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蕾;钮渊杰;宋巍;陈二林;
目的:评估miR-93-5p对胃癌细胞的调节和功能。方法:采用qPCR检测miR-93-5p在胃癌组织、胃癌细胞系中表达,MTT、克隆形成、Transwell实验检测miR-93-5p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93-5p与FOXJ2的靶向关系。结果:miR-93-5p在胃癌细胞系和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抑制miR-93-5p表达后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受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R-93-5p mimic显著降低MKN28和MKN45细胞Wt-FOXJ2相对荧光素酶活性,FOXJ2为胃癌细胞中miR-93-5p的直接靶基因。结论:miR-93-5p靶向FOXJ2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miR-93-5p/FOXJ2轴可能是判断胃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4年01期 v.38 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植;徐芳露;陈兵乾;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治疗兔桡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成年新西兰兔96只,随机分为PRP-植骨组、单纯植骨组和对照组各32只。将所有实验兔左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 cm骨段,骨蜡封闭断端髓腔,制成骨不连动物模型。PRP-植骨组采用自体髂骨植入骨折端+骨折端注射自体PRP治疗,单纯植骨组仅在骨折端植入自体髂骨,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2、4、8、12周时采用大体形态观察、X线摄片、Micro-CT检查、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等手段对骨不连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大体观察、X线摄片、Micro-CT、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组比较,PRP-植骨组术后2、4周时软骨细胞增生明显增多,术后8周时已有明显骨痂形成。PRP-植骨组术后2、4、8、12周被破坏时的最大载荷(payload-maximum,Pm)及破坏弯矩(moment,M)均高于同期单纯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移植术治疗兔桡骨骨不连效果良好,骨愈合速度更快,骨愈合强度更高。
2024年01期 v.3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褚飞虎;李兴慧;施民新;黄向华;吴玮;王健;陈铃丽;金慧;居科成;陈述;
目的:研究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80例设为乳腺癌组,良性乳腺肿瘤患者48例设为良性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TrxR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抗原(carcinoma antigen 153,CA153)水平。比较3组血浆TrxR水平,分析TrxR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浆TrxR与血清CA153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浆TrxR、血清CA153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TrxR水平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血浆TrxR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良性对照组血浆Trx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Ⅱ~Ⅲ级乳腺癌患者血浆TrxR水平明显高于Ⅰ级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TrxR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浆Trx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TrxR和血清CA153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380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rxR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75.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470;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7.5%,AUC为0.7815。72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治疗后2个月乳腺癌患者Trx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rxR可能成为有效的乳腺癌诊断指标,其在评估乳腺癌病情恶化程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4年01期 v.38 11-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绮雨;赵文静;刘继斌;刁迅;马娜;吴江熙;朱卫华;
目的 :探究FOS样抗原1(FOS-like antigen 1,FOSL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索拉非尼治疗抵抗的影响。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数据进行WGCNA分析,对获取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血管生成通路差异表达基因,采用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使用MCODE插件提取排名前7位的关键基因。在人类蛋白质图谱网站对这7个关键基因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情况进行筛选。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1,HMEC-1)及肝癌血管内皮细胞(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TEC)中FOSL1的表达,CCK-8法检测HMEC-1及TEC细胞对索拉非尼敏感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FOSL1表达。结果:GO功能富集分析图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图显示“索拉非尼抵抗”和“索拉非尼不抵抗”患者DEGs主要富集在管腔形成和血管生成等通路,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Wnt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WGCNA分析得到关键模块,通过对关键模块基因筛选,最终得到JUND、JUNB、IL17RC、IL17RA、IL17F、IL1B、FOSL1 7个关键基因,其中FOSL1在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网站,发现FOSL1在肝脏各类细胞中表达,但在内皮细胞中表达较高。Western blot检测显示,FOSL1在TE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MEC-1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肿瘤组织中FOSL1高表达,正常肝组织中FOSL1表达水平较低。CCK-8法检测显示,HMEC-1细胞对索拉非尼较敏感,而TEC细胞对索拉非尼不敏感。结论:FOSL1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可能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索拉非尼治疗抵抗相关。
2024年01期 v.38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萍;
目的:评估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贝伐珠单抗加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信迪利单抗治疗,两组均接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7.5%、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Karnofsky评分观察组为63.33±12.79分,对照组为65.86±12.91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arnofsky评分观察组为78.67±8.97分,对照组为72.41±10.86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A199及CA125分别为12.67±5.33μg/L、53.68±13.77 U/mL和50.41±15.98 U/mL,低于对照组的15.42±5.36μg/L、61.08±15.44 U/mL和57.84±16.35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占比、CD4+/CD8+比值、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占比、CD4+/CD8+比值分别为(15.54±2.87)%和1.23±0.29,高于对照组的(14.15±3.06)%和1.08±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IgM分别为1.74±0.25 g/L、8.67±1.52 g/L和1.49±0.35 g/L,高于对照组的1.33±0.22 g/L、7.69±1.78 g/L和1.24±0.31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结直肠癌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
