术及相邻节段椎间隙的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42个月,平均32.8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0.5%。术后患者VAS、JOA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4/5和L5/S1间隙分别统计比较,两者术后椎间隙腹侧及背侧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及相邻节段无继发性椎间隙狭窄、椎体增生及终板硬化表现。结论:椎弓根动态稳定Waveflex系统能增加并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保留一定的活动性,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36-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应用

    吴丽华;姚锋;黄华;

    目的:评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液基脱落细胞学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为尿路上皮癌的并已有病理诊断结果 121例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同时采用液基脱落细胞学诊断和FISH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结果及意义。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81.82%(54/66)、特异性100%(55/55)、阳性预测值100%(54/54)、阴性预测值96.49%(55/57)。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的敏感性为68.42%(13/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87.23%(41/47)。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53.03%(35/66)、特异性92.73%(51/55)、阳性预测值89.74%(35/39)、阴性预测值62.20%(51/82)。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尿液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为10.53%(2/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癌的敏感性分别70.21%(33/47)。联合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93.94%(62/66)、特异性100%(55/55)、阳性预测值100%(5/5)、阴性预测值92.73%(51/55)。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8.95%(15/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癌的敏感性分别100%%(47/47)。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尿路脱落细胞学联合诊断敏感性优于单独使用一个诊断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应用

    吴丽华;姚锋;黄华;

    目的:评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液基脱落细胞学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为尿路上皮癌的并已有病理诊断结果 121例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同时采用液基脱落细胞学诊断和FISH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结果及意义。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81.82%(54/66)、特异性100%(55/55)、阳性预测值100%(54/54)、阴性预测值96.49%(55/57)。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的敏感性为68.42%(13/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87.23%(41/47)。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53.03%(35/66)、特异性92.73%(51/55)、阳性预测值89.74%(35/39)、阴性预测值62.20%(51/82)。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尿液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为10.53%(2/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癌的敏感性分别70.21%(33/47)。联合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93.94%(62/66)、特异性100%(55/55)、阳性预测值100%(5/5)、阴性预测值92.73%(51/55)。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8.95%(15/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癌的敏感性分别100%%(47/47)。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尿路脱落细胞学联合诊断敏感性优于单独使用一个诊断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应用

    吴丽华;姚锋;黄华;

    目的:评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液基脱落细胞学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为尿路上皮癌的并已有病理诊断结果 121例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同时采用液基脱落细胞学诊断和FISH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结果及意义。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81.82%(54/66)、特异性100%(55/55)、阳性预测值100%(54/54)、阴性预测值96.49%(55/57)。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的敏感性为68.42%(13/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87.23%(41/47)。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53.03%(35/66)、特异性92.73%(51/55)、阳性预测值89.74%(35/39)、阴性预测值62.20%(51/82)。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尿液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为10.53%(2/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癌的敏感性分别70.21%(33/47)。联合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93.94%(62/66)、特异性100%(55/55)、阳性预测值100%(5/5)、阴性预测值92.73%(51/55)。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8.95%(15/19),而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癌的敏感性分别100%%(47/47)。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尿路脱落细胞学联合诊断敏感性优于单独使用一个诊断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浆DLC-1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刘艳;盖领;茅国新;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DLC-1甲基化状态,研究其与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浆中提取DNA的DLC-1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肝硬化、AFP水平、Hbs Ag及临床分期),分析DLC-1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中DLC-1甲基化阳性率为30.2%,对照健康组无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DLC-1甲基化状况与性别、年龄、抗-HBV、肝硬化无相关性(P>0.05),与HBs Ag、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DLC-1甲基化阳性组较阴性组转移复发率高,存活率较甲基化阴性组低。结论: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肝细胞性肝癌复发转移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有望成为评估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2015年05期 v.29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浆DLC-1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刘艳;盖领;茅国新;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DLC-1甲基化状态,研究其与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浆中提取DNA的DLC-1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肝硬化、AFP水平、Hbs Ag及临床分期),分析DLC-1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中DLC-1甲基化阳性率为30.2%,对照健康组无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DLC-1甲基化状况与性别、年龄、抗-HBV、肝硬化无相关性(P>0.05),与HBs Ag、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DLC-1甲基化阳性组较阴性组转移复发率高,存活率较甲基化阴性组低。结论: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肝细胞性肝癌复发转移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有望成为评估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2015年05期 v.29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浆DLC-1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刘艳;盖领;茅国新;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DLC-1甲基化状态,研究其与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浆中提取DNA的DLC-1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肝硬化、AFP水平、Hbs Ag及临床分期),分析DLC-1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中DLC-1甲基化阳性率为30.2%,对照健康组无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浆DLC-1甲基化状况与性别、年龄、抗-HBV、肝硬化无相关性(P>0.05),与HBs Ag、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DLC-1甲基化阳性组较阴性组转移复发率高,存活率较甲基化阴性组低。结论: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肝细胞性肝癌复发转移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有望成为评估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2015年05期 v.29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6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涛;罗婷婷;朱珠;黄建梅;

    目的:探讨P63、Ki67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P63、Ki67在17例宫颈癌、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63在CIN I、II、III及宫颈浸润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77.8%、94.4%、100.0%,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57.1%、77.8%、100.0%、100.0%。而P63在CIN各级及宫颈浸润癌中表达"++"以上比例分别为14.3%、44.4%、61.1%、76.5%,Ki67分别为28.6%、33.3%、66.7%、88.2%。P63、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P63和Ki6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CIN、宫颈癌的标志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2015年05期 v.29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P6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涛;罗婷婷;朱珠;黄建梅;

    目的:探讨P63、Ki67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P63、Ki67在17例宫颈癌、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63在CIN I、II、III及宫颈浸润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77.8%、94.4%、100.0%,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57.1%、77.8%、100.0%、100.0%。而P63在CIN各级及宫颈浸润癌中表达"++"以上比例分别为14.3%、44.4%、61.1%、76.5%,Ki67分别为28.6%、33.3%、66.7%、88.2%。P63、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P63和Ki6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CIN、宫颈癌的标志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2015年05期 v.29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P6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涛;罗婷婷;朱珠;黄建梅;

    目的:探讨P63、Ki67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P63、Ki67在17例宫颈癌、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63在CIN I、II、III及宫颈浸润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77.8%、94.4%、100.0%,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57.1%、77.8%、100.0%、100.0%。而P63在CIN各级及宫颈浸润癌中表达"++"以上比例分别为14.3%、44.4%、61.1%、76.5%,Ki67分别为28.6%、33.3%、66.7%、88.2%。P63、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P63和Ki6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CIN、宫颈癌的标志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2015年05期 v.29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南通地区2014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常见病毒病原学分析

    苏建友;孙宝兰;沈荣春;宋红花;倪红兵;杨春兰;

    目的:了解2014年南通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住院患儿常见病毒病原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52例患儿鼻咽部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Ⅰ(PIVⅠ)、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52例鼻咽分泌物标本中,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有317例,总检出率为42.1%,其中RSV检出率最高,构成比为58.7%,其次为PIVⅢ(18.9%)。不同年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0~6月、6月~1岁患儿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3.33%和51.09%。不同月份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2014年1月、3月、12月份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3.63%、58.75%、53.54%,6月份病毒检出率最低为32.39%,其余月份病毒的检出率接近。不同疾病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检出率最高62.50%,其次分别为喘息型支气管炎49.54%、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45.95%、肺炎36.12%,支气管炎无喘息的病毒检出率最低31.21%。各组疾病检出的最主要病毒均为RSV。结论:2014年南通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体为RSV,0~1岁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人群,并因季节和疾病不同而不同。

    2015年05期 v.29 45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南通地区2014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常见病毒病原学分析

    苏建友;孙宝兰;沈荣春;宋红花;倪红兵;杨春兰;

    目的:了解2014年南通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住院患儿常见病毒病原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52例患儿鼻咽部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Ⅰ(PIVⅠ)、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52例鼻咽分泌物标本中,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有317例,总检出率为42.1%,其中RSV检出率最高,构成比为58.7%,其次为PIVⅢ(18.9%)。不同年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0~6月、6月~1岁患儿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3.33%和51.09%。不同月份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2014年1月、3月、12月份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3.63%、58.75%、53.54%,6月份病毒检出率最低为32.39%,其余月份病毒的检出率接近。不同疾病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检出率最高62.50%,其次分别为喘息型支气管炎49.54%、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45.95%、肺炎36.12%,支气管炎无喘息的病毒检出率最低31.21%。各组疾病检出的最主要病毒均为RSV。结论:2014年南通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体为RSV,0~1岁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人群,并因季节和疾病不同而不同。

    2015年05期 v.29 45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南通地区2014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常见病毒病原学分析

    苏建友;孙宝兰;沈荣春;宋红花;倪红兵;杨春兰;

    目的:了解2014年南通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住院患儿常见病毒病原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52例患儿鼻咽部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Ⅰ(PIVⅠ)、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52例鼻咽分泌物标本中,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有317例,总检出率为42.1%,其中RSV检出率最高,构成比为58.7%,其次为PIVⅢ(18.9%)。不同年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0~6月、6月~1岁患儿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3.33%和51.09%。不同月份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2014年1月、3月、12月份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3.63%、58.75%、53.54%,6月份病毒检出率最低为32.39%,其余月份病毒的检出率接近。不同疾病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检出率最高62.50%,其次分别为喘息型支气管炎49.54%、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45.95%、肺炎36.12%,支气管炎无喘息的病毒检出率最低31.21%。各组疾病检出的最主要病毒均为RSV。结论:2014年南通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体为RSV,0~1岁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人群,并因季节和疾病不同而不同。

    2015年05期 v.29 45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黄海燕;唐佳莉;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并与现行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为今后科学制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以Agilent 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03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80∶20)(用磷酸或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 H值至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1.0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硫酸阿托品的线性范围为0.004861~0.38890mg·m 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0.86%(n=9)。结论:新建立的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建议修改原有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5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黄海燕;唐佳莉;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并与现行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为今后科学制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以Agilent 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03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80∶20)(用磷酸或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 H值至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1.0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硫酸阿托品的线性范围为0.004861~0.38890mg·m 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0.86%(n=9)。结论:新建立的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建议修改原有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5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黄海燕;唐佳莉;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并与现行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为今后科学制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以Agilent 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03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80∶20)(用磷酸或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 H值至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1.0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硫酸阿托品的线性范围为0.004861~0.38890mg·m 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0.86%(n=9)。结论:新建立的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建议修改原有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5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阜宁县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原因调查

    季敏;杨梅;朱蓉嵘;梁从凯;刘必红;戚应祥;张俊芳;施健;管怀进;

    目的 :了解江苏省阜宁县白内障手术率、术后效果,探讨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 :收集江苏省阜宁县眼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库中有白内障手术史的人群,分析白内障术后视力情况,将术后裸眼视力低于20/63定义为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分析导致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结果:阜宁县农村人群有效受检5 947例,白内障1 488例,有白内障手术史110例140眼。白内障手术接受率1.85%,术后视力低于20/63共98眼(70.00%)。手术并发症如后囊膜混浊和屈光不正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分别占36.73%和23.47%,术前已存在疾病或者术后出现的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原因如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角膜混浊也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常见原因,分别占15.31%、8.16%和9.18%。结论:江苏阜宁农村白内障手术接受率处于较低水平,术后视力恢复不良比例较高。术后随访不规范,术后并发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重要因素。

    2015年05期 v.29 45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阜宁县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原因调查

    季敏;杨梅;朱蓉嵘;梁从凯;刘必红;戚应祥;张俊芳;施健;管怀进;

    目的 :了解江苏省阜宁县白内障手术率、术后效果,探讨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 :收集江苏省阜宁县眼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库中有白内障手术史的人群,分析白内障术后视力情况,将术后裸眼视力低于20/63定义为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分析导致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结果:阜宁县农村人群有效受检5 947例,白内障1 488例,有白内障手术史110例140眼。白内障手术接受率1.85%,术后视力低于20/63共98眼(70.00%)。手术并发症如后囊膜混浊和屈光不正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分别占36.73%和23.47%,术前已存在疾病或者术后出现的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原因如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角膜混浊也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常见原因,分别占15.31%、8.16%和9.18%。结论:江苏阜宁农村白内障手术接受率处于较低水平,术后视力恢复不良比例较高。术后随访不规范,术后并发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重要因素。

    2015年05期 v.29 45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阜宁县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原因调查

    季敏;杨梅;朱蓉嵘;梁从凯;刘必红;戚应祥;张俊芳;施健;管怀进;

    目的 :了解江苏省阜宁县白内障手术率、术后效果,探讨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 :收集江苏省阜宁县眼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库中有白内障手术史的人群,分析白内障术后视力情况,将术后裸眼视力低于20/63定义为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分析导致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结果:阜宁县农村人群有效受检5 947例,白内障1 488例,有白内障手术史110例140眼。白内障手术接受率1.85%,术后视力低于20/63共98眼(70.00%)。手术并发症如后囊膜混浊和屈光不正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分别占36.73%和23.47%,术前已存在疾病或者术后出现的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原因如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角膜混浊也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常见原因,分别占15.31%、8.16%和9.18%。结论:江苏阜宁农村白内障手术接受率处于较低水平,术后视力恢复不良比例较高。术后随访不规范,术后并发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重要因素。

    2015年05期 v.29 45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交通创伤

  •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0例

    顾伏龙;姜江;成红兵;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 :对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23例术后用前臂支具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14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为2°~18°,平均10.2°;尺偏角14°~22°,平均19°;桡骨短缩6例,其中短缩>5mm 1例,>2mm 3例,<2mm 2例。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21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2015年05期 v.29 460-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0例

    顾伏龙;姜江;成红兵;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 :对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23例术后用前臂支具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14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为2°~18°,平均10.2°;尺偏角14°~22°,平均19°;桡骨短缩6例,其中短缩>5mm 1例,>2mm 3例,<2mm 2例。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21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2015年05期 v.29 460-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0例

    顾伏龙;姜江;成红兵;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 :对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23例术后用前臂支具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14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为2°~18°,平均10.2°;尺偏角14°~22°,平均19°;桡骨短缩6例,其中短缩>5mm 1例,>2mm 3例,<2mm 2例。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21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2015年05期 v.29 460-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分析

    丁聪;周海涛;周江;季锦飞;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镜技术结合纽扣钢板在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Meyers-Mckeever II,III型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运用膝关节镜结合纽扣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8~12月,所有患者术后的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良好,获得骨折的一期临床愈合,按照Lysholm评分由术前(44.83±1.40)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92.91±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3,P<0.001)。结论:关节镜技术结合纽扣钢板治疗Meyers-Mckeever II,III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2015年05期 v.29 462-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分析

    丁聪;周海涛;周江;季锦飞;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镜技术结合纽扣钢板在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Meyers-Mckeever II,III型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运用膝关节镜结合纽扣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8~12月,所有患者术后的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良好,获得骨折的一期临床愈合,按照Lysholm评分由术前(44.83±1.40)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92.91±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3,P<0.001)。结论:关节镜技术结合纽扣钢板治疗Meyers-Mckeever II,III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2015年05期 v.29 462-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分析

    丁聪;周海涛;周江;季锦飞;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镜技术结合纽扣钢板在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Meyers-Mckeever II,III型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运用膝关节镜结合纽扣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8~12月,所有患者术后的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良好,获得骨折的一期临床愈合,按照Lysholm评分由术前(44.83±1.40)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92.91±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3,P<0.001)。结论:关节镜技术结合纽扣钢板治疗Meyers-Mckeever II,III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2015年05期 v.29 462-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术后患者的意义

    陈建国;施炜;张宇;苏星;李剑;周海;倪兰春;周非;陈建;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早期预警并发现颅脑手术后出血、脑肿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手术并置入ICP监护患者55例,观察患者意识、GCS评分及影像学等变化与ICP的关系,并观察采取相措施后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脑肿瘤切除术4例,肿瘤切除术后6h内,ICP均波动在<5mm Hg,24h后在5~15mm Hg波动3例,1例术后24h ICP达28mm Hg。高血压脑出血15例均行手术治疗,10例开颅去骨瓣减压,5例予脑室外引流并行ICP监测,ICP波动在5~25mm Hg。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手术36例,术后31例患者的ICP波动在10~30mm Hg,3例因术区再次出血或其它部位出血,术后ICP在5h内由7mm Hg进行性增加至40mm Hg,经及时再次开颅进行血肿清除后好转,2例持续40mm Hg以上,复查头颅CT示弥漫性脑肿胀,虽经加强脱水等措施仍未见好转而死亡。结论:颅内压监测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患者的颅脑压力变化,为病情观察、处理和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2015年05期 v.29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术后患者的意义

    陈建国;施炜;张宇;苏星;李剑;周海;倪兰春;周非;陈建;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早期预警并发现颅脑手术后出血、脑肿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手术并置入ICP监护患者55例,观察患者意识、GCS评分及影像学等变化与ICP的关系,并观察采取相措施后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脑肿瘤切除术4例,肿瘤切除术后6h内,ICP均波动在<5mm Hg,24h后在5~15mm Hg波动3例,1例术后24h ICP达28mm Hg。高血压脑出血15例均行手术治疗,10例开颅去骨瓣减压,5例予脑室外引流并行ICP监测,ICP波动在5~25mm Hg。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手术36例,术后31例患者的ICP波动在10~30mm Hg,3例因术区再次出血或其它部位出血,术后ICP在5h内由7mm Hg进行性增加至40mm Hg,经及时再次开颅进行血肿清除后好转,2例持续40mm Hg以上,复查头颅CT示弥漫性脑肿胀,虽经加强脱水等措施仍未见好转而死亡。结论:颅内压监测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患者的颅脑压力变化,为病情观察、处理和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2015年05期 v.29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术后患者的意义

    陈建国;施炜;张宇;苏星;李剑;周海;倪兰春;周非;陈建;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早期预警并发现颅脑手术后出血、脑肿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手术并置入ICP监护患者55例,观察患者意识、GCS评分及影像学等变化与ICP的关系,并观察采取相措施后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脑肿瘤切除术4例,肿瘤切除术后6h内,ICP均波动在<5mm Hg,24h后在5~15mm Hg波动3例,1例术后24h ICP达28mm Hg。高血压脑出血15例均行手术治疗,10例开颅去骨瓣减压,5例予脑室外引流并行ICP监测,ICP波动在5~25mm Hg。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手术36例,术后31例患者的ICP波动在10~30mm Hg,3例因术区再次出血或其它部位出血,术后ICP在5h内由7mm Hg进行性增加至40mm Hg,经及时再次开颅进行血肿清除后好转,2例持续40mm Hg以上,复查头颅CT示弥漫性脑肿胀,虽经加强脱水等措施仍未见好转而死亡。结论:颅内压监测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患者的颅脑压力变化,为病情观察、处理和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2015年05期 v.29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论著与经验交流

  •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

    杨晓虎;赵辉;赵苏鸣;顾潍炜;

    目的:评估髂静脉支架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血栓导管抽吸及溶栓导管置入的治疗,其中A组行髂静脉成形术17例,B组未行髂静脉成形术61例。就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髂股静脉支架通畅率及两组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进行统计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术后下肢肿胀及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计PTS发生率A组及B组分别为23.53%、52.94%,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6个月及1、2、3、5年的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4.1%、82.4%、76.5%、76.5%。结论:采用滤器置入、血栓抽吸及经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TD)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对于左髂静脉受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血栓溶解的前提下,髂静脉支架具有良好的通畅率及预防PTS的发生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

    杨晓虎;赵辉;赵苏鸣;顾潍炜;

    目的:评估髂静脉支架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血栓导管抽吸及溶栓导管置入的治疗,其中A组行髂静脉成形术17例,B组未行髂静脉成形术61例。就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髂股静脉支架通畅率及两组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进行统计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术后下肢肿胀及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计PTS发生率A组及B组分别为23.53%、52.94%,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6个月及1、2、3、5年的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4.1%、82.4%、76.5%、76.5%。结论:采用滤器置入、血栓抽吸及经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TD)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对于左髂静脉受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血栓溶解的前提下,髂静脉支架具有良好的通畅率及预防PTS的发生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

    杨晓虎;赵辉;赵苏鸣;顾潍炜;

    目的:评估髂静脉支架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血栓导管抽吸及溶栓导管置入的治疗,其中A组行髂静脉成形术17例,B组未行髂静脉成形术61例。就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髂股静脉支架通畅率及两组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进行统计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术后下肢肿胀及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计PTS发生率A组及B组分别为23.53%、52.94%,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6个月及1、2、3、5年的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4.1%、82.4%、76.5%、76.5%。结论:采用滤器置入、血栓抽吸及经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TD)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对于左髂静脉受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血栓溶解的前提下,髂静脉支架具有良好的通畅率及预防PTS的发生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患者NIHSS和GCS评分的影响

    任玉琴;朱保锋;沈玉红;顾鹏;吴辉;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UTI)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方法:按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作业,将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28例分为2组:(1)对照组:采用综合复苏后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护、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治疗等。(2)UTI组:在综合复苏后治疗基础上给予UTI 20万U,缓慢注射,每12h 1次,连续14天。分别于拔管当日,复苏后14天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GCS评分拔管当日UTI组9.12±0.96分,对照组9.25±0.97分;复苏后14d UTI组13.06±0.93分,对照组11.25±1.42分。NIHSS评分拔管当日UTI组25.19±2.29分,对照组26.25±2.22分;复苏后14d UTI组18.00±1.71分,对照组21.00±1.28分。两组患者拔管当日GC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后应用UTI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恢复。

    2015年05期 v.29 472-47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患者NIHSS和GCS评分的影响

    任玉琴;朱保锋;沈玉红;顾鹏;吴辉;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UTI)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方法:按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作业,将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28例分为2组:(1)对照组:采用综合复苏后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护、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治疗等。(2)UTI组:在综合复苏后治疗基础上给予UTI 20万U,缓慢注射,每12h 1次,连续14天。分别于拔管当日,复苏后14天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GCS评分拔管当日UTI组9.12±0.96分,对照组9.25±0.97分;复苏后14d UTI组13.06±0.93分,对照组11.25±1.42分。NIHSS评分拔管当日UTI组25.19±2.29分,对照组26.25±2.22分;复苏后14d UTI组18.00±1.71分,对照组21.00±1.28分。两组患者拔管当日GC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后应用UTI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恢复。