2024年01期 v.38 40-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娟;梅金华;昝娟;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疗程3周。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LE)进行评估,测定患者10 m步行时间(10MWT),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MI)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评分、10MWT、BMI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FMA-L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29.79±4.42分vs 24.50±4.89分)(P<0.05)。治疗后两组10MWT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10MWT为24.85±5.55秒,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8±5.20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而且观察组BMI评分升高更加显著(46.47±7.72分vs 38.68±9.5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经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后,步行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2024年01期 v.3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春;王霆;王萌;蒋伟;李山峰;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抢救危重症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成人危重症肥胖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长、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6.87%,一次穿刺成功率68.75%。成功穿刺置管时长4.3~12.6 min,平均7.30±1.55 min。所有患者未出现气胸、血肿等穿刺并发症。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可作为急诊抢救危重症肥胖患者的理想选择。
2024年01期 v.38 46-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韵;袁溧林;陆洋;杨志光;
目的:通过推进校医继续教育、提升培训效果,更好地为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方法:在南通市“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校医培训结束后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2例校医中女性占比79.35%,明显高于男性的20.65%,40~50岁参培人员最多,占42.39%,本科及以下学历占97.83%,工作年限≤5年占48.91%,卫生职称45例、教师职称47例,初级职称人员占50.00%,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占比均为1.09%,显著低于初高中学校校医的占比(60.87%)。受训校医对本次培训教学组织评分11.74±0.80分,对教学内容评分11.51±1.02分,对教学过程评分3.96±0.29分,对教学效果评分8.65±0.79分,总体评分34.78±2.32分,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评分高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分;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因素对教学内容评分及总评分均无影响(P>0.05);性别、年龄对教学组织评分有影响,性别、工作年限对教学过程评分有影响,学历对教学效果评分有影响,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对教学内容评分均无影响。结论:为了不断提升校医培训效果,建议完善前期通知与准备工作,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交流、分层教学,增加应急救援、外伤处理实践内容。
2024年01期 v.3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雪春;周杨;李圆;
目的:分析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及外侧淋巴结清扫术的175例PTC患者,分析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PTC患者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率为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微小钙化、存在血流、位于甲状腺上极是PTC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814,预测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91.1%。结论:肿瘤微小钙化、存在血流、位于甲状腺上极是PTC患者颈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2024年01期 v.38 51-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君瑟;张瑞娟;顾骅;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乳腺实性结节患者171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彩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及血流信号。结果:乳腺实性结节患者171例中病理诊断恶性81例,良性90例,彩超诊断恶性结节74例,良性结节81例,彩超诊断敏感度为91.36%,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90.64%。良性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检出率21.11%,纵横比≥1检出率11.11%,形态不规则检出率17.78%,钙化检出率6.67%,分别低于恶性结节的79.01%,50.62%,82.72%和4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结节血流丰富率(20.00%)低于恶性组(8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彩超对乳腺实性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024年01期 v.38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亚丽;朱华东;陈均;张勤;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提高CT诊断和分期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6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合各期病理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CT影像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多呈融合状生长,其中19例累及2个区域,25例累及2个区域以上,59例病灶直径最大径与最小径比值≥2。病理一期淋巴结呈聚集状或呈簇状,边缘光整,形态正常,密度均匀,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呈均匀强化。二期淋巴结呈簇状分布,增强后淋巴结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点状低强化区,可呈环形强化。三期淋巴结融合状生长,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密度不均,内见斑片低密度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增强后强化不均,呈环形、花环状或分隔状强化,中央可见斑片低强化区。四期淋巴结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周围结构和皮下脂肪内炎性浸润、脓肿或窦道形成,增强后环形不均匀强化。2位影像科医师CT诊断一~四各期准确率分别为83.3%vs 80.1%、83.1%vs 80.0%、86.3%vs 90.0%、89.7%vs 92.3%,分期准确率均较高。结论:CT平扫及增强可以准确发现颈部淋巴结结核,较为准确地判断病理分期,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重要意义。