    2015年05期 v.29 472-47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患者NIHSS和GCS评分的影响

    任玉琴;朱保锋;沈玉红;顾鹏;吴辉;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UTI)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方法:按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作业,将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28例分为2组:(1)对照组:采用综合复苏后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护、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治疗等。(2)UTI组:在综合复苏后治疗基础上给予UTI 20万U,缓慢注射,每12h 1次,连续14天。分别于拔管当日,复苏后14天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GCS评分拔管当日UTI组9.12±0.96分,对照组9.25±0.97分;复苏后14d UTI组13.06±0.93分,对照组11.25±1.42分。NIHSS评分拔管当日UTI组25.19±2.29分,对照组26.25±2.22分;复苏后14d UTI组18.00±1.71分,对照组21.00±1.28分。两组患者拔管当日GC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后应用UTI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恢复。

    2015年05期 v.29 472-47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

    李小青;康德;张安平;魏素娥;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上述指标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程度与Hcy正相关(r=0.219,P<0.05)。(2)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Hcy显著正相关(r=0.288,P<0.01)。(3)老年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与Hcy正相关(r=0.254,P<0.0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下肢及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升高,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加重。

    2015年05期 v.29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

    李小青;康德;张安平;魏素娥;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上述指标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程度与Hcy正相关(r=0.219,P<0.05)。(2)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Hcy显著正相关(r=0.288,P<0.01)。(3)老年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与Hcy正相关(r=0.254,P<0.0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下肢及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升高,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加重。

    2015年05期 v.29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

    李小青;康德;张安平;魏素娥;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上述指标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程度与Hcy正相关(r=0.219,P<0.05)。(2)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Hcy显著正相关(r=0.288,P<0.01)。(3)老年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与Hcy正相关(r=0.254,P<0.0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下肢及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升高,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加重。

    2015年05期 v.29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发热待查321例病因分析

    沈艳;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待查疾病谱的变化及病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发热待查病例共3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既往的研究资料进行对比。结果:321例患者中,确诊238例,确诊率74.1%。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72.3%(HIV相关性感染7.1%),结缔组织疾病15.1%(成人Still病8.8%),血液系统疾病7.6%(淋巴瘤4.6%),肿瘤性疾病5.0%。结论:感染性疾病仍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HIV等特殊感染显著升高。此外,成人Still病及淋巴瘤也成为常见的发热待查病因。

    2015年05期 v.29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发热待查321例病因分析

    沈艳;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待查疾病谱的变化及病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发热待查病例共3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既往的研究资料进行对比。结果:321例患者中,确诊238例,确诊率74.1%。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72.3%(HIV相关性感染7.1%),结缔组织疾病15.1%(成人Still病8.8%),血液系统疾病7.6%(淋巴瘤4.6%),肿瘤性疾病5.0%。结论:感染性疾病仍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HIV等特殊感染显著升高。此外,成人Still病及淋巴瘤也成为常见的发热待查病因。

    2015年05期 v.29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发热待查321例病因分析

    沈艳;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待查疾病谱的变化及病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发热待查病例共3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既往的研究资料进行对比。结果:321例患者中,确诊238例,确诊率74.1%。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72.3%(HIV相关性感染7.1%),结缔组织疾病15.1%(成人Still病8.8%),血液系统疾病7.6%(淋巴瘤4.6%),肿瘤性疾病5.0%。结论:感染性疾病仍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HIV等特殊感染显著升高。此外,成人Still病及淋巴瘤也成为常见的发热待查病因。

    2015年05期 v.29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苏敏;薛莉;

    目的 :观察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赖脯胰岛素25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增加赖脯胰岛素25剂量,观察组在使用赖脯胰岛素25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周和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6周、12周后,FBG、PBG及Hb A1c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P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使用剂量,治疗6周和12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BMI较对照组降低,而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25.0%高于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体重,减轻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79-480+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苏敏;薛莉;

    目的 :观察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赖脯胰岛素25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增加赖脯胰岛素25剂量,观察组在使用赖脯胰岛素25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周和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6周、12周后,FBG、PBG及Hb A1c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P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使用剂量,治疗6周和12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BMI较对照组降低,而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25.0%高于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体重,减轻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79-480+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苏敏;薛莉;

    目的 :观察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赖脯胰岛素25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增加赖脯胰岛素25剂量,观察组在使用赖脯胰岛素25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周和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6周、12周后,FBG、PBG及Hb A1c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P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使用剂量,治疗6周和12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BMI较对照组降低,而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25.0%高于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赖脯胰岛素25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体重,减轻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79-480+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胰激肽原酶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效果观察

    周冰;刘东明;何悦;于明;杨溢;韩薇;蔡志荣;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TPK)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首诊为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TPK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TPK 240U tid。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卒中程度评估,颅多普勒(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1)TPK组NIHSS评分在治疗1月(1.82±1.16)、2月后(1.79±1.2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2月后,TPK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36.7%、75.0%)均高于对照组(18.3%、51.7%)(P<0.05)。(3)TPK组治疗后Vm值椎动脉(62.1±5.70)、大脑前动脉(69.6±9.20)、大脑中动脉(74.3±10.2)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4)TPK组治疗后全血黏度(4.85±0.97)、血浆黏度(1.72±0.14)、纤维蛋白原(4.85±1.33)和血沉(31.71±9.75)较对照组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以高选择性的作用于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脑缺血,进而有效地防止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进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5年05期 v.29 4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胰激肽原酶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效果观察

    周冰;刘东明;何悦;于明;杨溢;韩薇;蔡志荣;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TPK)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首诊为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TPK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TPK 240U tid。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卒中程度评估,颅多普勒(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1)TPK组NIHSS评分在治疗1月(1.82±1.16)、2月后(1.79±1.2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2月后,TPK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36.7%、75.0%)均高于对照组(18.3%、51.7%)(P<0.05)。(3)TPK组治疗后Vm值椎动脉(62.1±5.70)、大脑前动脉(69.6±9.20)、大脑中动脉(74.3±10.2)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4)TPK组治疗后全血黏度(4.85±0.97)、血浆黏度(1.72±0.14)、纤维蛋白原(4.85±1.33)和血沉(31.71±9.75)较对照组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以高选择性的作用于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脑缺血,进而有效地防止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进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5年05期 v.29 4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胰激肽原酶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效果观察

    周冰;刘东明;何悦;于明;杨溢;韩薇;蔡志荣;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TPK)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首诊为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TPK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TPK 240U tid。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卒中程度评估,颅多普勒(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1)TPK组NIHSS评分在治疗1月(1.82±1.16)、2月后(1.79±1.2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2月后,TPK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36.7%、75.0%)均高于对照组(18.3%、51.7%)(P<0.05)。(3)TPK组治疗后Vm值椎动脉(62.1±5.70)、大脑前动脉(69.6±9.20)、大脑中动脉(74.3±10.2)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4)TPK组治疗后全血黏度(4.85±0.97)、血浆黏度(1.72±0.14)、纤维蛋白原(4.85±1.33)和血沉(31.71±9.75)较对照组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以高选择性的作用于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脑缺血,进而有效地防止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进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5年05期 v.29 4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应用效果观察

    熊燕;叶建明;赵毅;董晓红;

    目的:分析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膜透析置管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手术组,改良组采用改良后的腹膜透析置管术,所有患者观察6个月,分别统计出口并发症及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出口并发症3例、机械性并发症4例,对照组出口并发症9例、机械性并发症11例。两组出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43);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04)。结论: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有利于出口愈合,降低出口并发症及腹膜透析管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84-485+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应用效果观察

    熊燕;叶建明;赵毅;董晓红;

    目的:分析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膜透析置管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手术组,改良组采用改良后的腹膜透析置管术,所有患者观察6个月,分别统计出口并发症及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出口并发症3例、机械性并发症4例,对照组出口并发症9例、机械性并发症11例。两组出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43);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04)。结论: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有利于出口愈合,降低出口并发症及腹膜透析管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84-485+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应用效果观察

    熊燕;叶建明;赵毅;董晓红;

    目的:分析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膜透析置管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手术组,改良组采用改良后的腹膜透析置管术,所有患者观察6个月,分别统计出口并发症及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出口并发症3例、机械性并发症4例,对照组出口并发症9例、机械性并发症11例。两组出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43);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04)。结论: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有利于出口愈合,降低出口并发症及腹膜透析管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84-485+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效果观察

    冯海娟;李跃川;丁益宏;

    目的 :观察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口服胆宁片5片/次、3次/日及伊托必利50mg/次、3次/日;对照组仅口服伊托必利50mg/次、3次/日,疗程均为2周,观察症状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3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可显著提高疗效,是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5年05期 v.29 486-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效果观察

    冯海娟;李跃川;丁益宏;

    目的 :观察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口服胆宁片5片/次、3次/日及伊托必利50mg/次、3次/日;对照组仅口服伊托必利50mg/次、3次/日,疗程均为2周,观察症状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3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可显著提高疗效,是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5年05期 v.29 486-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效果观察

    冯海娟;李跃川;丁益宏;

    目的 :观察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口服胆宁片5片/次、3次/日及伊托必利50mg/次、3次/日;对照组仅口服伊托必利50mg/次、3次/日,疗程均为2周,观察症状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3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宁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老年性顽固性便秘可显著提高疗效,是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5年05期 v.29 486-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Epley手法复位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效果比较

    杨学峰;华敏;陈文亚;郝冬琳;

    目的:评估耳石症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耳石症患者77例,根据患者诊断的病情不同分别采用Epley手法复位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并分别于手法复位治疗后1周和1个月随访。结果:77例耳石症患者中采取Epley手法复位62例,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15例。1周后痊愈6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1月后痊愈7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结论:对耳石症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见效快,操作简单,复发率低,Epley复位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88-489+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Epley手法复位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效果比较

    杨学峰;华敏;陈文亚;郝冬琳;

    目的:评估耳石症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耳石症患者77例,根据患者诊断的病情不同分别采用Epley手法复位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并分别于手法复位治疗后1周和1个月随访。结果:77例耳石症患者中采取Epley手法复位62例,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15例。1周后痊愈6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1月后痊愈7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结论:对耳石症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见效快,操作简单,复发率低,Epley复位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88-489+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Epley手法复位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效果比较

    杨学峰;华敏;陈文亚;郝冬琳;

    目的:评估耳石症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耳石症患者77例,根据患者诊断的病情不同分别采用Epley手法复位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并分别于手法复位治疗后1周和1个月随访。结果:77例耳石症患者中采取Epley手法复位62例,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15例。1周后痊愈6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1月后痊愈7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结论:对耳石症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见效快,操作简单,复发率低,Epley复位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5年05期 v.29 488-489+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心肌梗死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心电图研究

    梁允兰;史海波;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判断不同病变血管,通过动态心电图对照分析,探讨其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特点等。结果:68例患者检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5%,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5例(66.1%),房性心律失常60例(88.2%)。频发室性早搏单支血管病变者发生率25.0%,多支病变发生率16.7%。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在多支血管病变中发生率47.6%,单支血管中发生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心律失常在多支血管发生率为78.6%,单支血管发生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及左前降支病变36例,左回旋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1例。前降支病变较其他血管病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增高(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逸搏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动态心电图评价有助于指导预后的评估和心律失常的检测。