2024年01期 v.38 56-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留林;钱丽华;王君;印慧琴;杨纪实;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1例,按照手术路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行经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为腹腔镜组,26例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为阴式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90.57±34.51)min,显著长于阴式组的(124.62±20.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POP-Q各指示点测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OP-Q各指示点测量水平较术前升高,腹腔镜组阴道长度(TVL)7.33±0.83 cm,显著高于阴式组的6.90±0.7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71%,显著低于阴式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24年01期 v.38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慧;刘良卿;龚波;李红尧;潘靓;邢伟;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为ACS组48例和SCAD组49例。将狭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设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出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和脂肪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比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97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和测试组30例。通过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基于CCTA检查勾画的冠周脂肪ROI的图像中获取788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6个特征来构建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基于提取的脂肪衰减指数构建FAI模型。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测试组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81、0.884)均高于FAI模型的AUC(0.721)。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测试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6.7%、93.3%。结论:基于CCTA检查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明显优于FAI模型,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及时、准确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024年01期 v.38 63-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向华;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根据术后1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68例和恢复不良组32例。对影响患者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隐性出血量以及股骨偏心距重建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隐性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关节囊重建以及股骨偏心距重建为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合理重建股骨偏心距,减少隐性出血,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改善预后。
2024年01期 v.3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大志;季锦飞;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对腘窝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腘窝囊肿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0.75±5.59 min,术中出血量51.25±5.32 mL,分别多于对照组的41.25±5.91 min和30.55±5.7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分别为82.10±2.90分、88.85±2.70分,高于对照组的79.00±2.73分和85.20±3.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2024年01期 v.38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苏宁;张伟;陈新凤;刘振民;江杰;李思奇;李孝艺;朱华;
目的: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对下尿路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下尿路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排石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0.00%),观察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仅发生1例(1.67%),对照组发生8例,包括发热5例(8.33%),血尿3例(5.00%),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WL治疗下尿路结石碎石效果更明显,安全性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024年01期 v.38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亚权;黄冬玲;倪昊生;
目的 :观察利用术前鼻窦CT三维成像精确构建额隐窝区域立体解剖结构,引导实施慢性额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额窦开放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51侧)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VAS评分分别为1.43±0.68分和0.43±0.62分,低于术前的7.3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Lund-Kennedy评分分别为1.73±0.78分和0.33±0.71分,低于术前的6.37±3.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病情完全控制42侧,部分控制3侧,总有效率为95.74%;术后6个月病情完全控制44侧,病情部分控制2侧,总有效率为97.87%。术后3侧(5.88%)出现并发症,其中2侧为轻度鼻腔粘连,1侧为窦口疤痕挛缩,均在内镜下处理后得到改善。结论:利用鼻窦CT三维成像技术精确重建的额隐窝区域立体解剖结构指导慢性鼻窦炎行额窦开放手术,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鼻腔病变显著改善,安全有效,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2024年01期 v.3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健;朱蓉嵘;朱俭;
目的 :了解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endogenous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EIE)危险因素、致病菌属分布及其药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7月收治的EIE患者21例(25眼)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发热8例,伴有全身疾病20例(95.24%),其中合并糖尿病19例(90.48%),有眼外感染灶13例(61.90%),其中肝脓肿6例(28.57%),肺部感染5例(23.81%)。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15例(71.43%),其中玻璃体液检测阳性11例(52.38%);革兰阴性杆菌1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9例,大肠埃希菌1例),均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替坦和美洛培南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中介,余敏感;葡萄球菌3例,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2例,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和博伊德假阿什利菌。双眼EIE者4例,均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EIE患者21例中术前行眼内注射抗菌药物(intravitreal antibiotics,IVA)14例,手术行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IVA+硅油填充6例、PPV+硅油填充1例,IVA 1例,眼内容物剜除术13例(15眼),破坏性手术率达71.43%。术后随访3~6月,5眼视力提高。结论:EIE主要为细菌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导致EIE的主要致病菌。玻璃体液联合血液、肝穿刺液、尿液培养可提高病原菌检测阳性率。亚胺培南联合万古霉素可用于EIE的早期经验性治疗。