    2015年05期 v.29 490-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肌梗死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心电图研究

    梁允兰;史海波;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判断不同病变血管,通过动态心电图对照分析,探讨其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特点等。结果:68例患者检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5%,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5例(66.1%),房性心律失常60例(88.2%)。频发室性早搏单支血管病变者发生率25.0%,多支病变发生率16.7%。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在多支血管病变中发生率47.6%,单支血管中发生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心律失常在多支血管发生率为78.6%,单支血管发生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及左前降支病变36例,左回旋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1例。前降支病变较其他血管病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增高(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逸搏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动态心电图评价有助于指导预后的评估和心律失常的检测。

    2015年05期 v.29 490-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肌梗死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心电图研究

    梁允兰;史海波;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判断不同病变血管,通过动态心电图对照分析,探讨其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特点等。结果:68例患者检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5%,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5例(66.1%),房性心律失常60例(88.2%)。频发室性早搏单支血管病变者发生率25.0%,多支病变发生率16.7%。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在多支血管病变中发生率47.6%,单支血管中发生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心律失常在多支血管发生率为78.6%,单支血管发生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及左前降支病变36例,左回旋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1例。前降支病变较其他血管病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增高(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逸搏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动态心电图评价有助于指导预后的评估和心律失常的检测。

    2015年05期 v.29 490-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28例临床分析

    陈大可;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的肝动脉栓塞止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28例,经超选择插管造影后均见肿瘤明显染色,供血动脉增粗、扭曲,造影剂不同程度外溢。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内25例,注入超液化碘油后再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本组28例有效止血,休克纠正25例(89.3%),且术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止血不彻底休克未能纠正,术后24小时死亡3例。1个月后因肝、肺广泛转移放弃治疗4例,术后1个月行肿瘤切除术4例,1个月后再行肝动脉栓塞术17例,复查腹部CT,肝癌有不同程度缩小或坏死。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可达立即止血,纠正休克的目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耐受,且为肝癌后续治疗提供了途径,是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92-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28例临床分析

    陈大可;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的肝动脉栓塞止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28例,经超选择插管造影后均见肿瘤明显染色,供血动脉增粗、扭曲,造影剂不同程度外溢。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内25例,注入超液化碘油后再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本组28例有效止血,休克纠正25例(89.3%),且术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止血不彻底休克未能纠正,术后24小时死亡3例。1个月后因肝、肺广泛转移放弃治疗4例,术后1个月行肿瘤切除术4例,1个月后再行肝动脉栓塞术17例,复查腹部CT,肝癌有不同程度缩小或坏死。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可达立即止血,纠正休克的目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耐受,且为肝癌后续治疗提供了途径,是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92-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28例临床分析

    陈大可;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的肝动脉栓塞止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28例,经超选择插管造影后均见肿瘤明显染色,供血动脉增粗、扭曲,造影剂不同程度外溢。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内25例,注入超液化碘油后再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本组28例有效止血,休克纠正25例(89.3%),且术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止血不彻底休克未能纠正,术后24小时死亡3例。1个月后因肝、肺广泛转移放弃治疗4例,术后1个月行肿瘤切除术4例,1个月后再行肝动脉栓塞术17例,复查腹部CT,肝癌有不同程度缩小或坏死。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可达立即止血,纠正休克的目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耐受,且为肝癌后续治疗提供了途径,是肝癌破裂出血伴休克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5年05期 v.29 492-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段海滨;王小勇;

    目的:观察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祛痰、平喘等。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Pa O_2、Pa CO_2均有所改善,Pa O_2观察组为79.2±8.6mm Hg,对照组为67.2±9.5 mm Hg,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a CO2观察组为57.6±8.1 mm Hg,对照组为70.1±7.4 mm Hg,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Pa O2观察组为90.2±3.7mm Hg,对照组为80.1±4.3 mm Hg,Pa CO_2观察组为45.5±3.9 mm Hg,对照组为54.9±5.3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

    2015年05期 v.29 49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段海滨;王小勇;

    目的:观察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祛痰、平喘等。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Pa O_2、Pa CO_2均有所改善,Pa O_2观察组为79.2±8.6mm Hg,对照组为67.2±9.5 mm Hg,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a CO2观察组为57.6±8.1 mm Hg,对照组为70.1±7.4 mm Hg,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Pa O2观察组为90.2±3.7mm Hg,对照组为80.1±4.3 mm Hg,Pa CO_2观察组为45.5±3.9 mm Hg,对照组为54.9±5.3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

    2015年05期 v.29 49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段海滨;王小勇;

    目的:观察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祛痰、平喘等。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Pa O_2、Pa CO_2均有所改善,Pa O_2观察组为79.2±8.6mm Hg,对照组为67.2±9.5 mm Hg,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a CO2观察组为57.6±8.1 mm Hg,对照组为70.1±7.4 mm Hg,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Pa O2观察组为90.2±3.7mm Hg,对照组为80.1±4.3 mm Hg,Pa CO_2观察组为45.5±3.9 mm Hg,对照组为54.9±5.3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

    2015年05期 v.29 49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VCD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杨熙;王信峰;林赠华;杨力;蔡奕峰;张亚平;

    目的:比较VCD方案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VCD组18例,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DD组15例,采用硼替佐米、脂质体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至少完成4个疗程,并分别于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化疗后,VCD组总体有效率(ORR)为83.3%(15/18),其中完全缓解(CR)33.3%(6/1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2.2%(4/18)、部分缓解(PR)27.8%(5/18);VDD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26.7%(4/15)、VGPR 33.3%(5/15)、PR 26.7%(4/15)。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VCD组ORR为88.9%(16/18),其中CR 38.9%(7/18)、VGPR 33.3%(6/18)、PR 16.7%(3/18);VDD方案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33.3%(5/15)、VGPR 33.3%(5/15)、PR 20%(3/15)。两组间的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为1~2级,未见4级不良反应发生。VCD组和VDD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周围神经病变(55.5%vs.46.7%)和血小板减少(33.4%vs.46.6%)。结论:VCD方案和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推荐作为较好的一线治疗方案。

    2015年05期 v.29 497-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VCD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杨熙;王信峰;林赠华;杨力;蔡奕峰;张亚平;

    目的:比较VCD方案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VCD组18例,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DD组15例,采用硼替佐米、脂质体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至少完成4个疗程,并分别于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化疗后,VCD组总体有效率(ORR)为83.3%(15/18),其中完全缓解(CR)33.3%(6/1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2.2%(4/18)、部分缓解(PR)27.8%(5/18);VDD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26.7%(4/15)、VGPR 33.3%(5/15)、PR 26.7%(4/15)。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VCD组ORR为88.9%(16/18),其中CR 38.9%(7/18)、VGPR 33.3%(6/18)、PR 16.7%(3/18);VDD方案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33.3%(5/15)、VGPR 33.3%(5/15)、PR 20%(3/15)。两组间的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为1~2级,未见4级不良反应发生。VCD组和VDD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周围神经病变(55.5%vs.46.7%)和血小板减少(33.4%vs.46.6%)。结论:VCD方案和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推荐作为较好的一线治疗方案。

    2015年05期 v.29 497-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VCD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杨熙;王信峰;林赠华;杨力;蔡奕峰;张亚平;

    目的:比较VCD方案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VCD组18例,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DD组15例,采用硼替佐米、脂质体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至少完成4个疗程,并分别于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化疗后,VCD组总体有效率(ORR)为83.3%(15/18),其中完全缓解(CR)33.3%(6/1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2.2%(4/18)、部分缓解(PR)27.8%(5/18);VDD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26.7%(4/15)、VGPR 33.3%(5/15)、PR 26.7%(4/15)。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VCD组ORR为88.9%(16/18),其中CR 38.9%(7/18)、VGPR 33.3%(6/18)、PR 16.7%(3/18);VDD方案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33.3%(5/15)、VGPR 33.3%(5/15)、PR 20%(3/15)。两组间的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为1~2级,未见4级不良反应发生。VCD组和VDD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周围神经病变(55.5%vs.46.7%)和血小板减少(33.4%vs.46.6%)。结论:VCD方案和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推荐作为较好的一线治疗方案。

    2015年05期 v.29 497-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吸入糖皮质激素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高反应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陈阳天;李欢;夏传宝;林琪;佘志廉;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高反应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行开胸手术的40例具有气道高反应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2.5m L和生理盐水,观察组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2.5m L和布地奈德1mg,疗程从术前1周到术后1周,每天3次。观察术前7天、术前1天和术后7天患者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前1天FEV1/FVC为73.31±3.34%,观察组术前1天FEV1/FVC为79.13±3.32%;对照组术后7天Pa O2为68±7mm Hg,Pa CO2为48.7±3.6mm Hg,FEV1/FVC为52.72±4.32%,观察组术后7天Pa O2为74±4mm Hg,Pa CO_2为44.3±2.4mm Hg,FEV1/FVC为60.25±4.71%。术前第1天观察组的FEV1/FVC%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 O2、Pa CO_2均与对照组无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Pa O_2、FEV1/FVC%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临床症状积分对照组术前1天为1.83±0.24分,术后7天为2.21±0.32分,观察组术前1天为1.26±0.18分,术后7天为1.6±0.21分。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围手术期间,与单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相比,同时吸入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更好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且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2015年05期 v.29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吸入糖皮质激素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高反应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陈阳天;李欢;夏传宝;林琪;佘志廉;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高反应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行开胸手术的40例具有气道高反应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2.5m L和生理盐水,观察组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2.5m L和布地奈德1mg,疗程从术前1周到术后1周,每天3次。观察术前7天、术前1天和术后7天患者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前1天FEV1/FVC为73.31±3.34%,观察组术前1天FEV1/FVC为79.13±3.32%;对照组术后7天Pa O2为68±7mm Hg,Pa CO2为48.7±3.6mm Hg,FEV1/FVC为52.72±4.32%,观察组术后7天Pa O2为74±4mm Hg,Pa CO_2为44.3±2.4mm Hg,FEV1/FVC为60.25±4.71%。术前第1天观察组的FEV1/FVC%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 O2、Pa CO_2均与对照组无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Pa O_2、FEV1/FVC%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临床症状积分对照组术前1天为1.83±0.24分,术后7天为2.21±0.32分,观察组术前1天为1.26±0.18分,术后7天为1.6±0.21分。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围手术期间,与单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相比,同时吸入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更好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且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2015年05期 v.29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吸入糖皮质激素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高反应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陈阳天;李欢;夏传宝;林琪;佘志廉;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高反应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行开胸手术的40例具有气道高反应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2.5m L和生理盐水,观察组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2.5m L和布地奈德1mg,疗程从术前1周到术后1周,每天3次。观察术前7天、术前1天和术后7天患者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前1天FEV1/FVC为73.31±3.34%,观察组术前1天FEV1/FVC为79.13±3.32%;对照组术后7天Pa O2为68±7mm Hg,Pa CO2为48.7±3.6mm Hg,FEV1/FVC为52.72±4.32%,观察组术后7天Pa O2为74±4mm Hg,Pa CO_2为44.3±2.4mm Hg,FEV1/FVC为60.25±4.71%。术前第1天观察组的FEV1/FVC%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 O2、Pa CO_2均与对照组无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Pa O_2、FEV1/FVC%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临床症状积分对照组术前1天为1.83±0.24分,术后7天为2.21±0.32分,观察组术前1天为1.26±0.18分,术后7天为1.6±0.21分。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围手术期间,与单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相比,同时吸入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更好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且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2015年05期 v.29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86例分析

    朱沙俊;陆玉华;王志伟;

    目的:探讨对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胆总管结石8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术中未置T管,术后常规随访、复查肝功能、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结果:86例患者术前MRCP检查均为胆总管中下段结石,术中腹腔镜切除胆囊,经胆道镜取石后,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27小时,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为3.23小时,平均住院天数为4.46天。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2015年05期 v.29 503-504+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86例分析

    朱沙俊;陆玉华;王志伟;

    目的:探讨对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胆总管结石8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术中未置T管,术后常规随访、复查肝功能、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结果:86例患者术前MRCP检查均为胆总管中下段结石,术中腹腔镜切除胆囊,经胆道镜取石后,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27小时,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为3.23小时,平均住院天数为4.46天。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2015年05期 v.29 503-504+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86例分析

    朱沙俊;陆玉华;王志伟;

    目的:探讨对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胆总管结石8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术中未置T管,术后常规随访、复查肝功能、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结果:86例患者术前MRCP检查均为胆总管中下段结石,术中腹腔镜切除胆囊,经胆道镜取石后,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27小时,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为3.23小时,平均住院天数为4.46天。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2015年05期 v.29 503-504+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手术治疗30例分析

    胡克苏;张逸;祁俊;周明明;

    目的:探讨修复头皮缺损的方法、适应证及经验。方法:针对30例不同原因导致的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大小、深浅、血管条件、感染情况等特点,选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3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9例、扩张头皮皮瓣转移修复1例及自体皮片移植修复7例。结果:30例患者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均得到满意修复。自体皮片移植7例成活率超过90%,残余创面经换药愈合,无毛发生长;局部皮瓣及扩张头皮皮瓣转移修复的20例患者,皮瓣血供良好,12例患者切口瘢痕较宽,出现瘢痕性秃发;游离皮瓣转移的3例患者术后皮瓣定位良好,1例皮瓣皮缘有小部分坏死,后期自体皮片移植修复,3例患者均存在皮瓣臃肿及瘢痕性秃发。结论:对于中小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局部皮瓣及扩张头皮皮瓣是最佳方法;对于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游离皮瓣是最佳方法;对于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血管损伤严重的创面,游离皮片更为适宜。

    2015年05期 v.29 50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手术治疗30例分析

    胡克苏;张逸;祁俊;周明明;

    目的:探讨修复头皮缺损的方法、适应证及经验。方法:针对30例不同原因导致的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大小、深浅、血管条件、感染情况等特点,选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3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9例、扩张头皮皮瓣转移修复1例及自体皮片移植修复7例。结果:30例患者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均得到满意修复。自体皮片移植7例成活率超过90%,残余创面经换药愈合,无毛发生长;局部皮瓣及扩张头皮皮瓣转移修复的20例患者,皮瓣血供良好,12例患者切口瘢痕较宽,出现瘢痕性秃发;游离皮瓣转移的3例患者术后皮瓣定位良好,1例皮瓣皮缘有小部分坏死,后期自体皮片移植修复,3例患者均存在皮瓣臃肿及瘢痕性秃发。结论:对于中小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局部皮瓣及扩张头皮皮瓣是最佳方法;对于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游离皮瓣是最佳方法;对于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血管损伤严重的创面,游离皮片更为适宜。

    2015年05期 v.29 50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手术治疗30例分析

    胡克苏;张逸;祁俊;周明明;

    目的:探讨修复头皮缺损的方法、适应证及经验。方法:针对30例不同原因导致的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大小、深浅、血管条件、感染情况等特点,选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3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9例、扩张头皮皮瓣转移修复1例及自体皮片移植修复7例。结果:30例患者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均得到满意修复。自体皮片移植7例成活率超过90%,残余创面经换药愈合,无毛发生长;局部皮瓣及扩张头皮皮瓣转移修复的20例患者,皮瓣血供良好,12例患者切口瘢痕较宽,出现瘢痕性秃发;游离皮瓣转移的3例患者术后皮瓣定位良好,1例皮瓣皮缘有小部分坏死,后期自体皮片移植修复,3例患者均存在皮瓣臃肿及瘢痕性秃发。结论:对于中小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局部皮瓣及扩张头皮皮瓣是最佳方法;对于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游离皮瓣是最佳方法;对于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血管损伤严重的创面,游离皮片更为适宜。

    2015年05期 v.29 50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吴元兵;朱云峰;葛红卫;朱永斌;姜云飞;陈诚;王鑫;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闭塞病例36例(54条肢体)临床资料,病变类型:狭窄病变42条肢体,闭塞病变12条肢体,病变长度8.3~36cm,平均25.8±7.6cm。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40条肢体,球扩后导管溶栓3条肢体,再次支架置入3条肢体,导管溶栓加球扩7条肢体,斑块旋切术1条肢体。3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3.3%。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6.4±5.5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20%,经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合理治疗,严格随访,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良好。

    2015年05期 v.29 507-508+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吴元兵;朱云峰;葛红卫;朱永斌;姜云飞;陈诚;王鑫;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闭塞病例36例(54条肢体)临床资料,病变类型:狭窄病变42条肢体,闭塞病变12条肢体,病变长度8.3~36cm,平均25.8±7.6cm。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40条肢体,球扩后导管溶栓3条肢体,再次支架置入3条肢体,导管溶栓加球扩7条肢体,斑块旋切术1条肢体。3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3.3%。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6.4±5.5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20%,经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合理治疗,严格随访,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良好。

    2015年05期 v.29 507-508+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吴元兵;朱云峰;葛红卫;朱永斌;姜云飞;陈诚;王鑫;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闭塞病例36例(54条肢体)临床资料,病变类型:狭窄病变42条肢体,闭塞病变12条肢体,病变长度8.3~36cm,平均25.8±7.6cm。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40条肢体,球扩后导管溶栓3条肢体,再次支架置入3条肢体,导管溶栓加球扩7条肢体,斑块旋切术1条肢体。3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3.3%。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6.4±5.5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20%,经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合理治疗,严格随访,腔内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良好。

    2015年05期 v.29 507-508+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术中处理

    茅付勇;单法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5例行LC患者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术中处理。结果:285例患者中发生4例胆管损伤,2例为胆总管横断伤,2例为胆总管至肝管汇合部缺损,4例胆管损伤均为术中发现并处理。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胆管狭窄及逆行感染,恢复良好。结论:术者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术中明确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避免解剖认知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一旦术中出现胆管损伤的情况,应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选择处理方案。

    2015年05期 v.29 509-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术中处理

    茅付勇;单法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5例行LC患者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术中处理。结果:285例患者中发生4例胆管损伤,2例为胆总管横断伤,2例为胆总管至肝管汇合部缺损,4例胆管损伤均为术中发现并处理。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胆管狭窄及逆行感染,恢复良好。结论:术者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术中明确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避免解剖认知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一旦术中出现胆管损伤的情况,应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选择处理方案。

    2015年05期 v.29 509-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术中处理

    茅付勇;单法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5例行LC患者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术中处理。结果:285例患者中发生4例胆管损伤,2例为胆总管横断伤,2例为胆总管至肝管汇合部缺损,4例胆管损伤均为术中发现并处理。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胆管狭窄及逆行感染,恢复良好。结论:术者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术中明确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避免解剖认知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一旦术中出现胆管损伤的情况,应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选择处理方案。

    2015年05期 v.29 509-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碘伏在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施海;张宏飞;安超伦;朱峰巍;陆如建;褚红军;

    目的 :观察碘伏作为胸膜粘连剂在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3例难治性气胸患者分为两组,碘伏胸腔内灌洗组18例(碘伏组),将2%利多卡因5m L,0.5%碘伏50~100m L,生理盐水50~100m L经引流管注入胸腔,夹闭引流管,于各体位翻身后20min引流出,每日1次;红霉素胸膜固定术组15例(红霉素组),以2%利多卡因5m L,红霉素1.0g,溶于生理盐水50m L,操作方法同碘伏组。观察72h后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红霉素组为86.7%,碘伏组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在治疗难治性气胸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胸膜粘连剂。

    2015年05期 v.29 511-51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碘伏在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施海;张宏飞;安超伦;朱峰巍;陆如建;褚红军;

    目的 :观察碘伏作为胸膜粘连剂在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3例难治性气胸患者分为两组,碘伏胸腔内灌洗组18例(碘伏组),将2%利多卡因5m L,0.5%碘伏50~100m L,生理盐水50~100m L经引流管注入胸腔,夹闭引流管,于各体位翻身后20min引流出,每日1次;红霉素胸膜固定术组15例(红霉素组),以2%利多卡因5m L,红霉素1.0g,溶于生理盐水50m L,操作方法同碘伏组。观察72h后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红霉素组为86.7%,碘伏组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在治疗难治性气胸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胸膜粘连剂。

    2015年05期 v.29 511-51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碘伏在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施海;张宏飞;安超伦;朱峰巍;陆如建;褚红军;

    目的 :观察碘伏作为胸膜粘连剂在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3例难治性气胸患者分为两组,碘伏胸腔内灌洗组18例(碘伏组),将2%利多卡因5m L,0.5%碘伏50~100m L,生理盐水50~100m L经引流管注入胸腔,夹闭引流管,于各体位翻身后20min引流出,每日1次;红霉素胸膜固定术组15例(红霉素组),以2%利多卡因5m L,红霉素1.0g,溶于生理盐水50m L,操作方法同碘伏组。观察72h后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红霉素组为86.7%,碘伏组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在治疗难治性气胸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胸膜粘连剂。

    2015年05期 v.29 511-51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术诊断肺周围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陈文;邵军;吴晓阳;张璐;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直视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CT提示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得的组织条送常规病理组织检查。结果:20例肺周围型病变中明确诊断恶性肿瘤16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1例,因标本为坏死组织未能做出诊断1例,确诊率95%。并发症气胸1例,痰中带血2例。结论:超声定位直视下经皮肺穿刺术定位准确,操作安全简便,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术诊断肺周围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陈文;邵军;吴晓阳;张璐;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直视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CT提示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得的组织条送常规病理组织检查。结果:20例肺周围型病变中明确诊断恶性肿瘤16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1例,因标本为坏死组织未能做出诊断1例,确诊率95%。并发症气胸1例,痰中带血2例。结论:超声定位直视下经皮肺穿刺术定位准确,操作安全简便,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术诊断肺周围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陈文;邵军;吴晓阳;张璐;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直视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CT提示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得的组织条送常规病理组织检查。结果:20例肺周围型病变中明确诊断恶性肿瘤16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1例,因标本为坏死组织未能做出诊断1例,确诊率95%。并发症气胸1例,痰中带血2例。结论:超声定位直视下经皮肺穿刺术定位准确,操作安全简便,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施伟华;