2024年01期 v.3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彦名;王继华;吴函玥;王陈飞;
目的:观察带肌肉蒂斜方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接受带肌肉蒂斜方肌皮瓣修复治疗的12例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观察皮瓣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口腔功能及皮瓣修复的美观程度。结果:术后1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无1例出现并发症,口腔部分功能及外观恢复情况良好,效果显著。结论:带肌肉蒂斜方肌皮瓣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那些基础疾病较多,手术耐受性差,不适合游离皮瓣修复的患者,是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
2024年01期 v.38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毅;
目的:观察i Root单尖法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i Root单尖法充填,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比较两组根管充填效果、充填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新根尖周指数(N-PAI)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根尖暗影总有效率;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超填4例,欠填8例,恰填58例;对照组患者中超填5例,欠填9例,恰填56例。两组充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充填时间为81.02±8.16 s,对照组为110.34±10.23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02±0.20分、1.88±0.17分、0.55±0.12分,低于对照组的3.65±0.29分、2.57±0.21分、1.07±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N-PAI评分为2.08±0.30分、0.78±0.21分,低于对照组的2.70±0.34分、1.02±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根尖暗影总有效率为85.71%、9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77.14%。结论:i Root单尖法充填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24年01期 v.38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苗海航;沈莹;陈红生;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ASA分级II~III级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36例。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以1.5 mg/kg·h速度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输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恢复质量40评分(QoR-40评分)、静息和运动时疼痛NRS评分、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70±0.38 mg,少于C组的1.92±0.52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7.7±7.3 h、53.6±7.6 h和6.8±1.2 d,少于C组的34.2±8.7 h、66.2±7.9 h和7.5±1.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QoR-40总分为166.8±9.5分,高于C组的157.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两组各时间点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L组PCA有效按压数为3.1±1.4次,少于C组的6.3±1.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中和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有3例(8.33%),低于C组的10例(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提高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2024年01期 v.38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同伟;王旭东;武恒洋;陈佩军;卞小林;王业华;边静;
目的:观察收肌管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鸡尾酒组、收肌管组及联合组各60例。鸡尾酒组术中膝关节周围使用鸡尾酒疗法镇痛(罗哌卡因100 mg+吗啡5 mg+肾上腺素0.2 mg),收肌管组麻醉复苏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收肌管阻滞镇痛(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0.375%罗哌卡因配成20 mL),联合组采用收肌管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镇痛。比较三组术后72 h内地佐辛追加用量,术后24 h、48 h及72 h静息及活动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行走能力、患者满意度、术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72 h内联合组地佐辛用量少于鸡尾酒组和收肌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及72 h联合组静息时NRS评分低于鸡尾酒组和收肌管组,术后24 h、48 h收肌管组静息时NRS评分低于鸡尾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鸡尾酒组和收肌管组静息时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联合组活动时NRS评分低于鸡尾酒组和收肌管组,收肌管组活动时NRS评分低于鸡尾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三组活动时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三组股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联合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鸡尾酒组和收肌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三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联合组行走时间、行走距离大于鸡尾酒组和收肌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三组行走时间、行走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满意度高于鸡尾酒组及收肌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在TKA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明显,可补充收肌管阻滞和鸡尾酒疗法单独应用的镇痛不足,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良好。
2024年01期 v.38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跃花;
目的:探讨超声产前筛查对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SUA)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SUA孕妇366例,分析其超声表现特征、遗传学检查结果。结果:366例SUA胎儿中,孤立性单脐动脉244例(66.67%),仅合并其他软指标异常22例(6.01%),合并结构畸形100例(27.32%),其中常见的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畸形12.02%、骨骼系统畸形8.47%、泌尿系统畸形6.28%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6.28%,较少见为呼吸系统畸形0.27%。106例行无创DNA检测,发现1例18三体高风险,1例3号染色体异常。29例行染色体核型联合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测,发现9例染色体异常,其中5例为18-三体,3例为致病性CNV,1例为可能致病性CNV。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可以有效确诊单脐动脉,单脐动脉胎儿合并其他异常率较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畸形。孤立性单脐动脉不推荐进一步行染色体检测,仅合并软指标异常时,应结合不同软指标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考虑行无创DNA或有创产前检查,合并结构畸形者则推荐作染色体检查。
2024年01期 v.38 96-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