    目的 :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脑胶质瘤患者187例评估肿瘤分期、治疗方式、陪护人员、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对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并行logistic多元回归确定独立影响因素;比较单纯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对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配偶健在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0.0%)显著高于无配偶的患者(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384);较高收入者(月收入>2000元)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63.4%)显著高于较低收入者(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38.020);有亲属陪护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4.9%)显著高于无亲属陪护者(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7.040);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2.9%)显著高于临床分期为Ⅲ~Ⅳ者(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4.320);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9.1%)显著高于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8.06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收入、亲属陪护、早期肿瘤(TNMⅠ~Ⅱ期)以及综合治疗为影响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结论:早期肿瘤、采用综合治疗、加强亲属关怀、宽裕的经济状况是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因素。

    2015年05期 v.29 515-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施伟华;

    目的 :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脑胶质瘤患者187例评估肿瘤分期、治疗方式、陪护人员、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对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并行logistic多元回归确定独立影响因素;比较单纯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对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配偶健在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0.0%)显著高于无配偶的患者(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384);较高收入者(月收入>2000元)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63.4%)显著高于较低收入者(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38.020);有亲属陪护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4.9%)显著高于无亲属陪护者(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7.040);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2.9%)显著高于临床分期为Ⅲ~Ⅳ者(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4.320);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9.1%)显著高于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8.06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收入、亲属陪护、早期肿瘤(TNMⅠ~Ⅱ期)以及综合治疗为影响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结论:早期肿瘤、采用综合治疗、加强亲属关怀、宽裕的经济状况是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因素。

    2015年05期 v.29 515-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施伟华;

    目的 :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脑胶质瘤患者187例评估肿瘤分期、治疗方式、陪护人员、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对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并行logistic多元回归确定独立影响因素;比较单纯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对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配偶健在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0.0%)显著高于无配偶的患者(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384);较高收入者(月收入>2000元)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63.4%)显著高于较低收入者(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38.020);有亲属陪护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4.9%)显著高于无亲属陪护者(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7.040);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2.9%)显著高于临床分期为Ⅲ~Ⅳ者(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4.320);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良率(59.1%)显著高于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8.06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收入、亲属陪护、早期肿瘤(TNMⅠ~Ⅱ期)以及综合治疗为影响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结论:早期肿瘤、采用综合治疗、加强亲属关怀、宽裕的经济状况是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因素。

    2015年05期 v.29 515-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术式近期疗效观察

    谢鹏飞;樊怿辉;陆海敏;

    目的 :分析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与肺段切除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老年Ⅰ期NSCLC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30例、肺段切除组24例和楔形切除组48例,随访1年,比较3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136.78±20.65min,术中出血量112.48±20.03m L,住院时间7.78±2.15d;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95.58±12.97min,术中出血量84.59±11.14m L,住院时间6.45±2.03d;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82.45±9.35min,术中出血量67.69±8.35m L,住院时间5.23±1.58d;楔形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肺叶及肺段切除组(P<0.05),且肺段切除组显著少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叶切除组并发症2例(6.67%),死亡0例,局部复发2例(6.67%),远处转移0例;肺段切除组并发症2例(8.33%),死亡1例(4.17%),局部复发1例(4.17%),远处转移1例(4.17%);楔形切除组并发症1例(2.08%),死亡1例(2.08%),局部复发4例(8.33%),远处转移1例(2.08%);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d内死亡率、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性肺切除(肺楔形与肺段切除)治疗老年Ⅰ期NSCLC安全可行,疗效与肺叶切除相当,但局限性切除的创伤更小,且以楔形切除创伤最小,对于肺组织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较为适用。

    2015年05期 v.29 517-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术式近期疗效观察

    谢鹏飞;樊怿辉;陆海敏;

    目的 :分析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与肺段切除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老年Ⅰ期NSCLC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30例、肺段切除组24例和楔形切除组48例,随访1年,比较3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136.78±20.65min,术中出血量112.48±20.03m L,住院时间7.78±2.15d;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95.58±12.97min,术中出血量84.59±11.14m L,住院时间6.45±2.03d;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82.45±9.35min,术中出血量67.69±8.35m L,住院时间5.23±1.58d;楔形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肺叶及肺段切除组(P<0.05),且肺段切除组显著少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叶切除组并发症2例(6.67%),死亡0例,局部复发2例(6.67%),远处转移0例;肺段切除组并发症2例(8.33%),死亡1例(4.17%),局部复发1例(4.17%),远处转移1例(4.17%);楔形切除组并发症1例(2.08%),死亡1例(2.08%),局部复发4例(8.33%),远处转移1例(2.08%);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d内死亡率、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性肺切除(肺楔形与肺段切除)治疗老年Ⅰ期NSCLC安全可行,疗效与肺叶切除相当,但局限性切除的创伤更小,且以楔形切除创伤最小,对于肺组织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较为适用。

    2015年05期 v.29 517-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术式近期疗效观察

    谢鹏飞;樊怿辉;陆海敏;

    目的 :分析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与肺段切除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老年Ⅰ期NSCLC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30例、肺段切除组24例和楔形切除组48例,随访1年,比较3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136.78±20.65min,术中出血量112.48±20.03m L,住院时间7.78±2.15d;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95.58±12.97min,术中出血量84.59±11.14m L,住院时间6.45±2.03d;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82.45±9.35min,术中出血量67.69±8.35m L,住院时间5.23±1.58d;楔形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肺叶及肺段切除组(P<0.05),且肺段切除组显著少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叶切除组并发症2例(6.67%),死亡0例,局部复发2例(6.67%),远处转移0例;肺段切除组并发症2例(8.33%),死亡1例(4.17%),局部复发1例(4.17%),远处转移1例(4.17%);楔形切除组并发症1例(2.08%),死亡1例(2.08%),局部复发4例(8.33%),远处转移1例(2.08%);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d内死亡率、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性肺切除(肺楔形与肺段切除)治疗老年Ⅰ期NSCLC安全可行,疗效与肺叶切除相当,但局限性切除的创伤更小,且以楔形切除创伤最小,对于肺组织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较为适用。

    2015年05期 v.29 517-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Ⅱ型腘窝囊肿效果比较

    刘志祥;王晓东;李宏斌;施俊峰;吴波;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内引流术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改良后路开放手术治疗Ⅱ型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Ⅱ型腘窝囊肿患者53例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28例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内引流术;B组25例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改良后路开放切除术。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评定、比较手术效果。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56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76min,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一致,均在1周左右。53例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愈合良好。囊肿复发情况经膝关节MRI复查明确,A组1例复发,B组2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两组患者的术后分级结果为:A组:0级20例,1级6例,Ⅱ级2例;B组0级18例,1级4例,Ⅱ级3例。两组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Ⅱ型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均确切且相仿,但关节镜下内引流术创伤更小、手术更方便、用时更短,患者恢复更快,更加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19-520+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Ⅱ型腘窝囊肿效果比较

    刘志祥;王晓东;李宏斌;施俊峰;吴波;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内引流术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改良后路开放手术治疗Ⅱ型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Ⅱ型腘窝囊肿患者53例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28例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内引流术;B组25例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改良后路开放切除术。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评定、比较手术效果。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56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76min,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一致,均在1周左右。53例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愈合良好。囊肿复发情况经膝关节MRI复查明确,A组1例复发,B组2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两组患者的术后分级结果为:A组:0级20例,1级6例,Ⅱ级2例;B组0级18例,1级4例,Ⅱ级3例。两组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Ⅱ型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均确切且相仿,但关节镜下内引流术创伤更小、手术更方便、用时更短,患者恢复更快,更加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19-520+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Ⅱ型腘窝囊肿效果比较

    刘志祥;王晓东;李宏斌;施俊峰;吴波;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内引流术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改良后路开放手术治疗Ⅱ型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Ⅱ型腘窝囊肿患者53例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28例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内引流术;B组25例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改良后路开放切除术。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方法评定、比较手术效果。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56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76min,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一致,均在1周左右。53例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愈合良好。囊肿复发情况经膝关节MRI复查明确,A组1例复发,B组2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两组患者的术后分级结果为:A组:0级20例,1级6例,Ⅱ级2例;B组0级18例,1级4例,Ⅱ级3例。两组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Ⅱ型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均确切且相仿,但关节镜下内引流术创伤更小、手术更方便、用时更短,患者恢复更快,更加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19-520+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吸水敷料在儿童浅Ⅱ度烫伤创面的应用

    宋中林;

    目的:探讨吸水敷料在儿童浅Ⅱ度烫伤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浅Ⅱ度非化学烫伤76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吸水敷料组38例采用医用美迪芳吸水敷料覆盖创面,传统敷料组38例采用创面外敷凡士林纱布后多层干纱布包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吸水敷料组和传统敷料组治疗4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0.4分和7±0.2分;治疗6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2±0.2分和5±0.4分;治疗8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1±0.3分和3±0.7分,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两组疼痛的评分比较,吸水敷料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水敷料组平均愈合时间为(7.5±1.4)天,传统敷料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烫伤创面上合理使用吸水敷料可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吸水敷料在儿童浅Ⅱ度烫伤创面的应用

    宋中林;

    目的:探讨吸水敷料在儿童浅Ⅱ度烫伤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浅Ⅱ度非化学烫伤76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吸水敷料组38例采用医用美迪芳吸水敷料覆盖创面,传统敷料组38例采用创面外敷凡士林纱布后多层干纱布包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吸水敷料组和传统敷料组治疗4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0.4分和7±0.2分;治疗6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2±0.2分和5±0.4分;治疗8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1±0.3分和3±0.7分,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两组疼痛的评分比较,吸水敷料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水敷料组平均愈合时间为(7.5±1.4)天,传统敷料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烫伤创面上合理使用吸水敷料可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吸水敷料在儿童浅Ⅱ度烫伤创面的应用

    宋中林;

    目的:探讨吸水敷料在儿童浅Ⅱ度烫伤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浅Ⅱ度非化学烫伤76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吸水敷料组38例采用医用美迪芳吸水敷料覆盖创面,传统敷料组38例采用创面外敷凡士林纱布后多层干纱布包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吸水敷料组和传统敷料组治疗4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0.4分和7±0.2分;治疗6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2±0.2分和5±0.4分;治疗8天时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1±0.3分和3±0.7分,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两组疼痛的评分比较,吸水敷料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水敷料组平均愈合时间为(7.5±1.4)天,传统敷料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烫伤创面上合理使用吸水敷料可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介入栓塞术治疗输卵管积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洪鑫;丁文彬;张勤;丁家怡;谭小芳;黄健;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输卵管积水性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198例分为两组,介入栓塞组:应用介入栓塞术对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进行栓塞处理后再行IVF-ET者100例;对照组: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直接行IVF-ET者98例。结果:输卵管介入栓塞组100例患者中,62例单侧输卵管积水,38例双侧输卵管积水,共计138条输卵管,137条一次栓塞成功,另1例在1个月后行二次栓塞后成功,总成功率为100%,显著有效117条(84.7%)。介入栓塞组临床妊娠率32.00%,异位妊娠率1.00%,流产率9.00%,对照组临床妊娠率15.31%,异位妊娠率7.14%,流产率2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术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介入栓塞术治疗输卵管积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洪鑫;丁文彬;张勤;丁家怡;谭小芳;黄健;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输卵管积水性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198例分为两组,介入栓塞组:应用介入栓塞术对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进行栓塞处理后再行IVF-ET者100例;对照组: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直接行IVF-ET者98例。结果:输卵管介入栓塞组100例患者中,62例单侧输卵管积水,38例双侧输卵管积水,共计138条输卵管,137条一次栓塞成功,另1例在1个月后行二次栓塞后成功,总成功率为100%,显著有效117条(84.7%)。介入栓塞组临床妊娠率32.00%,异位妊娠率1.00%,流产率9.00%,对照组临床妊娠率15.31%,异位妊娠率7.14%,流产率2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术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介入栓塞术治疗输卵管积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洪鑫;丁文彬;张勤;丁家怡;谭小芳;黄健;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输卵管积水性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198例分为两组,介入栓塞组:应用介入栓塞术对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进行栓塞处理后再行IVF-ET者100例;对照组: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直接行IVF-ET者98例。结果:输卵管介入栓塞组100例患者中,62例单侧输卵管积水,38例双侧输卵管积水,共计138条输卵管,137条一次栓塞成功,另1例在1个月后行二次栓塞后成功,总成功率为100%,显著有效117条(84.7%)。介入栓塞组临床妊娠率32.00%,异位妊娠率1.00%,流产率9.00%,对照组临床妊娠率15.31%,异位妊娠率7.14%,流产率2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术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29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合并HIV感染16例母婴阻断措施应用体会

    曹霞;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母婴阻断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等阻断措施后的诊治随访资料。结果:16例新生儿在12月,18月时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产前对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HIV母婴之间的传播,对控制预防儿童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29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合并HIV感染16例母婴阻断措施应用体会

    曹霞;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母婴阻断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等阻断措施后的诊治随访资料。结果:16例新生儿在12月,18月时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产前对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HIV母婴之间的传播,对控制预防儿童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29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合并HIV感染16例母婴阻断措施应用体会

    曹霞;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母婴阻断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等阻断措施后的诊治随访资料。结果:16例新生儿在12月,18月时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产前对产妇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HIV母婴之间的传播,对控制预防儿童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29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糜耀红;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对61例患者88个肿块乳腺肿块进行探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与超声诊断对照分析。结果:88个乳腺肿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块69个,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67个,诊断符合率97.1%;恶性肿块19个,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18个,诊断符合率94.7%。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29 527-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糜耀红;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对61例患者88个肿块乳腺肿块进行探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与超声诊断对照分析。结果:88个乳腺肿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块69个,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67个,诊断符合率97.1%;恶性肿块19个,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18个,诊断符合率94.7%。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29 527-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糜耀红;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对61例患者88个肿块乳腺肿块进行探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与超声诊断对照分析。结果:88个乳腺肿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块69个,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67个,诊断符合率97.1%;恶性肿块19个,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18个,诊断符合率94.7%。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29 527-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明胶海绵在预防阻生牙干槽症中的临床应用

    刘文学;顾金兰;

    目的:探讨派丽奥明胶海绵在预防阻生牙干槽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8例中低位阻生的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拔除阻生牙后牙槽窝内填塞派丽奥明胶海绵;对照组54例,拔牙后牙槽窝不填塞任何药物。观察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出现干槽症病例,对照组发生干槽症4例,发生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451)。结论:下颌中低位第三磨牙拔除后,使用派丽奥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2015年05期 v.29 530-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明胶海绵在预防阻生牙干槽症中的临床应用

    刘文学;顾金兰;

    目的:探讨派丽奥明胶海绵在预防阻生牙干槽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8例中低位阻生的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拔除阻生牙后牙槽窝内填塞派丽奥明胶海绵;对照组54例,拔牙后牙槽窝不填塞任何药物。观察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出现干槽症病例,对照组发生干槽症4例,发生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451)。结论:下颌中低位第三磨牙拔除后,使用派丽奥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2015年05期 v.29 530-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明胶海绵在预防阻生牙干槽症中的临床应用

    刘文学;顾金兰;

    目的:探讨派丽奥明胶海绵在预防阻生牙干槽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8例中低位阻生的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拔除阻生牙后牙槽窝内填塞派丽奥明胶海绵;对照组54例,拔牙后牙槽窝不填塞任何药物。观察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出现干槽症病例,对照组发生干槽症4例,发生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451)。结论:下颌中低位第三磨牙拔除后,使用派丽奥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2015年05期 v.29 530-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吴刚;吴波;施俊峰;李玉前;

    目的:分析应用单纯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与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两种不同手术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年,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7.5%,对照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地提高有效率,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5年05期 v.29 53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吴刚;吴波;施俊峰;李玉前;

    目的:分析应用单纯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与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两种不同手术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年,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7.5%,对照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地提高有效率,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5年05期 v.29 53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吴刚;吴波;施俊峰;李玉前;

    目的:分析应用单纯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与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两种不同手术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年,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7.5%,对照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地提高有效率,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5年05期 v.29 53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外耳道耵聍腺瘤5例临床分析

    常玲美;居富年;

    目的:提高临床对外耳道耵聍腺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治疗5例外耳道耵聍腺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行手术切除肿块,术中发现4例肿块基底位于外耳道后下壁,1例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切除范围均距肿块边缘0.5cm,深达软骨膜。创面以同侧耳后乳突区薄层皮片覆盖,创面外侧能缝合者缝合1~2针以固定,皮片上以碘仿纱条填塞压迫。术后1月复查,皮片颜色与外耳道正常皮肤颜色接近,平整,无外耳道狭窄。随访半年到1年未见复发。结论:外耳道耵聍腺瘤发病率较低,易复发和恶变,手术需扩大切除范围,修复创面,且注意随访。

    2015年05期 v.29 534+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耳道耵聍腺瘤5例临床分析

    常玲美;居富年;

    目的:提高临床对外耳道耵聍腺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治疗5例外耳道耵聍腺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行手术切除肿块,术中发现4例肿块基底位于外耳道后下壁,1例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切除范围均距肿块边缘0.5cm,深达软骨膜。创面以同侧耳后乳突区薄层皮片覆盖,创面外侧能缝合者缝合1~2针以固定,皮片上以碘仿纱条填塞压迫。术后1月复查,皮片颜色与外耳道正常皮肤颜色接近,平整,无外耳道狭窄。随访半年到1年未见复发。结论:外耳道耵聍腺瘤发病率较低,易复发和恶变,手术需扩大切除范围,修复创面,且注意随访。

    2015年05期 v.29 534+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耳道耵聍腺瘤5例临床分析

    常玲美;居富年;

    目的:提高临床对外耳道耵聍腺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治疗5例外耳道耵聍腺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行手术切除肿块,术中发现4例肿块基底位于外耳道后下壁,1例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切除范围均距肿块边缘0.5cm,深达软骨膜。创面以同侧耳后乳突区薄层皮片覆盖,创面外侧能缝合者缝合1~2针以固定,皮片上以碘仿纱条填塞压迫。术后1月复查,皮片颜色与外耳道正常皮肤颜色接近,平整,无外耳道狭窄。随访半年到1年未见复发。结论:外耳道耵聍腺瘤发病率较低,易复发和恶变,手术需扩大切除范围,修复创面,且注意随访。

    2015年05期 v.29 534+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观察

    许淑华;王东平;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4±1.1h,术中出血量285.4±80.8m L,带管时间2.0±1.3d,住院时间10.3±5.2d;对照组手术时间3.2±0.6h,术中出血量487.3±68.7m L,带管时间4.3±1.6d,住院时间17.5±5.9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2.5%),淋巴结清扫6例(15.0%),再次开胸止血0例(0.0%),吻合口瘘0例(0.0%);对照组肺部感染8例(20.0%),淋巴结清扫7例(17.5%),再次开胸止血1例(2.5%),吻合口瘘1例(2.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降低(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35-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观察

    许淑华;王东平;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4±1.1h,术中出血量285.4±80.8m L,带管时间2.0±1.3d,住院时间10.3±5.2d;对照组手术时间3.2±0.6h,术中出血量487.3±68.7m L,带管时间4.3±1.6d,住院时间17.5±5.9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2.5%),淋巴结清扫6例(15.0%),再次开胸止血0例(0.0%),吻合口瘘0例(0.0%);对照组肺部感染8例(20.0%),淋巴结清扫7例(17.5%),再次开胸止血1例(2.5%),吻合口瘘1例(2.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降低(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35-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观察

    许淑华;王东平;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4±1.1h,术中出血量285.4±80.8m L,带管时间2.0±1.3d,住院时间10.3±5.2d;对照组手术时间3.2±0.6h,术中出血量487.3±68.7m L,带管时间4.3±1.6d,住院时间17.5±5.9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2.5%),淋巴结清扫6例(15.0%),再次开胸止血0例(0.0%),吻合口瘘0例(0.0%);对照组肺部感染8例(20.0%),淋巴结清扫7例(17.5%),再次开胸止血1例(2.5%),吻合口瘘1例(2.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降低(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5期 v.29 535-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沈德娟;孙骏;燕峰;夏炳兰;

    目的:探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表现为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4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腹腔,3例位于盆腔,肿瘤最长径8.1~20.1cm,平均12.2cm。肿瘤内部均呈低回声,3例内部回声均匀,5例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无回声,其中1例可见钙化。CDFI显示7例肿瘤血供丰富,多呈棒状彩色血流信号。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肿瘤由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疏松区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示CD34阳性。结论: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015年05期 v.29 537-538+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沈德娟;孙骏;燕峰;夏炳兰;

    目的:探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表现为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4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腹腔,3例位于盆腔,肿瘤最长径8.1~20.1cm,平均12.2cm。肿瘤内部均呈低回声,3例内部回声均匀,5例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无回声,其中1例可见钙化。CDFI显示7例肿瘤血供丰富,多呈棒状彩色血流信号。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肿瘤由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疏松区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示CD34阳性。结论: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015年05期 v.29 537-538+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沈德娟;孙骏;燕峰;夏炳兰;

    目的:探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表现为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4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腹腔,3例位于盆腔,肿瘤最长径8.1~20.1cm,平均12.2cm。肿瘤内部均呈低回声,3例内部回声均匀,5例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无回声,其中1例可见钙化。CDFI显示7例肿瘤血供丰富,多呈棒状彩色血流信号。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肿瘤由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疏松区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示CD34阳性。结论: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015年05期 v.29 537-538+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钼靶X线引导钩丝定位联合B超下穿刺活检对乳腺细微钙化诊断价值

    李玉玲;倪毅;

    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钩丝定位对乳腺细微钙化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有可疑钙化灶的29例患者经导丝穿刺联合B超活检、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的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29例患者钩丝定位准确,术后病理示良性病变20例(68.9%),乳腺癌9例(31%)。其中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不典型增生3例,纤维腺瘤伴钙化3例,乳腺增生伴钙化14例。结论:全数字钼靶X线引导的钩丝穿刺定位联合B超活检对乳腺钙化灶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价值。

    2015年05期 v.29 539-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钼靶X线引导钩丝定位联合B超下穿刺活检对乳腺细微钙化诊断价值

    李玉玲;倪毅;

    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钩丝定位对乳腺细微钙化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有可疑钙化灶的29例患者经导丝穿刺联合B超活检、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的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29例患者钩丝定位准确,术后病理示良性病变20例(68.9%),乳腺癌9例(31%)。其中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不典型增生3例,纤维腺瘤伴钙化3例,乳腺增生伴钙化14例。结论:全数字钼靶X线引导的钩丝穿刺定位联合B超活检对乳腺钙化灶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价值。

    2015年05期 v.29 539-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钼靶X线引导钩丝定位联合B超下穿刺活检对乳腺细微钙化诊断价值

    李玉玲;倪毅;

    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钩丝定位对乳腺细微钙化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有可疑钙化灶的29例患者经导丝穿刺联合B超活检、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的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29例患者钩丝定位准确,术后病理示良性病变20例(68.9%),乳腺癌9例(31%)。其中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不典型增生3例,纤维腺瘤伴钙化3例,乳腺增生伴钙化14例。结论:全数字钼靶X线引导的钩丝穿刺定位联合B超活检对乳腺钙化灶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价值。

    2015年05期 v.29 539-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 舒适护理在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探析

    金红珍;关茜;顾宇丹;陈红;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脑膜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措施。结果:干预后SAS对照组为50.32±3.26分,观察组为41.11±3.04分;干预后SDS对照组为46.55±3.35分,观察组为40.35±3.31分,护理后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12.38±1.94天、住院费用4.06±0.46万元、并发症发生率2.8%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015年05期 v.29 542-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舒适护理在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探析

    金红珍;关茜;顾宇丹;陈红;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脑膜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措施。结果:干预后SAS对照组为50.32±3.26分,观察组为41.11±3.04分;干预后SDS对照组为46.55±3.35分,观察组为40.35±3.31分,护理后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12.38±1.94天、住院费用4.06±0.46万元、并发症发生率2.8%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015年05期 v.29 542-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舒适护理在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探析

    金红珍;关茜;顾宇丹;陈红;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脑膜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措施。结果:干预后SAS对照组为50.32±3.26分,观察组为41.11±3.04分;干预后SDS对照组为46.55±3.35分,观察组为40.35±3.31分,护理后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12.38±1.94天、住院费用4.06±0.46万元、并发症发生率2.8%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015年05期 v.29 542-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体位改变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测量的影响

    蔡淑昕;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对心脏术后6小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右颈内静脉置管的心脏术后6小时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分为2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测定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时的CVP。结果:A组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CVP测量值分别为9.03±1.63 cm H2O和9.00±1.51 cm H2O,B组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CVP测量值分别为9.33±1.45 cm H2O和9.27±1.05 cm H2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两种体位分别测量CVP时,HR、RR、Sp O2、有创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30°测量CVP,可减少不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增加患者安全性,使CVP测量程序简单化,减轻护士工作负担。

    2015年05期 v.29 544-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体位改变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测量的影响

    蔡淑昕;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对心脏术后6小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右颈内静脉置管的心脏术后6小时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分为2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测定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时的CVP。结果:A组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CVP测量值分别为9.03±1.63 cm H2O和9.00±1.51 cm H2O,B组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CVP测量值分别为9.33±1.45 cm H2O和9.27±1.05 cm H2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两种体位分别测量CVP时,HR、RR、Sp O2、有创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30°测量CVP,可减少不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增加患者安全性,使CVP测量程序简单化,减轻护士工作负担。

    2015年05期 v.29 544-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体位改变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测量的影响

    蔡淑昕;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对心脏术后6小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右颈内静脉置管的心脏术后6小时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分为2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测定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时的CVP。结果:A组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CVP测量值分别为9.03±1.63 cm H2O和9.00±1.51 cm H2O,B组患者平卧位和床头抬高30°CVP测量值分别为9.33±1.45 cm H2O和9.27±1.05 cm H2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两种体位分别测量CVP时,HR、RR、Sp O2、有创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30°测量CVP,可减少不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增加患者安全性,使CVP测量程序简单化,减轻护士工作负担。

    2015年05期 v.29 544-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2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秦殊;顾艳;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23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患者的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仅有1例患者因微小穿支血管损伤而出现一过性失语,另有3例患者穿刺点皮肤出现过不同程度青紫,但均良好恢复。结论:妥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脑动脉瘤患者获得满意栓塞治疗效果的必要保障。

    2015年05期 v.29 54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2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秦殊;顾艳;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23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患者的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仅有1例患者因微小穿支血管损伤而出现一过性失语,另有3例患者穿刺点皮肤出现过不同程度青紫,但均良好恢复。结论:妥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脑动脉瘤患者获得满意栓塞治疗效果的必要保障。

    2015年05期 v.29 54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2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秦殊;顾艳;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23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患者的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仅有1例患者因微小穿支血管损伤而出现一过性失语,另有3例患者穿刺点皮肤出现过不同程度青紫,但均良好恢复。结论:妥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脑动脉瘤患者获得满意栓塞治疗效果的必要保障。

    2015年05期 v.29 54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徐作俊;瞿艳;刘钧;黄为群;曹娴;袁诚诚;

    目的 :通过观察分别接受内分泌专家和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护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率及围生期结局,评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接受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44例以及2009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接受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83例临床资料,分析两段时间内的产妇特征、胰岛素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结果:两组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组接受胰岛素治疗率为33.6%,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组治疗率为4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6.6%,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双胎各2例,具体指标分别为:早产8.9%和10.5%、剖宫产28.4%和29.8%、产科创伤1.6%和1.8%、低血糖1.6%和1.4%、红血球增多症3.2%和3.2%、黄疸3.6%和3.5%、呼吸窘迫3.6%和3.2%、死亡率0.4%和0.4%、阿氏评分<7(1min)6.1%和5.3%、巨大胎儿3.2%和3.5%、小胎龄儿6.5%和6.0%、大胎龄儿6.1%和5.6%和主要畸形3.2%和3.5%,上述指标两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单纯内分泌专家指导跟专家指导结合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比较,发现两组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和围生期结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士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5年05期 v.29 548-549+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徐作俊;瞿艳;刘钧;黄为群;曹娴;袁诚诚;

    目的 :通过观察分别接受内分泌专家和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护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率及围生期结局,评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接受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44例以及2009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接受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83例临床资料,分析两段时间内的产妇特征、胰岛素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结果:两组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组接受胰岛素治疗率为33.6%,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组治疗率为4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6.6%,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双胎各2例,具体指标分别为:早产8.9%和10.5%、剖宫产28.4%和29.8%、产科创伤1.6%和1.8%、低血糖1.6%和1.4%、红血球增多症3.2%和3.2%、黄疸3.6%和3.5%、呼吸窘迫3.6%和3.2%、死亡率0.4%和0.4%、阿氏评分<7(1min)6.1%和5.3%、巨大胎儿3.2%和3.5%、小胎龄儿6.5%和6.0%、大胎龄儿6.1%和5.6%和主要畸形3.2%和3.5%,上述指标两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单纯内分泌专家指导跟专家指导结合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比较,发现两组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和围生期结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士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5年05期 v.29 548-549+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徐作俊;瞿艳;刘钧;黄为群;曹娴;袁诚诚;

    目的 :通过观察分别接受内分泌专家和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护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率及围生期结局,评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接受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44例以及2009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接受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83例临床资料,分析两段时间内的产妇特征、胰岛素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结果:两组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组接受胰岛素治疗率为33.6%,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组治疗率为4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专家指导为主的护理干预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6.6%,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的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双胎各2例,具体指标分别为:早产8.9%和10.5%、剖宫产28.4%和29.8%、产科创伤1.6%和1.8%、低血糖1.6%和1.4%、红血球增多症3.2%和3.2%、黄疸3.6%和3.5%、呼吸窘迫3.6%和3.2%、死亡率0.4%和0.4%、阿氏评分<7(1min)6.1%和5.3%、巨大胎儿3.2%和3.5%、小胎龄儿6.5%和6.0%、大胎龄儿6.1%和5.6%和主要畸形3.2%和3.5%,上述指标两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单纯内分泌专家指导跟专家指导结合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比较,发现两组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和围生期结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士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5年05期 v.29 548-549+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糖尿病足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唐祝奇;张晓义;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糖尿病足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采用PBL教学法和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通过相关知识考试成绩和满意度问卷调查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考核成绩87.6±8.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9.5±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包括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和综合评价3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2.3%、91.7%、88.4%,对照组分别为65.4%、59.6%、59.2%,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教学法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实习效果明显提高。

    2015年05期 v.29 550-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糖尿病足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唐祝奇;张晓义;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糖尿病足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采用PBL教学法和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通过相关知识考试成绩和满意度问卷调查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考核成绩87.6±8.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9.5±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包括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和综合评价3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2.3%、91.7%、88.4%,对照组分别为65.4%、59.6%、59.2%,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教学法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实习效果明显提高。

    2015年05期 v.29 550-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糖尿病足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唐祝奇;张晓义;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糖尿病足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采用PBL教学法和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通过相关知识考试成绩和满意度问卷调查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考核成绩87.6±8.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9.5±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包括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和综合评价3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2.3%、91.7%、88.4%,对照组分别为65.4%、59.6%、59.2%,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教学法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实习效果明显提高。

    2015年05期 v.29 550-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调查引起的思考

    陈刚;瞿建华;韩毓;周克华;庄勋;

    目的:调查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发现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选取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在各实习基地的2010级63例实习生和各实习基地科主任及带教老师25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实习生和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68.3%的实习生和72.0%的带教老师认为在校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脱节,82.5%实习生和92.0%带教老师认为要强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仅有12.0%的带教老师认为实习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仅28.0%的带教老师和52.4%的实习生认为在校所学实验技能满足专业实践要求。因此,提出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和应用课程教学、开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课程和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等改进建议。结论: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培养出预防医学合格人才。

    2015年05期 v.29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调查引起的思考

    陈刚;瞿建华;韩毓;周克华;庄勋;

    目的:调查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发现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选取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在各实习基地的2010级63例实习生和各实习基地科主任及带教老师25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实习生和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68.3%的实习生和72.0%的带教老师认为在校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脱节,82.5%实习生和92.0%带教老师认为要强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仅有12.0%的带教老师认为实习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仅28.0%的带教老师和52.4%的实习生认为在校所学实验技能满足专业实践要求。因此,提出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和应用课程教学、开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课程和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等改进建议。结论: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培养出预防医学合格人才。

    2015年05期 v.29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调查引起的思考

    陈刚;瞿建华;韩毓;周克华;庄勋;

    目的:调查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发现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选取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在各实习基地的2010级63例实习生和各实习基地科主任及带教老师25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实习生和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68.3%的实习生和72.0%的带教老师认为在校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脱节,82.5%实习生和92.0%带教老师认为要强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仅有12.0%的带教老师认为实习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仅28.0%的带教老师和52.4%的实习生认为在校所学实验技能满足专业实践要求。因此,提出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和应用课程教学、开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课程和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等改进建议。结论: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培养出预防医学合格人才。

    2015年05期 v.29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